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亚中文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作者: 梁蕾 吴应辉
本期“区域国别中文教育专栏”推出五篇前期调查研究深入、数据资料详实的文章,内容涵盖拉丁美洲、美国、澳大利亚、瑞典和日本中文教育最新发展动态、存在问题和解决思路。“拉美地区中文教育发展研究”反映了拉丁美洲中文教育的整体面貌及特色;“美国中文教育发展动态与特征研究”深入剖析了中文教育的外部与内部因素,揭示了美国中文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区域性和循环性的特征;“澳大利亚中文教育发展现状研究”全面呈现了该国中文教育发展的良好态势并指出了存在问题及优化方向;“瑞典中文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客观呈现了包括孔子学院关停等现状;日本中文教育一文全面梳理了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来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并提出了对策。总之,这是一组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领域颇具参考价值的文章,不仅对相关区域国别中文教育发展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对其他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也具有诸多可资借鉴之处。希望有更多的同行学者加入到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领域来,为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奉献更多的优质学术成果,为推动中文在全球的广泛传播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从而间接服务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词] 澳大利亚;中文教育;华文教育;孔子学院
[摘 要] 澳大利亚中文教育受到对华政策、中澳经贸、华裔人口和多元文化语言政策的影响,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近20年来整体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国民教育体系内中文学习者人数众多,遍布全国,层次齐全;社区华文学校发展迅速,影响力大;孔子学院(课堂)特色鲜明,但发展受国际政治影响。澳大利亚中文教育仍存在中文教学标准细化不够,高级阶段学习者数量不多,中文经济价值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中文教学标准细化,鼓励非华裔学习者学习中文,逐步提高中文在澳的经济价值等对策。
[中图分类号] 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174(2023)01-0052-08
1. 澳大利亚中文教育发展简况
澳大利亚全称为澳大利亚联邦(简称“澳大利亚”)是一个以多民族移民为主的多元文化国家,有超过300种语言,英语是官方语言,也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76.8%的人只说英语)①。1972年中澳建交,加之中国改革开放等政策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华人来到澳大利亚工作、学习、定居。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投资移民来源国、第二大技术移民来源国。2011年以来,中文成为澳大利亚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语言。
澳大利亚的中文教育可追溯至20世纪初。1909年,著名侨领叶炳南、叶同贵等人发起创办了澳大利亚第一所华文学校——悉尼中华蒙养两等小学堂①。此后,在新南威尔士州等地陆续出现由华侨开办的中文学校。后来,由于二战爆发以及澳大利亚实行的一系列排斥有色人种的政策,华裔人口急剧减少,中文教育基本停滞。直至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确立,移民政策随之调整,大批华人移居澳洲。1972年中澳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同澳大利亚经贸往来日益频繁。2009年以来,中国开始成为澳大利亚主要贸易伙伴之一。澳大利亚认识到中文对于两国政治、经贸、外交等领域的重要性,在过去20多年里,颁布了多项政策大力推行中文教育,尤其是《澳大利亚的语言:澳大利亚语言与读写能力政策》(Australias Language:The Australian Language Literacy Policy)(1991)推动了中文教育进入澳洲教育体系。据澳大利亚教育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澳大利亚现有中小学生约265万人,其中学习中文的学生大约288,585人②;占全国学生总数的10.89%。社区中文语言学校蓬勃发展,目前全澳共有34所高校开设了中文课程;建立了13所孔子学院。
2. 澳大利亚中文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
2.1 波动的对华政策
中澳关系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双边关系。中澳建交以来,两国在经贸、人文等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并且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汪诗明,2020)。1972年两国建交后,澳大利亚政府先后废除了抵制亚洲及周边太平洋岛国居民的《移民限制法案》等一系列政策(后被统称为“白澳政策”),颁布了《1989年澳大利亚多元文化国家议程》,将多元文化确定为国策。自此以后,澳大利亚实施各种政策保障措施,成为多元文化主义的最佳实践者,吸引了大批华人及留学生来澳定居或留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认识到亚洲国家对澳大利亚发展的重要意义,颁布了一系列推行亚洲语言教学的政策,为中文教育在澳大利亚跨跃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
然而,1996年9月,时任澳大利亚总理约翰·霍华德(John Howard)派贸易代表团出访台湾;2008年4月,时任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以所谓“诤友”身份在北京大学演讲期间对西藏问题恣意表态等行为都极大地损害了双边关系。2017年以来,除南海问题短暂成为焦点外,在澳大利亚国内政治和地区外交方面,既有特恩布尔政府通过《反国外干涉法》(National Security Legislation Amendment Espionage and Foreign Interference Act 2018)以及对外国投资审查的加强,也有莫里森政府出于担忧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而发表的极端言论(秦升,2020)。澳大利亚政府在南海、5G建设项目等问题上无法与中方达成一致,两国关系陷入低谷,直接影响了中文教育在澳的发展。维州亚洲研究协会在一份调查中指出,“对中国日益增长的负面情绪”和“缺乏明确的途径和就业机会”是导致澳洲大学生不再研究中国文化的主要原因。③
2.2 稳定的经贸往来
1972年两国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快速发展,尤其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入。2009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澳大利亚的最大贸易伙伴。2015年,中澳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双方进一步扩大开放。澳大利亚外交和贸易部(DFAT)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至2019财年,中澳双边贸易额为2350亿澳币,其中对中国出口1532亿澳币,占澳出口总额的26.4%。①中国继续保持为澳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旅游业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出口服务产业,2019年中国赴澳游客已达140万人次,占赴澳旅客总数的15%,中国游客消费占游客消费总数的27%。同时,中国留学生是澳洲大学学费收入的最大来源,被当地媒体称为“现金奶牛”,每年至少贡献了约20亿澳元的收入。② 澳大利亚教育部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内地在澳留学人数达26.1万人,占澳大利亚国际学生总数的27.3%,其缴纳的学费约占澳洲国际教育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中国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商务交流来源国、第一大国际游客来源国、第一大国际学生来源国。中澳经贸领域的深度合作发展给澳洲带来了商业机遇,对中文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是中文教育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3 大量的华裔人口
1972年中澳建交,加之中国改革开放等政策的实行,中国陆续放开了移民和留学政策的限制,越来越多的华人来到澳大利亚工作、学习、定居。2020年,中国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投资移民来源国、第二大技术移民来源国。澳大利亚统计局(ABS)统计结果显示,华人移民自2002年以来迅速增多,截至2021年12月31日华人总数达到139.0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5%。③澳大利亚华人人口排名靠前的是新州、维州、昆州和南澳州,华人占比最高的区是悉尼的Hurstville区,华人比例高达49.4%。2016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文已经成了除英语之外使用人口最多的家庭语言。华裔人口不断增加,与之对应的是对中文学习需求的增加,这成为促进澳洲中文教育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2.4 多元文化下的语言政策
澳大利亚有100多个民族、200多种亚文化、175种语言,经历了从单一的英语主导到多种语言和谐共存的语言发展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前,在《移民限制法案》等一系列政策的限制下,澳大利亚实行单一语言政策,把英语作为政府、学校等唯一工作语言,就连少数民族的报纸都必须使用英文发表,对非白人移民进行严格的语言测试,亚裔受到了严重的打压。但近20年来,澳政府开始重视亚洲语言的学习,专门设立了“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事务局”,主要负责国家语言文化政策的制定并保障相关政策的具体落实。澳大利亚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可称之为世界语言和文化多元发展的典范。
2.4.1《国家语言政策》
1987年《国家语言政策》(National Policy on Language)开始实施,主要支持少数族裔社区语言教育、土著语言教育等,该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澳大利亚开始实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鼓励多语言共同发展。
2.4.2《关于学校教育的全国目标》与《澳大利亚语言与读写政策》
1989年4月,澳大利亚发布名为《关于学校教育的全国目标》(The Common and Agreed National Goals for Schooling in Australia)的文件,文件中明确要求澳大利亚的中小学开设除英语以外的其他语言。1991年,《澳大利亚语言与读写政策》(又称“白皮书”)出台,白皮书规定了14种需要优先发展教学的语言,联邦政府会对教学予以支持,中文被列为其中之一。两项政策的实施标志着中文开始进入澳大利亚国民教育体系。
2.4.3《亚洲语言与澳大利亚经济前途》与《全国中小学亚洲语言及亚洲研究策略》
1994年,澳大利亚批准了名为《亚洲语言与澳大利亚经济前途》的政策报告,将日语、中文、印尼语和韩语定位为对澳大利亚有战略意义的语言。此后,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共同制定了《全国中小学亚洲语言及亚洲研究策略》(National Asian Languages and Studies in Australian Schools Strategy,简称 NALSAS),对这4种语言在课程设置和师资培养上提供高额资助。两项政策与策略的实施为澳大利亚中文教育提供了资金支持,在课程和师资上提供了一定的保证,提高了澳大利亚中文教育的质量。
2.4.4《全国学校亚洲语言学习计划》
2008年,澳大利亚政府推行《全国学校亚洲语言学习计划》(National Asian Languages and Studies in Schools Program,简称NALSSP),再次从政策上强调了包括中文在内的亚洲语言的重要性,保证了中文教育在澳大利亚的稳步发展。
澳大利亚是一个在语言政策规划方面起步较早、体系较为健全、理念较为先进且实施措施比较到位的国家。在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地理位置、移民结构等因素之后,澳大利亚政府制定的一系列语言政策,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的国策,也逐步明确了中文在澳大利亚的地位,同时也保障了在中文教育实施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对于中文教育在该国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 澳大利亚中文教育发展现状
澳大利亚的教育实行州政府负责制,各州有自己的教育部门,负责本州的大、中、小学和技术教育学院的相关工作。联邦政府教育部对中小学生学习外语没有明确的规定,高考时英语为必考科目,中文仅为高考预备课程之一。多年来,选择中文作为高考备考科目的人数较少,多为华裔。澳大利亚79%的大学都已开设中文课程,课程有学历课,也有短期语言进修类课程,但是学习中文的学生多处在初级水平。澳大利亚的孔子学院主要依托当地高校开展教学活动,分布地域广,基本满足当地学习者的中文学习需求。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澳大利亚的社区华文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部分全日制中文学校的中文学习成绩和学分已经得到了澳洲38所大学的认可。
3.1 国民教育体系内中文教育学生人数多,分布地域广,层次覆盖全
3.1.1 基础教育阶段中文教育历史悠久,人数增多,标准落地
澳大利亚中小学阶段的中文教育始于1959年,维多利亚州坎伯韦尔文法私立男子学校是澳洲第一所教授中文的学校①。随后其他学校和外州的中小学陆续开设中文课程。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文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88年,全国中小学修读中文课程总人数为11,295人;2008年,全澳有319所中小学开设中文课程,学习中文的学生共计90,740人;2014年起,中文普通话课程列为全澳大利亚中小学教育的正式课程之一;截至2015年,全澳开设中文课程的中小学增加到1,030所,学习中文的中小学生达172,832人,占全国学生总数的4.7%②;到2021年底,学习中文的中小学生已达到288,585人,占全国学生总数的10.89%。
以维多利亚州为例,中文是维多利亚州的高考科目之一。据维多利亚州教育部发布的《2020年维州政府学校外语课程情况》(Languages Provision in Victorian Government Schools, 2020)报告显示,2020年,维多利亚州开设中文课程的公立中小学有209所,学中文的学生有91,412人,约占公立中小学学生总数的18.5%,中文是维多利亚州公立中小学和公立周末语言学校中教授最广泛的外语,也是学习人数最多的语言③。在另一中文教育较为成熟的新南威尔士州,已有137所中小学开设中文选修课程,中文也是高考的选考科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