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趣味化的小学数学课堂

作者: 丁炜

以兴趣为导向,重构小学数学教学,将寓教于乐的思想融入其中,兼顾知识讲解与乐趣体验,增强小学生在数学课程中的体验感受,这是数学教师应当关注的全新问题。打造趣味化课堂,从传统教学模式体系中脱离出来,才能够带动数学教学步入全新状态。笔者针对趣味化课堂的内涵作了初步的解析,认为其对小学数学课程能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进而提出了数学课程趣味化教学需把握的一些基本原则,并给出了构建趣味化课堂的建议与策略。

一、趣味化课堂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在《诗艺》中就提出了“寓教于乐”的观点,也就是指将教育活动融入快乐的学习氛围当中。寓教于乐这种教育思想古已有之,不过在现代教育阶段,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这一思想却并未真正体现。教学活动长期处于理论化、单调化的状态,学生难以从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甚至因为理论化、单调化的学习,产生了厌学情绪,缺乏持续性的学习动力和毅力,造成整体学习效果不佳。而在新时期教育改革中,教育界对于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达成了共识,并且由此提出构建趣味化课堂的策略,指出课堂教学的开展要引入趣味化内容、创设趣味化方法、增强学生主体性等,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趣味化的学习感受,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形成相应的学习积极性。

从目前教育教学的发展来讲,趣味化课堂已经得到了一部分教师的关注,并且进行了实践。根据对相应学术研究成果的浏览分析,可以发现趣味化课堂的一些特点。一是多元性。趣味化课堂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元素,并非只是局限于课程内容。多元化素材的整合,让课堂教学展现出良好的包容性和丰富性,给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素材。二是趣味性。趣味化课堂,其最显著的特点,自然就是趣味性。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融入了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贴合了学生的身心特点。三是实践性。在趣味化课堂中增加相应的实践性内容与创设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为学生在课堂上提供实践的空间,促进学生能力素养的发展。

二、教学作用

针对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长期以来教学活动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桎梏于教材当中,局限于理论讲解之内,导致教学活动对小学生并未展现出较强的吸引力,甚至让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负面影响且不断下滑,对数学课程产生抵触、厌倦的情绪,从而表现出数学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趣味化课堂的构建,能够缓解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表现出积极的教学作用。

首先,转化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其积极性。对于部分学习态度消极的学生,通过趣味化课堂的构建,以贴合他们兴趣特点的素材、方法来实施教学,这样可以重新唤起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能够重新有效参与到数学课程的学习当中。

其次,增加数学知识的呈现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传统的教学,对于数学知识的呈现,主要是教师口述与黑板板书,这都是比较平面和抽象的方式。而基于趣味化教学,可以通过其他素材、方法与形式来呈现数学知识,让数学知识能够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保证学生切实理解数学知识。

最后,优化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构建趣味化数学课堂需要教师搜集素材、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这样在实践过程中,可以让数学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并且提升对相关教学方法和工具的运用能力,从而实现整体教学能力的提升。

三、遵循原则

趣味化课堂的构建,能够给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在多个方面带来明显作用。在实践中应当把握一些基本原则,要在原则范围内,对趣味化课堂合理使用。如果超出基本原则,则可能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首先,贴合教学。构建趣味化课堂,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数学课程的教学实效。从本质来说,趣味化课堂是辅助数学教学的。所以,在构建趣味化课堂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和教学活动紧密贴合,发挥出正面刺激的作用。

其次,以学为主。趣味化课堂的提出,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切实融入,发挥出自身的学习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需要把握以学为主的基本原则,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强化其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切实在课堂中感受到乐趣。

最后,关注课外。趣味化课堂的构建,不能只局限于课内教学,还需要关注到学生在课外的学习活动。因为学生的部分课外学习活动,是在课堂内做出的安排。如课后作业,一般是在课堂中布置的。对于这些课外的学习部分,也需要将趣味化体现出来,确保可以在课外学习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持续性刺激,让学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策略建议

小学数学趣味化课堂的构建实施需要通过合理手段进行,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引入趣味内容

趣味课堂的构建,首先要关注教学活动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从当前数学教材的编排来说,也考虑到趣味性的问题,在教材中设置了一些卡通人物来呈现内容。不过,这些看起来有趣的素材,实际上和学生的兴趣点并不相符,这样还是不能发挥出有效的刺激作用。所以,教师就需要依托课外渠道,引入趣味素材,将数学知识融入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讲解。

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外活动中引入动画,对学生喜欢的动画进行调查,选择喜欢人数较多的动画,从中截取一些片段在课堂上播放,然后从中提炼出数学知识,对学生讲解。学生在自己喜爱的动画片的刺激下,就能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入生活案例、趣味现象等,通过多种不同的趣味素材,将其与数学知识结合,对学生展开课堂教学,或者设计课外练习,将其用于数学学习当中。

2.采取趣味方法

除了趣味素材的导入,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方法上展开趣味化的构建,以一些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和吸引力的手段,取代传统的理论讲解,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感受。

首先,利用电子白板教学。电子白板作为信息化的教学设备,目前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教师可以将这类信息设备引入课堂,取代传统板书,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其次,借助实物教学。小学数学课程的知识内容难度并不高,而且其中不少知识都和现实生活紧密关联。在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将生活中与之关联的实物引入课堂,结合这些具体的实物,对涉及的数学知识做出讲解。最后,创设课外探究性教学。教师可立足具体的数学知识,在校园内设计探究性教学,或立足校园内的某些事物或资源,在室外对学生展开数学知识讲解。

3.构建趣味实践

在教学实践这个方面也需要关注到趣味化的要求,构建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数学实践活动,驱动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利用数学知识参与实践,从而达到强化掌握的效果。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设置数学游戏。在生活中,一些游戏和数学知识存在关联,如“21点游戏”(用几个数字算出21)、“2048游戏”(对基本的数字2进行同类合并,呈现出翻倍关系,最终得到2048),教师可通过这些游戏,融入数学知识,指导学生实践练习。

趣味化数学课堂的构建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关注的一个发展趋势,在实践中,教师要把握相应的基本原则,然后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这些方面分别展开趣味化的构建,最终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洛浦县纳瓦乡中心小学)(责任编辑晓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