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

作者: 张瑞贤

初中数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中承上启下的学段,对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育有着极为显著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学段。但在该学段的教学中,却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成效,其中最为显著和突出的就是劳动教育难以有效融入初中数学教学。而劳动教育的融入是课程改革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全新要求,是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严格落实和实施的。克服一系列的困难,将初中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效融合,已经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师广泛关注的话题。

一、初中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1.旧的教学模式依然在延续

很多学校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依然采用已经被时代所抛弃的应试教育模式,还没有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走出来,仍固守以课本为主、习题为重心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

2.劳动技能缺失

很多学校及教师为了追求高升学率,对学生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只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生活技能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认为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慢慢学习即可。

初中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一旦该阶段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那么之后的学习就会困难重重。

二、初中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

1.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地融合劳动教育,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并形成一个先进的教学理念。初中数学教师先进教学理念的形成,是劳动教育能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渗透的关键所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如果初中数学教师没有一个先进的教学理念,那么,初中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必然是困难重重,难以得到有效的融合。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将劳动教育的精髓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中进行创新教学。

例如,在针对初中数学教材中“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分步骤开展,将一元一次方程分解成不同的步骤,根据每一个步骤不同的意义,设置不同的任务,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解答,找出其中所蕴含的意义。教师设置具体步骤:先去分母,再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最后系数化为1。通过这几步,学生明白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快速掌握该知识点。同时,在分步骤布置任务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索能力进行一定程度的锻炼。教师在学生自行探索后,再进行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认识。这种分步骤的学习方式,犹如平常生活中的花卉种植,先对花盆进行清理,再将花卉进行修整,然后将其栽入花盆中,最后再浇水。分步实践可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分层理解,而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教师将知识的学习过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结合到一起,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2.通过数学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如果说教师数学思维的养成是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关键所在,那么,数学活动就是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重要途径。初中数学教师要借助数学活动来提高初中生的实践能力,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做到既能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也能收获数学知识,实现双重提升,进而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中。

例如,在针对初中数学教材中“对称图形”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先让学生在课下寻找和发现自己身边的对称图形,并对其进行分类,去寻找其中所存在的共同规律。然后在找到以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对称图形,将其作为自己的logo贴在自己的作业本上或是画在自己的作业本上,教师可评选出优秀作品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融入自己家庭中的一项物品,并介绍为什么要融入该物品,进而提高学生对于图形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就是智力与劳动有效结合的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更加乐于劳动,也促进了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

3.通过数学学习,发现劳动之美

数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能够促进人的思维发展,是一种自由的美;劳动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体现,是一种内在的美。当数学和劳动相结合,碰撞出一种独特的美,运用到数学教学当中,能够促进学生学会发现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精神上得到满足,进而发现美、创造美,进行自我提升。

例如,在数学中针对“角的认识”这一知识点,同位角、同旁内角等,这些角的形式非常多,记忆起来比较复杂,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非常奇妙的,真是伟大文明创造的结晶。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许多这样的角,教师可让学生探讨生活中有哪些角和同位角有关,有哪些和内侧角有关,有哪些和同旁内角有关,让学生学习并发现生活中的美。又如,针对“线的认识”这一知识点,教师可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思维,结合设计知识来进行讲解。建筑美,是劳动美的体现方式之一,让学生认识一些建筑,了解线与线、线与角、角与角之间的奇妙关系,然后开发学生的思维,当遇到问题时如何进行辅助线的设置,增强学生的空间立体认识。同时,在认识建筑美、空间美的同时,学生也能感受到人类智慧的魅力,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用劳动去创造美、发现美,从而发现劳动之美。

4.提高学生的理财能力

初中数学中的大量数学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财能力的提高,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数学知识来实现自我基本技能的提升,进而为自己劳动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针对“百分数”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理财能力。如,创设情境: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中的两位学生扮演两个不同的商场售货员,采取不同的措施吸引顾客,剩余的学生扮成顾客,自由选择两个商铺选购商品,看一看选择哪个商铺最为划算。A学生采用每一件商品打8折优惠的方式,而B学生则是满200减30的优惠。通过这种情境模拟的方式,使学生站在一个消费者的角度,切实考虑问题,让学生拥有较为强烈的社会参与感,进而在情境模拟中提高自身的劳动能力。

又如,针对“整理房间”的学习,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使其能够明白“分类”的含义和方法,将分类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初中生来说,“整理房间”并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常都会整理自己的房间,但是他们对如何进行“物品分类”并不是特别清楚,这就导致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分类标准,在进行物品分类时容易出现错误,继而影响到学生生活中劳动习惯的养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书本中的案例,带领学生了解“整理房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让他们从中学习分类的方法。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劳动教育的融入进行分析和探索,对如何有效地将两者融合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与广大教师进行交流与研讨。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山县滩歌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晓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