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导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作者: 郭怀业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英语教学的重心不再局限于学生考试的分数提升,而在于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英语作为语言类学科,表达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包括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尤其对于口头表达来说,需要学生多开口练习,多在生活以及学习中开口实践。那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就需要营造良好的互动情境,以互动的形式加强学生的表达与应用,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互动式教学也能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英语学科的魅力,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且在互动中形成良性循环,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那么,如何实现有效的互动呢?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引导,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互动情境,以此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通过问问题的形式,一方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性,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利用以问导学的教学模式来构建趣味课堂,一点点地积累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以此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本文就以问导学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积极作用,以及以问导学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路径进行探究。

一、以问导学的作用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英语虽然与汉语同为语言类学科,但却是截然不同的语种,无论在读音上、语法应用上,还是写作表达上,都与汉语大相径庭。所以,无论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还是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学习英语都存在一定的难度。而这种难度往往会让一些基础不牢的学生打退堂鼓,久而久之落下更多的知识,从而产生畏难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

以问导学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根本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并且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英语学科的独特魅力,在问题提出、质疑、解答等互动中,激发学生愉悦的情感状态和学习自主性,促进学生自发地、主动地投入英语的学习与探索中,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有一定的从众心理,以问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穿插大量的话题或事件,甚至是游戏形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调动已往的学习经验,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学生始终处于参与状态中,同时也是学习的主导者,这就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带给学生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学习体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显著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与学习能力。另外,以问导学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开口讲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有利于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与效率

以问导学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使英语学习更加轻松、有趣,形式更加多样化、丰富化,尤其契合当前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

首先,在以问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上,教师必然会结合英语教学的目标与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更多问题环节,可以将教师作为问题的提出者,将学生作为问题的主导者,在问题的内容上,可以结合教材,也可以依托教材进行拓展,使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颖、问题更有针对性。这样就能很好地突破传统英语教学的局限性,带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从而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其次,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以问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显著地提升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率以及教育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因此,以问导学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以问导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问题的提出要契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问导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新颖的提问模式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问题的提出来营造思考与探究的氛围,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信息化趋势的发展,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当前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以问导学模式也要与时俱进。首先,要契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的提出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既要依托教材,又不能完全重复教材,要能覆盖多数的学生,或采取分层提问的形式,让问题更有针对性,让学生有参与的信心与兴趣。其次,问题的提出要以激活课堂氛围为出发点,活跃的课堂氛围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才能让学生对英语知识形成深入的理解并牢固掌握,从而呈现出理想的教学效果。

2.问题的提出要契合英语教学的目标与要求

新时代素质教育理念下,以生为本是值得关注的理念。问题的提出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发展为教育实施的目标。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方面,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可以基于问题引导,活跃思维,切入思考,对英语知识形成探究和理解。另外,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有利条件,问题的提出要以点带面,无论是阅读理解的训练,还是写作教学,都由一个点逐渐拓展开、辐射开,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一次次的系统梳理。

3.问题的提出要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牢固,缺少相应的沟通和实践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够用母语之外的语言进行流畅的表达,教师应该利用一切资源,搭建英语学习的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可以用英语进行表达交际。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先以浅显的问题鼓励他们表达,让他们勇于开口,以此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他们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巩固提升,为后续更深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对于悟性高、基础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就需要多设计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和讨论。总体而言,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场景、资源,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4.采取多元化策略提出问题引导学习

在具体开展以问导学的实践时,教师还应关注问题提出的多元化。也就是教学实践对于问题的提出,不能局限于单一模式,而要以多元化手段为载体,建立多种不同的以问导学形式。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在视频、图片等不同素材的引导下,合理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结合课堂情境表演,在情境中呈现问题,指导学生在情境中深入体验,还可以立足实物,从生活中引入与英语相关的实物,由此提出问题,指引学生思考和探讨,理解英语知识。

总之,英语作为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在学生以后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虽然英语与语文都属于语言类学科,但作为非英语语境下成长起来的小学生,其英语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要求落到实处,而以问导学模式就是一种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抓手,其核心在于利用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意识,让学生在探究的驱动下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吸收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姜滩小学)

(责任编辑岳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