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件关联性看副词“总是”的性质界定

作者: 彭彤彤 段业辉

从事件关联性看副词“总是”的性质界定0

[关键词] “总是”;规律副词;频率副词;概率副词;事件关联性

[摘要] 副词“总是”与频率副词、概率副词同属于事件关联性副词,但在意义和用法上与频率副词、概率副词有所不同,应根据其在使用中的特点将其归为“规律副词”,同时通过与其意义和用法相近的“往往”“通常”的对比将其界定为“必然性规律副词”。文章同时讨论了规律副词与频率副词、概率副词的异同,三者都具有事件关联性,但语义上凸显事件的不同方面,因此也有着不同的用法。频率副词和概率副词聚焦于事件的“结果”,而规律副词则聚焦于事件的“条件-结果”间的对应关系。

[中图分类号]H0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174(2024)04-0051-08

1. 引言

“总是”是高频出现于日常交际中的副词,在使用中具有事件关联性,语义上关联的是一个完整的事件,如:

(1)劝他,他总是不听。(《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在句法层次上,“总是”作状语修饰“不听”,但在语义上,“总是”关联的是“劝他,他不听”这一事件而非“不听”这一具体行为,因此我们称其为“事件关联性副词”。那么,“总是”所关联的事件具有什么特点,“总是”一词在事件表达中起到什么作用呢?这就涉及到了“总是”的性质界定。

关于“总是”的性质界定,已有研究大多将其归入频率副词/频度副词,如周小兵(1999)、邹海清(2011:51-52)、张谊生(2014:22)、关黑拽(2019:47)等,并在频率副词/频度副词的下位小类的划分中将其归入高频频度副词/极高频频度副词,也有研究将其界定为“概率副词”,如孙嘉铭、石定栩(2020)。那么,已有的界定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副词“总是”的意义和用法呢?本文首先将论证副词“总是”与典型的频率副词和概率副词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差异并据此证明“总是”不是频率副词和概率副词,然后根据“总是”在意义和用法上的特点将其界定为“规律副词”,并通过对比与“总是”意义和用法相近的“通常”和“往往”将其进一步归为“必然性规律副词”,最后本文还将比较“规律副词”与“频率副词”“概率副词”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异同,并分析已有研究将三类副词混淆的原因。

2.“总是”不是频率副词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2016:1004)对于“频率”①的解释为:1)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2)在单位时间内某种事情发生的次数。对“频度”的解释为:通常指频率,即专指在单位时间内某种事情发生的次数。据此“频率/频度副词”可以理解为:表示单位时间内某种事情发生次数的多少的副词。那么,“总是”是否是典型的频率副词呢?

参照周小兵(1999)、邹海清(2011:51-52)、张谊生(2014:22)、关黑拽(2019:47)中所列举的频率副词,我们根据所表频率的高低各选一个作为代表,分别为表高频的“经常”、表中频的“有时”和表低频“偶尔”,然后我们将以上三个典型的频率副词与“总是”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对比,看它们有无异同。

(2)张三(经常)(有时)(偶尔)(*总是)上台演出。①

(3)他(经常)(有时)(偶尔)(*总是)来。

例(2)中“张三上台演出”这一事件,可以添加频率副词“经常”“有时”“偶尔”分别表示张三上台演出的次数的多少,若换成“总是”则句子不能成立,例(3)“他来”这一事件同上。但我们可以对以上句子进行改写,且改写后的句子都可以变换为充分条件句,如:

(4)张三总是在需要的时候上台演出。(条件:在需要的时候;结果:上台演出)→只要有需要张三就上台演出。

(5)他总是在我不在的时候来。(条件:我不在的时候;结果:他来)→只要我不在他就来。

例(4)和例(5)分别对例(2)和例(3)中的句子进行了改写,分别添加了使得事件“张三上台演出”和“他来”成立的条件“在需要的时候”和“我不在的时候”,同时例(4)和例(5)还都可以变换为由“只要……就……”表达的充分条件句。

我们在CCL语料库中还发现了“只要”与“总是”搭配使用的句子,如:

(6)早在1987年,李树就把音乐厅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平时只要有空,他总是想尽办法坐进自己熟悉的某个位子。(《人民日报》1996)

由此可以进一步证明“总是”所关联的事件需要包含一个前提条件,语义上可以理解为一个充分条件句,而频率副词所关联的事件不必然关联前提条件,仅表某一特定事件发生频率的高低②。在CCL语料库中我们同样也找到了高频频率副词“经常”不能替换为“总是”的例子,如:

(7)野菜的药用价值更高,经常(*总是)吃野菜还能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子柔《时光向左女人向右》)

该例中的“经常”关联的是“吃野菜”这一事件发生的频次,并未涉及“吃野菜”这一事件发生的条件,不能用“总是”替换。“总是”所关涉的条件在语句中根据表达需要既可以出现在“总是”小句之前如例(6),也可以包含在“总是”所在小句之中如例(5),有时也可以隐含在“总是”关联的小句中,如例(8):

(8)交往还要有双向性。不要总是去找人家帮忙,也要帮人家。(袁岳《名家对话职场7方面》)

例(8)中的句子可以改写为“不要在需要帮忙的时候总是去找人家帮忙”,该句中的条件“需要帮忙的时候”在语境中没有明示,但是通过语境可以推知。

在否定表达上,“总是”和典型的高频频率副词“经常”在否定方式上也有所不同,下面我们以“张三周末逛街”这一事件为例为进行分析:

(9)A:张三周末经常逛街。

B:他周末就逛过几次,没有经常吧,也就偶尔逛逛吧。

A:张三周末总是逛街。

B:没有总是吧,他上个周末就没去逛街。

从例(9)中可以看出,频率副词“经常”需要用具体的频次来进行否定,一般频率越高越适合使用“经常”,例(9)A中的肯定回答可以是“没错,他周末都逛过很多次了”,对“经常”的否定多为表低频的频率副词“偶尔”。相反,否定“总是”则不能用具体的频次多少来进行否定,否定时必须关联条件“周末”,举出一个反例即可以实现对“总是”句的否定。

从时域上看,频率副词中的高频频率副词在时域上没有限制,可以用在过去、现在、将来的任何一个时域中,如例(10):

(10)张三(过去)(现在)(以后也要)经常/常常/时常去北京。

而“总是”所关联的事件则只能用在过去和现在的时域中,不能出现将来的时域中,如:

(11)张三(以前)(现在)(*打算/想/计划)总是七月去北京。

在CCL语料库中,我们也找到了在将来时域中“总是”不能替换“经常”的例子,如例(12):

(12)根据这项协议,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两国军方领导人将每6个月举行一次会晤,商讨联合采取扫毒行动计划和维护双方边境地区安全等事宜。两国今后还将经常(*总是)交流在反恐和扫毒方面的情报。(新华社2004年12月份新闻报道)

关于“总是”的时域,王灿龙(2017)认为“总是”可以用于“泛时”和“将来”,从该文的举例上看,该文所说的“总是”并非本文所说的“总是”,如:

(13)它默默告诉人们,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引自王灿龙,2017)

该例为王文所举的“总是”用于泛时的例子,该例若去掉“总是”则不成立,无法理解为一个完整的事件。

(13)*它默默告诉人们,历史向前发展的。

例(13)在结构上应为“总/是向前发展的”,“是……的”是对“历史向前发展”这一命题的强调,“总”修饰“是向前发展的”,可以用“必然/肯定/一定”等表达必然情态的副词替换“总”,“总”与“是”不在一个层面上,具体验证如下:

(13)’它默默告诉人们,历史必然/肯定/一定是向前发展的。

它默默告诉人们,历史是向前发展的。

它默默告诉人们,历史向前发展。

去掉“总”,例(13)仍能成立,进一步去掉“是……的”,例(13)同样可以成立,说明“总”和“是……的”在该句中表达的并非概念义。该句首先用“是……的”对“历史向前发展”这一命题进行强调,然后用“总”进一步对该命题进行强调。因此例(13)中的“总是”为跨层结构,并非本文所研究的用作副词的“总是”。

再如王文所举的“总是”用于“将来”的例子:

(14)他坚信,在未来的欧洲,法兰西总是举足轻重的。(引自王灿龙,2017)

该例同例(13)一样可以去掉“总”,也可以再次去掉“是……的”,即:

(14)’ 他坚信,在未来的欧洲,法兰西必然是举足轻重的。

他坚信,在未来的欧洲,法兰西是举足轻重的。

他坚信,在未来的欧洲,法兰西举足轻重。

我们所讨论的“总是”中的“总”是不能去掉的,去掉后意义会发生改变,如:

(15)张三(总)是需要的时候上台演出。

该例中去掉“总”后则变成强调句,强调张三上台演出是在需要的时候而不是其他时候,“是”为焦点标记,与“总是”所表达的语义有所不同。

因此王文中所举的“总是”用于将来的例子也是跨层结构,并非本文所研究的副词“总是”。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总是”与典型的频率副词在意义和用法上有所不同:第一,“总是”语义上必须关联一个前提条件;第二,与同是具有高频义的频率副词相比,“总是”在时域上只能用于过去和现在,不能用于将来。因此,“总是”与频率副词之间在意义和用法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宜归入到频率副词之中。

3.“总是”不是概率副词

孙嘉铭、石定栩(2020)认识到了将“总是”界定为频率副词的不足,注意到了“总是”在使用上的条件性,将“总是”界定为“概率副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2016:419)对“概率”一词的解释为:某种事件在同一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叫做概率。由此,概率副词可以理解为“表示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副词”。那么,将“总是”界定为概率副词是否合适呢?

吴春相、杨子琴(2008)根据概率的高低将概率副词分为五大类,我们从中分别列出一个最为典型的副词分别为:肯定(极高量度概率副词)、大概(较高量度概率副词)、可能(中度量值概率副词)、难道(较低量值概率副词)、绝不(极低量值概率副词)。通过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上面所列的概率副词关联的是某个具体事件发生可能性的高低,“具体事件”体现在需要关联时间轴上的一个具体的时间,可以是对说话时刻之后的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预测,如例(16)预测“他明天来”这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可以是对在说话时刻之前的某一时间是否发生过某一事件的估计,如例(17)估计“他昨天来”这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我们发现“总是”不能关联此类事件:

(16)他明天(肯定)(大概)(可能)(难道)(绝不)(*总是)会来。

(17)他昨天肯定(大概)(可能)(难道)是来了/他昨天绝不可能来/*他昨天总是来了。

由此可见,“总是”不能够关联一个带有特定时间的具体事件,而只能关联如例(1)中“劝他,他总是不听”这样的抽象事件,该例中关涉到的时间包括“上次劝他”“上上次劝他”“这次劝他”等多个时间点,无法在时间轴上进行具体的定位。刘顺(2004)区分了具体事件句和抽象事件句并指出,具体事件句表示现实世界发生的具体事件,具有时间性,抽象事件句是许多同类事件的统称,表示的事件一般都是规律性的,不具有时间性。“总是”所在语句是该文所说的“抽象事件句”,而例(16)和例(17)中概率副词所在语句的则是该文所说的“具体事件句”。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