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琼留学生对海南的认知及“海南形象”的建构
作者: 孙丹 李军 潘磊
[关键词] 海南形象;来琼留学生;自由联想;语料库;国际中文教育
[摘 要] 海南形象是影响海南走向世界的重要课题。来琼留学生对海南形象有直接、真实的认知,是海南形象在域外的重要讲述者。借助词汇自由联想实验测试其对海南形象的概念认知,辅以来琼留学生语料库中“海南形象”的图景互相印证,可以清楚地看到,海南总体形象非常积极,尤其是“自然形象”“人物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海南“社会生活”吸引留学生关注的同时,也可以看到留学生对海南政策发展知识匮乏,获取本地就业信息渠道狭窄,同时受到“高物价”的困扰。由此,要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重要作用,面向来琼留学生的中文教育要基于国际理解理念开展,推进海南本土汉语教材建设,扩大中文教育规模,鼓励汉语教师积极成为“海南形象代言人”,重视海南故事与知识的讲授,政府应建立有效的公共话语体系,以促进来琼留学生海南形象的建构。
[中图分类号]H1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174(2024)01-0017-09
中国城市形象是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际形象传播对于中国崛起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2018.4.13”讲话指出“党中央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新政策旨在促进经济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动、资源的高效配置以及市场的深度融合,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国际自由贸易岛建设,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世界经济合作架构,秉承开放、包容的原则把海南推向全世界,海南将建成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岛,将于2025年全岛封关运作(《海南自贸港总体方案》2022.02)。“方案”表明海南建省后迎来最大的机遇,在“88年建省”“10国际旅游岛”的两段发展中,海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那便是海南的世界影响力将直接关乎“海南自贸岛”的成败。海南走向世界是建成自贸岛的必由之路,塑造海南的世界形象是首要任务。
海南形象是海南极其重要的精神资产,真正树立起开放、自由、包容的海南形象时,海南国际自由贸易岛才能真正建成。构建海南的世界形象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海南现有能力和人文教育等软实力能否匹配自由贸易岛形象建设,海南对外吸引力的指数高低,对外传播的有效性等等。客观获知海南形象更要从他人眼中来看,我们的研究目标就是要获知来琼留学生眼中的海南形象以及对海南形象的情感态度,通过分析他们的认知,提出更加有效的海南形象构建进路。
1. 基于自由联想的来琼留学生海南形象概念认知
1.1 自由联想法:获取海南形象的有效方法
“自由联想”是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就是给被试者一个刺激(图片/词语)后,要求被试尽快地说出他头脑中浮现的词语或者事实。运用自由联想时,对联想内容不加任何限制。连续自由联想是一种分析受试的内心“心理结构”的重要方法。胡亦名(2013)、计冬桢(2005、2014、2018)运用此方法分析了日韩形象、称谓语的认知发展等方面的内容,牟蕾、吴勇毅(2019)开展了“一带一路”留学生对中国形象的研究。来琼留学生拥有对海南最为直接且真实的感知,对来琼留学生进行词汇自由联想实验,能探究其对“海南形象”的认知及对海南的态度评价。
接受测试的实验对象为来琼留学生(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共219 人,平均年龄为23岁,学习汉语平均时间为21个月,在琼平均居住时间为19个月,男女比为 1∶1.12。留学生来源国有25个国家,分别为尼泊尔、韩国、泰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保加利亚、塔吉克斯坦、蒙古、老挝、菲律宾、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柬埔寨、约旦、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马达加斯加、喀麦隆、加纳、肯尼亚、尼日利亚、意大利和摩洛哥。
以“海南”为目标词,请留学生在看到目标词后2分钟之内写出联想到的10个词语,内容、形式以及语言不做限制,对非汉语的词语进行翻译,并且邀请以该语言为母语的高水平汉语学习者确认联想词语。
自由联想测试共得出357个相异词语,我们对这些词语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处理,一是同义合并,合并后我们得到305个不同意义的联想词语。二是分别统计305个词语的“词频”并做“加权”处理。词频是实验过程中受试联想到的次数,词频越高,表明有更多的人基于目标词语联想到了该词语。加权的方法是根据联想词语出现的先后次序,出现次序也是对目标词语认知程度及联结性的准确体现,最先出现的表明联结性最强,计1分,后面出现的词语分别为0.9、0.8、0.7、0.6、0.5、0.4、0.3、0.2、0.1。
1.2 来琼留学生词汇联想测试的高频词语联想
我们列出了词频和权重分都排在前20位的词语,这些词语的频次都在10以上,说明受试的219名来琼留学生中,有10人及以上都想到了这些词,如表1。
我们可以看到,来琼的留学生对海南的整体形象的感知主要包括“人太多”“车很多”,有“美丽”的“大海”,“天气很好”“很热”,同时“空气新鲜”,到处可见“椰子树”;三亚成为海南的代表城市;对“美食”“文昌鸡”“清补凉”等琼岛代表性美食的认识也是比较准确的,“海南人”“人好”“包容”是对本地人文的高度评价。
1.3 来琼留学生对“海南形象”的态度
我们分析了测试中的联想词语,留学生们对“海南形象”的描绘词语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代表了三种态度。从表2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中性词相异词语142个,总词频920,占比51.7%,排名前十的加权总分计算所得加权分为252.9,位居第一;褒义词语仅次于中性词语,共156个相异词语,词频总数为738,占比41.5%,前十加权总分为180.1;贬义词语很少,仅有17个不同词语,因此取词频2以上的词语共7个分析,总词频为121,占比6.8%,加权总分为85.9。可以看出在贬义词语中,占比最大的客观词语是“热”74(54.2),这与海南省地理位置、气候温度的客观因素有关,由于使用频率非常高,这也改变了贬义词语总占比。
我们可以看出,占比第一的是中性词语,展现了来琼留学生对“海南形象”的认知。首先是对客观环境及社会生活的认知;其次是情感倾向性质的词语,主要体现在对海南经济、环境、饮食三个方面的肯定评价上;消极词语非常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天气“热”的自然情况,二是海南人和车都“太多”,海南物价也“贵”的社会生活情况,还指出了海南“机会少”的现状。
1.4 来琼留学生头脑中的“海南形象”图景
为进一步探究来琼留学生海南形象的概念构成,我们把词频在3以上的联想词语按照语义进行划分,形成关于海南形象的词群,全景式展现了外国留学生头脑中的“海南形象”,详见表3。我们依据总词频和加权总分进行排序,分析得出七个图景,权重频数由高至低分别是“自然环境图景”>“美食文化图景”>“社会生活图景”>“学校生活图景”>“人物关系图景”>“地理关系图景”>“海南整体形象”。其中“自然环境图景”“美食文化图景”和“社会生活图景”的总词频占比为78.6%,表明来琼留学生对海南形象的认知主要建立在优美的环境资源、特色的饮食和海南人民日常生活之上的,对于近年来海南飞速发展的经济形象、文化形象、城市名片、地域形象等内容关注较少。
通过自由联想法实验研究获得了共时性海南形象的概念认知,留学生对海南形象历时性概念认知我们以留学生中介语料库作为获取来源。
2.基于来琼留学生语料库的海南形象的概念认知
“任何研究都是目标、问题与方法的统一”(胡范铸,2014)。写作文是留学生用文本方式展现历时知识的信源。我们搜集了2009-2022年海南省各高校留学生作文,自建了一个20万语料的来琼留学生语料库。随机抽取10万字语料,由初、中、高三个级别各300篇作文构成;使用Jieba软件分词并计算,获取到语料中词频数5以上的关键词,并做了聚类图景分析,每个图景相异词数不多于20;计算每个图景的总词频及占比。
借助留学生语料库的历时性考察,聚类出六个概念图景,词频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人物关系图景”>“学校生活图景”>“海南整体图景”>“中国整体图景”>“地理关系图景”>“民俗文化图景”。海南形象的概念认知集中展现在“人物关系图景”“学校生活图景”和“海南整体图景”三个图景之中,总占比为81.8%。由此可知,来琼留学生语料库中有关的海南概念认知是留学生在中国留学生活中构建出的最重要的认知。
人物关系是社会生活参与度的重要指标,海南人物关系图景凸显了留学生参与海南生活的人际关系网,最受留学生关注。学校生活图景位居第二,表明在历年来琼留学生认知中,学校生活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塑造“海南形象”的重要认知来源。而海南整体图景展示了海南整体概况,位居第三,高频词凸显了天气、旅游、美食、风景区、城市公园、出行交通工具六个核心概念词群,体现了留学生参与海南生活的内容与方式。
对来琼留学生语料库图景与自由联想实验图景做比较后不难看出,无论是基于自由联想实验还是历年来琼留学生语料库的数据,校园生活、人物关系及海南本土都是留学生群体最为关注的内容,是构建海南形象的重要概念认知源。值得注意的是,在地理关系图景中,联想法数据更聚焦海南本土的地理内容,而语料库则是关注世界各国的相关情况,语料库的数据中出现了“中国整体图景”和“中国民俗文化图景”(总占比仅为14.8%),相关内容在联想实验中体现不明显,这与语料库时间跨度大,留学生水平不同及作文题目的设定性和固定性相关。
3. 海南形象的数据分析
3.1 来琼留学生对海南形象的整体形象认知是积极的
除了众所周知的“人太多”“车很多”“面积大”以外,他们把海南的发展与其所在国的综合国力做了对比,他们对海南的强大印象深刻。“方便”“科技”“发展”等词语反应出他们心中海南“科技发达”的形象。而旅游经济发达的海南,“五星级酒店”“宏伟的建筑物”四处林立,“经济增长快”“生机勃勃”,则是留学生们来到海南以后对海南经济的感知,“自由贸易区”的新建也体现留学生对海南新发展方向的关切,虽然仅出现3次,但这也表明了中国政府对海南发展的总体设计开始进入留学生的视野。
3.2 对海南当地的地域和城市认知比较单一,“海南形象”与“家乡”联结
留学生对“三亚”“海口”“文昌”“儋州”认识相对集中,对所居住的区域定位“龙昆南路”非常清晰,但是岛内的其他城市并未提及,这是因为本次调查的被试是在海口的来琼留学生。“三亚”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是留学生心目中最美城市,国际影响力很大,因此来琼留学生关注度极高。从与国外地域词语的关系来看,“老挝”“柬埔寨”“泰国”“巴拉望(菲律宾)”“蒙古”等境外国家和城市的留学生们通过海南自由联想到自己的国家,气候相似成了联想的重要原因;留学生自由联想词语中有一个高频词语是“家乡”,因此作为留学生的第二个家乡,很自然地将家乡与“海南”类比,这表明来琼留学生与海南建立了某种情感联系。
3.3 来琼留学生对海南自然形象给予了肯定
为大家所熟知的极富热带风情的词语“椰风海韵”,在留学生的自由联想词语中出现频次极高,因此“大海”“椰子树”“风景”“棕榈树”“森林”“空气新鲜”“天气好”等高频联想词语为我们描绘了留学生眼中的海南环境形象。“美丽”“干净”则是对整体环境的一个中肯的积极评价。虽然“热”“台风”“多雨”等负面评价的高频词语依然存在,但仅是对气候的一个客观描绘,不带有负面情感因素。对环境的积极评价是本次调查中来琼留学生对海南形象认知占比最大的,我们仔细查看了219份问卷,描述环境、卫生的负面词语还没有,由此可知海南的环境形象在外国学生的认知中是正面的。
3.4 被中国的社会生活所吸引,同时也被海南高物价所困扰
留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通讯、饮食、购物场所等方面是学生关注的焦点。留学生们比较关注中国的“手机”“微信”等通讯方式,也非常关注“自行车”“出租车”“海口东站”“交通方便”等交通方面的词语。购物方面,实体店汇聚地“日月广场”是留学生们最喜欢去的地方,“淘宝”“快递”反映网络购物成了留学生们的生活习惯,学生们关注到“微信”支付方式的便捷。同时人们早已达成共识的海南物价高凭借“贵”这一高频词语反映出来。日常娱乐聚会的“酒吧”“电影(院)”“饭店”也都让留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留学生在海南的生活是“轻松”“热闹”“舒服”的,同时物价原因也会让他们产生“累”的感受。而“就业”“机会少”等关键词表明,海南就业市场尚未向“留学生”全面开放,由此形成了此维度的海南生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