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互动课高效构建途径探究
作者: 梁志远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课堂形式悄然发生了变化。互动教学课堂教学形式成为时代潮流,虽说互动教学运用过程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总体而言它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着积极影响。互动教学,是指将教学的过程当作是不断动态发展着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统一的、持续相互影响的过程,并以此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互动课堂,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喜欢,使学生不畏惧数学课堂上的问答,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学数学知识。
一、小学数学互动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并且想让学生在小小年纪就尽量掌握更多的知识,其本质仍是灌输式教育。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科目,也不可避免地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师对于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反馈并不在意,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灌输量,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情况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此外,大多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不平等,学生惧怕教师,不敢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互动。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仍处于被动地位,只能不断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缺乏对数学问题独立自主的思考,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
2.教学方式过于单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和重复,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如果整节课的教学方式又单一枯燥,教师一味地讲解数学知识,忽视学生的互动,肯定会影响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的展开,影响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3.互动提问浅显且针对性弱。不少教师虽然注重互动教学,但是对于互动教学的问题和提问方式,并没有进行精心的设计和优化。互动问题过于浅显简单或者晦涩难懂,都不利于学生的思考,无法发挥互动问题的切实作用,难以促进良好的小学数学互动课的形成。
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互动课堂的有效途径
1.建立师生平等的教学环境。师生平等的教学环境,是构建小学数学高效互动课堂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教师和学生双方之间应该构建良好的平等、民主沟通、共同合作的关系,这有助于师生在课堂上进行平等的对话,这样学生才敢于积极提出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也应多鼓励学生去自主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焕发新的面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立师生平等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多做努力,并不是短短一节课就能改变教学环境。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和见解。其次,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有的学生畏惧教师,只有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才可以消除学生的这种恐惧心理,进而可以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互动。最后,教师需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互动氛围,懂得聆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且针对学生表达模糊、思考问题缓慢的问题,不要急于催促学生回答,而是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回答的时间,尊重学生的发言,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
2.创设多元化的问题教学情境。创设多元化的问题教学情境,是构建小学数学高效互动课堂的重要保证之一。由于学生思维不成熟,对于抽象、复杂、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不理想,而创设生动形象的问题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数学学习的互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同时,小学数学互动课堂还可以将抽象的小学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浅显易懂,从而提升小学数学知识的讲述力,提高小学数学互动课堂的活力。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一课时,教师要在准备教案时精心设计互动问题,互动问题要从之前学过的分数、倒数以及分数的乘法等与本课“分数除法”相关联的知识点来准备和设计。这样,不仅可以考察和复习之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点,还能够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分数除法”的学习。此外,上课时,教师要选择适当时机进行互动问题的提问,一定要明白提问只是互动的一种手段,并不等同于互动,并且这种提问只是为了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促进小学数学互动课堂的开展。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问答,促进小学数学高效互动课堂的构建。
3.运用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手段。现阶段我国社会处于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数字化应用十分广泛。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提高自身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力,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学习,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真正融入小学数学互动课堂之中。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时,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直观展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使枯燥的图形特点,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适时向学生提问,让学生主动回答在他们身边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进而让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和生活实际相联接,使学生更加明白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为今后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4.健全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小学数学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应该是全面的、多元化的,不应只以书面考试结果为单一的评价方式,而是要深入了解学生,在考核与提问之间把握尺度,运用正面激励性评价,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其可以在互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此外,还可增加教学效果反馈的互动环节,这样教师可以更好地找到互动课中的不足之点,从而进行调整和改进,有效提升小学数学互动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一课时,需要学生学习“有限小数:小数点后的小数个数有限”“无限小数:经计算化为小数后,小数部分无穷尽,不能整除的数”“循环小数:从小数点后某一位开始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前一个或一节数字的十进制无限小数”“纯循环小数: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循环小数,即从十分位开始循环的小数”“混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重复出现的无限小数,即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等知识点,并充分理解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可以在解题时灵活运用。这时,教师应该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循环小数的特点,对于发现规律的学生及时进行正面评价。同时,教师可组织找“小数规律”的比赛,并提供一些小的物质奖励,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更深入地掌握“小数的特点”,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互动教学,不仅对教师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对学生也是一场不小的考验。因此,需要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建立师生平等的教学环境,创设多元化的问题教学情境,运用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手段,使小学数学互动课更加有趣,吸引学生参与互动,健全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对学生进行正面鼓励,巩固教学互动的成效等。此外,教师要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共同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互动课堂,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罗玉中学)
(责任编辑 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