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分析

作者: 马玉玲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也为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做出相应的贡献。目前来看,教育信息化成为最主要的发展趋势,将网络技术带进校园,不仅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与传统教学相比,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运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

数学作为小学课程教学的重点科目之一,在当前教学中,为了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教师必须改变原本以自己为主的教学观念,认识到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必要性,同时从学生个人的性格特点与学习领悟能力出发,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将有针对性以及多元化的信息化教学加入其中,才能保证为学生打造真正满足其需求的新课堂。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教学都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容易受到教师的束缚,因此无论在课堂上,还是日常学习中,学生习惯依赖教师讲解知识,而不会主动探索具有深层次的数学奥秘,也不会积极主动思考,更不会将生活与数学知识相互联系。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也无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能力等。

如果教师无法了解以上情况,就无法应对学生在学习时所出现的问题,只是单向地将知识传输给学生,会导致整个教学形式十分乏味与枯燥,学生也不会具备较强的参与性。长此以往,课堂的教学氛围就会变得十分低沉,学生在一种气氛沉闷的课堂中,不知道做什么、学什么,最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除此之外,在授课时对一些简单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简单教学进行展示,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时间知识和空间知识,教师无法全面展示给学生。上述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学生对自己后期学习发展更加迷茫。

二、数学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1.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创设满足其需要的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作为一项具备较强综合性的技术,其中包含了各种内容,最基本的内容就是生活中常常见到的图像、文字、视频、声音等,这些基本信息内容,主要是通过一些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以及教师的面前。因此,作为小学数学一线教师,需要从信息技术所涵盖的内容出发,利用直观的展现方式,主动营造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氛围,通过该方法,有效拉近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知识是枯燥乏味的,从而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提高整体教学效率。

笔者认为,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内在优势,创设全新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环境,这样才能确保在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取得一个理想的课堂效果,同时获得良好的教学成绩。

2.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活动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夯实学生基础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其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日后更好地学习打下基础。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同时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支撑,因此课堂实施过程十分烦琐,较难取得理想的实践效果。

此外,数学学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确保学生在接触数学知识后,能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相联系,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各种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从当前情况来看,数学跟其他学科,包括音乐、体育学科等相比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其实践活动机会更是稀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实验教学引入其中,作为任课教师,必须设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基础出发,不断挖掘信息技术多方面的功能,将实践教学和学科理论有效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更多有利于日常应用的学习能力,最终促使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效率得到全面的提高。

3.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家校联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并及时更新教学资源。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能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和教师的信息源,方便师生访问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并且获取更多与学科教学相关的资料信息,使教师的观念得以更新。教师可利用先进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得全新知识的渠道。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教师能够利用现代化工具,如手机等,及时地将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发送给家长,使学校和家长进行零距离的沟通,促使教师和家长互相交流。尤其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互联网和手机作为父母与儿童之间相互交流的最便捷、最简单的平台,有助于父母与学校相互配合,解决远距离教育的问题。将学生确定为课堂中的主体,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因为在传统的授课中,教师的教具就是粉笔与黑板,教师在课堂中讲述课本内容,学生很难有主动参与且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就导致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受到极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的出现,能够有效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之处,在节省教师体力的同时,确保学生更加关注教学内容。

4.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平台分派给学生对应的任务,学生之间形成小组合作关系,共同讨论任务,并努力完成任务。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也可以利用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的方式,借鉴他人的先进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而且可以实现组内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相互的交流,使学生树立协作意识和合作意识。

5.模拟学习环境,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

在传统教学中,数学教育教学受到教学方式的影响,很难提高成效。随着当前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的应用与开发,对实验环境进行有效的模拟,教师便可利用数学模型开展教学,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虚拟实验平台开展数学教学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软件和计算机,有助于对学习中涉及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究,对于其中的内在规律进行全面的总结;另一方面,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可以去解决更多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更多信息化社会人才。

综上所述,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将创新的教学模式加入其中,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时面对的最为棘手的问题。如何才能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之下,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满足新时代发展所提出的要求,满足社会对于全新人才提出的新需要,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建设路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