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在读写结合中走向精彩

作者: 陈俊炜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课堂中重要的教学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扎实从教,强化课堂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通过创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精彩无限的语文课堂中不断成长进步,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一、深入研究教材文本,巧妙将读写结合引入课堂

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离的,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对于提升课堂效率大有裨益,受到教师的广泛认可,并积极采用。教师将这种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教学中后,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文本,挖掘教材文本内涵,找准阅读和写作的最佳结合点,在课堂中巧妙地运用结合点,让学生顺其自然地接受新知识。

以阅读《鹿角和鹿腿》一文为例。这篇寓言故事,通过简单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总体上全面了解课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朗读,通过感受鹿在看到美丽的角和丑陋的腿时表现出的不同表情特征,了解鹿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角色朗读让学生读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教师适时向学生抛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鹿腿重要,还是鹿角重要?”有的学生回答:“鹿腿。”有的学生回答:“鹿腿和鹿角都重要。”在学生出现分歧之际,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开展辩论:“既然你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就现场来个小PK,各自写一写你们的理由吧!”学生非常开心,积极投入到课堂写作当中,有效地提高了随堂练笔的教学效率。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文本内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课堂实际表现,找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切入点,积极地将其引入课堂,可以不露痕迹地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创设读写有机结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设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营造具有趣味性的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写作、阅读,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将阅读所得应用于写作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阅读《穷人》一文为例。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中的情境进行适度还原,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情景还原,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中“穷”的表现,体会课文主人公桑娜的辛劳,体会邻居西蒙的悲惨,同时深切地感受桑娜和渔夫的淳朴与善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对课文题目“穷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们的物质生活虽然非常贫乏,但是他们的精神却异常丰满,生活的艰辛没有压垮他们,他们的淳朴和善良更值得我们尊敬。此时此刻,学生纷纷沉浸于课文内容当中,学生对课文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写一写故事的后续发展。于是学生纷纷拿起笔来,认真思考,写下了美好而温暖的故事结局,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希望善良的人最终收获幸福。

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不是随便的拼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时机、创造时机和抓住时机,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在课堂中顺势而为,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热爱语文。

三、积极开展拓展阅读,有效促进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读写结合提供直接动力,没有阅读积累作为基础,学生的作文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教师要积极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课堂阅读文本有限,因此课外阅读书籍是学生拓展阅读空间的最佳阅读渠道,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设置阅读任务,评选“阅读小明星”“阅读达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潜力,为学生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以阅读《安徒生童话故事》一书为例。首先,教师为三年级学生推荐阅读了《安徒生童话故事》,并为学生设定了一周的读书时间。然后,教师专门为学生开设了一堂阅读课,在课堂中开展小组交流活动,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以及喜欢这个故事的缘由,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由于学生十分喜爱阅读童话故事,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完成阅读任务,在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中学会做人的道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人作为代表分享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课堂结束之前,教师顺势引导学生:“童话故事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通过读童话故事可以让我们明白其中的道理,同学们,你们能够展开想象,学习模仿安徒生先生的童话故事,写一个自己心中的童话故事吗?”学生兴高采烈地回答:“能。”这种通过拓展课外阅读,强化读写结合的形式,非常受学生喜爱。

课堂文本内容的局限性,势必需要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通过拓展阅读内容,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打造高效课堂。

四、注重阅读教学语言积累,积极助推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通过阅读教学,在阅读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增强了知识积累和语言积累,为后续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语言文字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积累和修辞手法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品读欣赏课文的过程中,掌握积累阅读方法,丰富词汇量,从而更好地助推读写结合,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爱上写作。

以阅读《草原》一文为例。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通过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祖国河山无限热爱的思想情感。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这个任务对于学生而言相对简单,于是纷纷投入到课文阅读中,开始积极查找。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图片与音乐展示草原美景,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文情境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良好阅读情境中品读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学习课文中使用到的修辞手法,尽情地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细细品读课文好词好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阅读教学中关注语言的积累,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词汇量,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上教师的科学引导,将课堂积累积极运用到后续的写作当中,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丰富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为学生积极搭建桥梁,深挖教材内容,拓展课外阅读,有效促进读写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语文课堂绽放无限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万安小学)

(责任编辑来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