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得厉害”的述语及语义特征研究
作者: 李雅洁 李军
[关键词]“X得厉害”;述语;语义特征
[摘要]“X得厉害”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程度表达,也是国际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以语义语法为指导,以CCL语料库的调查结果为基准,从句法特征出发探讨述语“X”的语义特征、类型及整个结构的语义特征。研究发现:“X得厉害”中的述语“X”受量段、异态、感性的语义制约,其语义类型有身体的[+不适义],情绪、心理、行为的[+不安义]和事体、物体、环境的[+变损义]。进一步提取出“X得厉害”的超量义,以及多维指向的语义特征。
[中图分类号]H1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174(2024)04-0043-08
1. 前人研究及问题的提出
自吕叔湘在1944年(2014:200-208)将“厉害”纳入程度补语以来,“厉害”的补语用法得到了李临定(1963:396-410)、马庆株(1988:149-173)、刘月华(2001:607-610)等多位学者的再度确认,并进一步将“X得厉害”结构定义为“组合式述程式”。陈军(2002:45-51)又提出“厉害”在状态补语当中也具有程度义,标志着“X得厉害”的研究重心从表层的结构定义向深层的语义倾斜。自此,学界从多个角度对“X得厉害”展开了研究,这些研究可以分为句法表现、搭配词类和语义特征三个方面:
一是句法表现。蔡丽(2010:141-151)发现“厉害”作补语时虚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其不光可以单独作补语,而且还保留了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可以被程度副词修饰、可以后接补语,还可以是非问、正反问。
二是述语的词类。马庆株(1988:149-173)首次全面考察了述程式中述语和补语的组合制约关系,认为能带程度补语的形容词仅限于性质形容词,而状态形容词和非谓形容词不能带程度补语,带程度补语的动词主要是心理动词和感受动词两大类;兰宾汉(1993:115-118)、孙建强(1994:55-59)、陈军(2002:45-51)则认为:动作、行为所呈现的不同属性有程度可言,因此表示动作行为的一般动词可以带程度补语。是不是所有的性质形容词、心理动词、感受动词以及动作行为动词都能进入该结构?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只知词类,不谈语义是无法真正厘清述语本质的。
三是“X得厉害”的语义特征。根据学界对其语义特征的关注点差异,又可以分为两种观点。其一是述语“X”语义的消极贬义观。包括蔡丽(2010:141-151)的“贬义词和消极意义词居多”,沈丽娜、田苗(2021:90-95)的“口语色彩、消极意义、低程度性和弱主观性的词语”。事实上,感情色彩可以随着语境、时间、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有很强的主观性;另外,具有高程度性、强主观性的性质形容词在述语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因此,上述结论对“厉害”述语的语义特征缺乏细致、精确的描写。其二是整体结构语义的不如意观。唐莉(2011:83-88)认为:“X得厉害”表达一种不如意的情况,程度较高。但这一结论在提出后没有借由语言事实展开进一步验证,也未注意到“X得厉害”在话语中的语义。
综上所述,前人对于“X得厉害”的研究虽然在句法特征描写、述语词类和感情色彩的层面都做了一定的考察,但这些结论并不能帮助我们认识该结构述语的语义特征、类型,以及该结构在话语中的语义特征。鉴于此,本文以CCL语料库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语感,运用语言形式正反验证的方法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2.“X得厉害”的句法特征
句法特征的描写能帮助我们清楚地认识“X得厉害”在自然语言中的句法表现,接下来本文将以CCL语料库中“厉害”做程度补语的2690条语料为研究对象,从句法位置、组合能力、句法功能选择等三个方面来看“X得厉害”的句法特征。
其一,从句法位置分布来看,“X得厉害”可以单独回答问题(1),也可以在句子中作谓语(2),宾语(3)或定语(4)。
(1)a.你的头还疼吗?
b.疼得厉害。
(2)快进腊月了,天将下大雪,外面冷得厉害。
(3)而大部分也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辗转相传的东西,恐怕变形得厉害,难以当做历史……
(4)坏得厉害的地方铺上一块厚厚的钢板权作遮掩……
其二,从内部成分组合来看,“厉害”出现在“得”字后的补语位置时,既可以单独出现(例1~4),也可以被“很、更、太、最、这般、那般”等副词修饰后再作补语,表程度的加深或表比较(例5~7)。具体到数据上看,CCL语料库中“厉害”单独做补语的语料共计1086条,占40.4%;被“很、更、太、最、这么、那么、非常”及其他副词修饰后再作补语的语料有1604条,占59.6%。
(5)济尔哈朗回来时,醉得很厉害。
(6)到那时,他会更加眼红,闹得更加厉害。
(7)不知你年纪轻轻,为什么面色这样枯黄,而且还咳嗽得如此厉害呢?
此外,“厉害”还可以后接程度补语。这些程度补语当中,黏着型较多,也有个别组合型补语。“厉害”被程度补语修饰后再作述语的补语,这种句法形式在语义上属于程度叠加。一般表比较、极值(例8~11)。
(8)他背驼得厉害多了,整个人看上去那么累。
(9)风有时大起来,烟叶就晃动得厉害一些。
(10)当总理的遗体要推进去火化时,大家哭得厉害极了。
(11)他还没怎么醉,有时候比这醉得厉害得多。
其三,从句子功能选择上来看。“X+得+厉害”可用于肯定(12)或否定陈述(13),也可以正反问(14)、是非问(15),还可感叹(16)。
(12)天气冷得厉害,坐明亮包车的贵妇的颈部全包在狐毛的领子里。(肯定)
(13)这个手术有个好处,脸肿得不厉害,恢复也很快。(否定)
(14)天亮咳得厉害不厉害?(正反问)
(15)不过现在像这种“台独”的论调不是也把台湾折腾得挺厉害吗?(是非问)
(16)我的心跳得多么厉害!(感叹句)
由句法特征观察可见,程度补语“X得厉害”的句法形式非常灵活。从句法功能来看,既可单独回答问题,也可充当谓语中心、宾语及定语;从内部成分组合来看,“厉害”既可以被副词修饰,也可以被否定,还可后接补语;从句子功能选择上来看,既可陈述,也可是非问、正反问,还可感叹。“X得厉害”的多样句法表现能为我们揭示怎样的语义线索?接下来我们深入到语义层面进一步探究。
3. 述语的语义特征
根据CCL的语料调查,我们发现能够进入“X得厉害”的词语“X”共有408个,其中动词316个,约占总数的77%,形容词92个,约占总数的23%。高频词语①有:病(167)、哭(105)、动(88)、变(61)、吵闹/闹(41)、伤(35)、颠簸(30)、咳(22)、涨(15)等。
本文根据“语法意义决定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制约语法意义”的语义语法理论为指导,在尊重语言事实的基础上,从述语的语义特征入手,发现能进入该结构的动词、形容词首先必须具备量段特征,其次受异态、感性等语义特征的制约。
3.1 量段特征
量段特征与“量”的概念有关。赵国军(2015:138)认为:“量不仅指用数词和(或)量词表达的量,而且也指副词、形容词、结构、语气等词汇、句法和语用手段表示的量,甚至指词义概括的性状等的范围大小。”可见在现代汉语中,具备明显的、丰富的量性特征的形容词和动词,可以进入该结构。而所谓的“量段”是量在值域上的一种表现。不同于静态的、不可被程度表达切割的“量点”,量段强调的是一个连续的量,客观上可以被程度表达切割。下面我们就形容词、动词的情况分别展开验证。
3.1.1 形容词验证
形容词表示形状、性质和状态。虽然性质形容词与状态形容词都可以表示性质,但状态形容词本身就隐含了量的概念,因此不受程度量再度分割(17)a、(18)a。而性质形容词则是一个量段,能受程度量的切割,可以充当“厉害”的述语(17)b、(18)b。
(17)a. *她的脸通红得厉害。
b. 她的脸红得厉害。
(18)a. *现在各方面的书都缺,例如当代西方文学的作品就奇缺得厉害。
b. 现在各方面的书都缺,例如当代西方文学的作品就缺得厉害。
通过对CCL语料库检索我们还发现:在绝对性质形容词中“假、错、歪”一类能进入该结构(例19~21)。
(19)通过只言片语可以发现他们对一个人最刻薄的评价就是“假得厉害”。
(20)同日,朱德、彭德怀联名致电蒋介石,严正指出:“11日的命令你是下错了,而且错得很厉害”。
(21)他说他错了,把我的高曾祖母让给我高曾祖父是他这一生错得最厉害的事,这件事不但使他们三个人痛苦终生,也使得很多人受到牵累。
为什么“假、错、歪”一类的绝对性质形容词能进入该结构?朱德熙在1956年发表的《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2020:3-41)中指出,绝对的性质形容词“真、假、横、竖、错、温、紫”等等,单纯表示性质,没有量或程度的区别。但在后来蔡丽的研究中(2010:141-151)发现在网络动态语料中这些绝对性质形容词可以被程度补语修饰。她将这种现象解释为人对程度量的认知深化。
通过对语言事实的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前人对于绝对性质形容词这一定义的认知存在偏差。“真、假、对、错”并不属于绝对性质的,而是相对性质的。通过CCL语料库检索发现:这组词都可以被程度表达切割(例22~25)。
(22)不要直接编造天灾人祸的谎言,这样戏剧性太强,看起来很假。
(23)另外自己还要多少懂点皮子的知识,否则容易被骗,现在仿皮做的也很真。
(24)黄文汉笑道:“你这话很对。”
(25)这道题错得厉害。
那么,为什么“假、错”可以进入该结构,而“真、对”不能呢?是因为进入“X得厉害”得述语还得受其他语义特征的制约,详见下文。
3.1.2 动词验证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现等。通过对CCL语料的检索,结合正反验证我们发现:有量段特征的心理活动动词、感受动词、动作动词可以充当“厉害”的述语。高频词有:哭(105)、动(88)、变(61)、吵闹/闹(41)、咳(22)、涨(15)等。相反,不具备量段特征的动词则不能进入该结构。
(26)a. 他也是死于枪伤,但脸部被刮擦、殴打得很厉害。
b. *他也是死于枪伤,但脸部被刮擦、暴打得很厉害。
(27)a. 两位姐姐都怕他们来,尤其是吉英怕得厉害。
b.*两位姐姐都怕他们来,尤其是吉英生怕得厉害。
(28)a. 最近咱这一片有个谣言传得挺厉害的。
b. *最近咱这一片有个谣言疯传得挺厉害的。
如上例(26)a、(27)a、(28)a中的“殴打、怕、传”都是具有量段特征,可以被程度表达切割,而(26)b、(27)b、(28)b中的“暴打、生怕、疯传”因词语中有表示量的语素,则不能被程度表达“厉害”切割。
3.2 异态、感性特征
常态和异态是一对基于认知和常识的相对概念。常态指正常的状态即符合一定的标准、认知的状态、动作、行为;异态是一个以常态、标准量点为起点向四周弥散、偏离的一个量幅。如:“放心”是常态,“担心”是异态,“呼吸”是常态,“喘”是异态。“X得厉害”切割的就是偏离常态的量幅。
感性词语即我们通过认识所产生的直观感受如:疼、累、喘等。知性词语则是思维、认知、判断相关的如:觉得、思考、认为等,这些词语内部是空的,不能被程度表达切割。如:我觉得很累。其中“累”是感性词语,有量的;“觉得”是知性词语,是概念性的,内部无量。因此,可以说“累得厉害”,而不能说“觉得厉害”。异态动词与异态形容词的语义分类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