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微课中的应用探析
作者: 顾忠霞故事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中教师将故事作为教学的主要素材,借助故事的情节,将课堂内容生动、有趣地呈现给学生,以启发学生的理解,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一种教学方法。微课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高度契合下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果将故事教学法融入小学英语微课中,让英语微课在发挥自身短小、简洁、高效的基础上,更加生动、鲜活、有趣,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一定会更加有效。基于此,教师需要发挥小学英语中故事教学法的趣味性和微课教学的高效性特点,通过有效的措施探寻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微课中的应用,从而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氛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达到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英语素养的目的。
一、嵌入故事情节,增加微课趣味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微课和故事教学法都是为了摆脱传统的枯燥的知识传授方式,让学生通过兴趣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融入学习,进而启发思维,获取知识,提升素养。小学英语学习需要学生记忆单词,了解语法,熟悉英语文化,而学生往往对单一枯燥的学习形式不感兴趣,难以集中注意力。微课本身以内容精炼、形式灵活而被广大教师引入课堂,如果在微课视频中嵌入故事情节则能增加微课的趣味性,进一步提升微课教学的实效。
1.导入环节嵌入故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教师可设置具有故事情节的导语,这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能快速地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四年级下册“Unit8 How are you”的Story time时,教师可以将课文的对话制作成一组对话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模仿打电话,尝试说一说微课中的故事。
师:What can you hear?(电话铃响)
生1:Oh,I’m sorry.My telephone is ringing.
生2:Hello,this is Miss WU speaking.I’m sorry to hear that. You can drink some water.See you tomorrow.
……
通过尝试让学生讲述微课中正在进行的活动故事,让学生用打电话的句型,如“Hello,this is...speaking.May I speak to...”“Hello...This is...”等,进行自我介绍,从而将微课的内容变成生动的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获得学习兴趣,逐步从尝试说故事情节过渡到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2.学习词语嵌入故事。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英语单词和词语的学习,多数都要依靠记忆积累,没有大量英语词汇的积累,要想学好英语只能是空中楼阁。而通过有趣的故事能激发记忆思维,让学生印象深刻,保持长久记忆。在新单词的学习中,教师可将在微课中一些有趣的故事与单词词语串联,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单词,在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进而学习词语。
例如,在教学有关颜色的英语单词时,教师借助学生对彩虹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微课为学生展示了七色彩虹形成古城的动画故事,每一种颜色都是一种颜色宝宝,只有七个宝宝聚在一起才能形成彩虹。教师提出问题:“What color are they?”学生根据微课中呈现的红、橙、黄、绿、蓝、靛、紫,尝试用英文单词Red、Orange、Yellow、Green、Blue、Indigo、Violet进行回答,学生每答对一种颜色宝宝的单词,彩虹就能聚集一种,最终经过所有学生的努力,七色宝宝聚齐了,天空中也出现了彩虹。通过微课嵌入互动故事活动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单纯的微课单词学习的枯燥,而且这样的形式更能加深学生对单词的记忆。
二、创设故事情境,提高微课实效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提到“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人的情感能跟随景物的变化而变化,一片飘落的叶子能触动人的情怀,几声虫鸣便可牵动人们的心思。而情境教学就是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和课堂内容的具体场景和氛围,让学生有兴趣和热情投入学习。在小学英语微课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的词语、句型等内容设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且能拓展学生的英语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1.借助故事情境引出问题。“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在疑问中能产生探究的动力,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顺着问题探究,比按部就班的知识传授更加有效。在小学英语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生活情境,引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思维,进而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学习语言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6年级上册“Unit1 The king’s new clothes”时,其故事内容取材于学生非常熟悉的寓言故事《皇帝的新装》。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提前阅读这则故事,让他们了解故事的大概意思,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微课制作一个视频故事或者选取动画展示故事的人物,提出“There was a man.Who is he?”“What’s the name of the story?”等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单词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一般过去式的用法等语法知识。
2.借助故事情境讲解重点。每篇课文都有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突破,这些重点难点学生较难理解,所以也是教师教学中需要精讲的部分。
例如,在教学译林三年级上册“Unit4 My family”时,教师可在播放“finger family”歌曲的基础上,通过微课视频播放一家人温馨生活的画面,画面中包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孩子等人物,然后教师通过对话的形式,询问学生这个故事中的family分别有谁。微课出示单词图片:“Look!This is mother.”学生读单词,教师拼读mother并学习这一单词,再出示图片:“This is father.”学生读单词,教师说口型,让学生猜测发音,进而学习father这一单词。通过这些情境的引导,学生明白了家庭成员的表达方式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学习了“This is my...”这一句型,从而让学生在自我锻炼中更好地成长。这样的学习不仅实现了英语知识的学习,也让学生的情感思维得到升华。
3.借助故事情境开展操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不是教师的英语水平不高,而是学生缺乏英语练习的环境。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后借助微课设置语段游戏故事语境,让学生模拟练习,模拟跟家人对话,跟朋友对话。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When do you get up?I get up at 6:00.”“When do you go to school?I go to school at 7:20”等问答句型后,通过课后练习,就能快速巩固课堂所学的“When do you get up/...?I usually...at...”等句型。
总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将故事教学法与微课结合既具备了微课灵活、精炼的特点,也兼容了故事教学法的趣味性特征,实现了“1+1>2”的效果。同时,教师通过在微课图片和视频中融入故事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从而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学习词语,运用语法,体会语义,领会英语文化内涵,并在寓教于乐的体验过程中,获取知识,提升英语思维和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何姚村兴化市顾庄学校)(责任编辑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