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情境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作者: 杨春生小学数学是比较复杂的一个科目,也是学生进入学校必须要学习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深入认识数学学科,并且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在未来数学学习过程中才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不过,鉴于小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等特点,学生对理论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学习起来难度较大。生活情境的引入,可以把数学和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情境教学法概述
经过合理设定生动形象的场景,引发学生思考问题,理解课本,帮助学生心理机能获得发展的方法就是情境教学法。此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二者差异显著,有着本质的区别。情境教学方式主要是以学生学习与掌握知识为主要目标,从学生的角度实施教学,这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企及的。情境教学法关键在于教师把教学内容和模拟场景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情感,增加投入感,注重学生体会和感受,让教学变得更加人性化。生活情境作为情境教学法的构成部分之一,在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关实践证明,不管是情境教学法还是生活情境,均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能够给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提供支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生活情境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创设生活情境,将其运用于数学课堂,辅助教学,其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引起师生关注。
1.培养探究能力
现阶段的教育环境,由于家长的需求,小学数学教学通常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导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讲述教材中的知识为主,通过讲解和题海战术作为重要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学生知识储备量,却忽视了小学时期培养学生最关键的就是对学生未来影响较大的探究能力。该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探索新知识、认识与了解知识的构成毫无兴趣,也很难养成思考问题和带着问题思考与学习的习惯,无法帮助学生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亟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在活动过程中积极动脑与动手,培养探究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2.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智力还在发展过程中,很难接受比较抽象的东西,所以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需要构建在学生认知水平与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数学本身包含了很多相关概念,这些概念难以理解,过去的教学方式多为讲解式教学法,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在讲台下听讲,同时数学学习内容主要为计算,学生必须要牢记各种数学公式,且反复计算和练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与此同时,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有限,很多枯燥的计算不但会导致学习过程味同嚼蜡,也无法得到良好的学习成果,还会造成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或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对学生身心发展影响深远。情境教学法相比于过去的教学法优势明显,这种教学法的关键点就是把数学理论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与形象化,继而进一步理解与运用知识。情境教学可以设置有效的生活情境,把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例子引入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百利而无一害,是值得一试的教学法。
3.与学生身心发展相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与《课程标准》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要求相符。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引进生活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课程改革通过长时间的发展,让教育工作人员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弥补了过去教学方式的不足。按照《课程标准》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生活情境辅助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在互动中增强协作精神与集体责任意识,对培养当代学生各项能力与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4.用所学知识服务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数学的身影,这是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数学,并且掌握好数学,有效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有着关键作用与积极意义。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汲取而来的,且服务生活的例子数不胜数,如货币单位这一知识点。在生活中货币单位的运用涉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人们每日都在与货币打交道。教师从实际生活出发,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简洁且直观地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就在人们的身边,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如此方能使学生深切感知数学是非常有用的,并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体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积极探索生活情境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途径
1.以生活化语言拉近学生和数学的关系
数学有着大量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挫败心理,如此一来就需要数学教师把生活化的数学语言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这样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生活化语言教学,不仅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拉近学生和数学学科的距离,促使学生深入体会到数学并非无趣且无用,相反,数学是一门非常有趣且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科目,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此削弱数学课程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2.构建优质的学习氛围,激发数学知识学习欲望
优质的学习氛围可以确保学生轻松学习、主动学习,并且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发育不成熟,影响到学生的理性判断,所以,学习欲望对其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让小学生爱上数学科目,是学生智力开发和加强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而数学教师理应仔细观察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现象,把实例引入课堂,创新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从而构建优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3.布置生活化作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数学作业,帮助学生再一次巩固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这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把数学作业当成生活元素渗透的最佳渠道以及路径,合理创设生活情境,实现学生高效学习数学的目标,如此一来,方可解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教师在安排生活化作业前,需要有意识地增强和班级学生的沟通与互动,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在数学作业中设计符合学生喜好的各种生活元素,让学生可以被作业类型所吸引,这样有益于学生主动完成作业。
总之,通过生活情境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学习的欲望,还可以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再者,在课堂教学环节引入生活情境,需要确保生活情境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数学教学效果,为学生未来深入学习奠定扎实的数学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建设路第三小学)(责任编辑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