优化问题设计 提升阅读教学实效

作者: 陆琰

阅读是理解、领悟、探究、评价、欣赏、吸收文章精华的一个综合性思维过程。阅读理解能力是读者的一项基本素养,是指读者通过阅读相关材料能否从中获取自己所需信息,能否读懂作者的写作目的,能否读懂其表达的感情和传递的信息,有没有能力传递和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更多的思想交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提升阅读教学实效可以从优化问题设计这一角度入手,通过趣味引领、问题导读、问题驱动和问题交流等角度推进。

一、重视趣味引导,维护阅读前行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趣味是维护学生阅读前行的首要因素,教师要重视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不成熟,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英语文本阅读中,教师要努力在阅读教学中融入趣味元素,让趣味引领学生有继续读下去的欲望。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针对文章设计具体的阅读问题外,还要丰富阅读内容吸引学生阅读,让阅读点亮前行之路。

例如,在阅读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7 On the farm”的Story time前,教师可通过绘本图片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小学生大多喜欢动物,尤其是一些小动物,教师可为学生呈现pig、cow、horse、chicken、duck等一些有关农场的动物图片。另外,学生对水果也比较熟悉,教师可展示结满果实的苹果树、梨树、橘子树等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在哪里能看到这些东西,并告诉学生这是农场的一番景象。不管是市里、城镇还是乡村的学生,他们很少去现实生活中的农场,对农场里的一切都会充满好奇。趣味猜想、猎奇心理会带领学生进入以农场为主题的阅读中,学生会对农场充满好奇,心里充满了阅读的期待,想在农场里一探究竟。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观察绘本,让学生展开想象,建立绘本之间的联系,通过编故事、猜故事等活动让学生爱上英语阅读。

二、课前问题导读,进入阅读主题

在阅读前,教师既要让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兴趣,还要尽量减轻词汇和句式对阅读速度、阅读理解的干扰,也就是在课前要先让学生学会生词、了解词义,达到认知并能形成语感的程度。然后,教师可设计一些比较符合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可以把握主题,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主题内容,掌握文章大意。

例如,在阅读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1 Cinderella”的Story time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学习shoes、fit、prince、put on、take off、try on等单词和短语,减少生词对阅读理解的阻碍,确保学生能基本读懂故事的主题内容。然后,教师设计利于把握语篇的问题:“How many parts are there in the story?”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发现不同颜色的标志数字1、2、3、4、5,每一部分是一个主题,即:“1.Cinderella can’t go to the party.”“2.A fairy comes.”“3.Cinderella puts on the new clothes and shoes.”“4.Cinderella has a good time at the party.”“5.Cinderella tries on the shoe and it fits.”学生抓住这些关键信息能助力其理解短文大意。

在课前设计导读问题时,教师要力求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题,用问题引导学生了解语篇内容及阅读主题,掌握文章结构,明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意图,从而对全文有全局的接触和理解。

三、读中问题驱动,完成阅读任务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能抓住文章的结构,理解较高层面的内容,继而在全语篇范围内解决一些更具体的问题。教师根据阅读目标设计读中问题,用问题引领学生在读中根据关键词、关键信息去扫读,寻读,确定位置,对相关文章进行分析、理解并做出判断,从而使一些细节问题以及猜测词义和推理判断等题目迎刃而解,顺利完成阅读任务,在问题驱动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阅读体验。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5 Helping our parents”中Story time的文章结构学生很容易把握,教师就可根据“Saturday morning”“in the afternoon”“What are Tim and Jim doing?”等关键词句,依据文章的结构设计细节问题:“On Saturday morning,what is Helen doing?”学生根据问题圈出第一关键词“On Saturday morning”,确定答案应该在文章的第一段,然后根据第二关键词“Helen”,分析原句:“Helen is in the living room.She is sweeping the floor.”这样问题就迅速解决了。在各种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能更深刻地解读阅读教材。

在设计读中问题时,教师要向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方面靠拢,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完成具体阅读任务的同时,能学到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四、读后问题交流,提升阅读素养

阅读素养是指阅读者为了达成个人目标,从阅读中获得智慧,积累经验,挖掘个人潜力,在理解、借鉴和反思中获得进一步提升。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阅读材料,组织学生进行读后问题交流,学会阅读,让学生能从阅读中接受全方位的信息,陶冶情操,提升修养,满足个人精神需求。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2 After school”中Story time部分的阅读内容介绍了放学后学生的活动安排。在学生完成了相关的阅读任务后,教师依照阅读内容设计读后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课程表:(1)用“What day is it today?”“What subjects do you have?”讨论课程表中的课程安排,提高口语表达能力。(2)组织“Do you like swimming?”“Why?”“Can you swim?”等相关问题的话题讨论。(3)用“What do you want to do after school?”“Why?”等问题,带动学生对课外业余生活的安排进行思考,学习如何安排学习时间和业余时间。

通过读后问题的设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业余生活的乐趣,号召学生多参加一些有助于发展学生认知,锻炼体质,培养兴趣,锻炼意志品质,塑造性格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友谊,锻炼交际能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从阅读中汲取更多的营养,让学生既爱学习又爱生活,真正提升其阅读素养。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巧妙设计阅读问题,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中体验英语阅读的快乐,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快速进入阅读主题,完成阅读任务,并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增长智慧,提升修养,使学生逐步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更好地学习知识,自信地融入社会,满足他们的个体需要并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汇龙小学)

(责任编辑岳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