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语的“提及”与“使用”及其语篇差异考察
作者: 邵长超
[关键词] 引语;提及;使用;语篇;自我引用
[摘 要] 本项研究从话语关联的角度出发,探讨引语产生的本质因素和外在表现。在对引语的“提及”和“使用”进行分析的同时,对其下位类型也做出了系统归纳。统计语料发现,不同语篇类型对引语提及或使用的实现方式的选择与引语的话语功能实现均产生影响。文艺语篇多使用提及的方式突出引语和主文本的话语边界,也会采用引语使用的方式转化叙述视角,将上下文语境衔接。而新闻语篇和科技语篇需要清晰区分主文本与引语的边界,多提及性引语。科技语篇基于话语结构调整或解释论证的需要会出现大量引用自身话语(或数字、图表等)的情形,自我引用使得语篇结构由静态表达变成动态调控,能够引导阅读者按照指示进行阅读,进而调控整个阅读过程。
[中图分类号] H146; H109.4; H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174(2022)03-0022-08
1.问题的提出
语言在描述外部事物和描述语言自身时,实现的方式有所不同。当语言单位用作描述外部世界时,一般是语言的“使用”(use);当语言单位用作描述语言自身时,就是语言的“提及”(mention)(John Lyons,1977:6),语言的使用和提及作为一组概念多出现在语言哲学的讨论中。比如:
(1)“偏正短语”是个偏正短语。
例(1)中的第一个加了引号的“‘偏正短语’”指向语言本身,而第二个“偏正短语”则指称外部世界。前者便是语言的“提及”,而后者则是“使用”。为了避免这种“提及”与“使用”的混淆,话语研究和哲学研究中对引语的“使用”(use)和“提及”(mention)进行了严格的区分,认为引号内的成分只是被“提及”而不能被“使用”,“侧重从逻辑学和形式语义学的角度解释引语现象,认为引号的常规含义构成话语命题内容和真实条件的一部分。”(辛斌,2009)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语料不止如此,如:
(2)“啪!”他一拍大腿,“听上去的确不错,那就这么着吧。”
“着什么着!”你贫什么呢!跑到哀家跟前来犯酸!(星野樱《嬉游记》
(3)关于转发《关于转发〈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关于组织观看电影《百团大战》的通知 〉的通知 〉的通知》的通知(中共苏州市姑苏区委员会宣传部 中共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工作委员会宣传部 姑苏宣[2015] 20号)
(4)再回到文头“上一秒下一秒”的描述,不难发觉,《战火中的芭蕾》片尾蒙太奇般一喜一悲的镜头突然转换,通过舞蹈与战火的“飞扬”,表现出一种亘古不变的美好向往和情义缅怀。(《枪炮与玫瑰》新民晚报2016-02-19)
例(2)“着什么着!”既引用了对方的话语的“着”,又将其使用在自身话语起到指称外部意义的作用;被引用的话语应该是话语的“提及”,但是例(3)将转发的通知(也就是提及的内容)直接作为语篇主体呈现使用出来,通过转发通知的形式来告知。例(4)提及的话语不是他人的,则是自身的话语。
通过上述语料我们可以看出,新时期引语表达的形式和意义出现了新的特征,提及和使用的界限并非清晰明确。因此本文将结合语料,具体考察话语“提及”与“使用”现象并对二者的语篇功能进行分析。
2. 引语的提及与实现方式
引语的“提及”就是某一语言单位对另一语言单位所做的描述。提及必须有提及的手段再加上提及的引语内容,提及的手段一般是添加引号或是引导句等。根据提及的特征,我们将引语的提及方式分为原文提及、介体提及、语义提及三种方式。
2.1 原文提及
原文提及主要依靠明确的提及标记以及引语内容来实现。在书面语中主要依靠引导语(Reporting clause)、引述动词(Reporting verbs)、引号(Quotative marks)等形式标记连接引语内容(Quotation),或是使用不同的字体颜色、格式或者其他符号标识(如冒号或破折号等)进行识别。这些提及手段都可以将引语直接显示出来,在口语中则主要借助引导句或是言说动词的形式将引语显示出来。
引语在被原文提及时往往保留着自身结构的独立性,独立性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引语提及标记的使用。独立性较强时多表现为具有完整的引号标记和引导语等,独立性较弱时多表现为形式标记的减少,如只有引号或冒号或是字体改变等。整体来看,原文提及借助提及标记尽量保持自身清晰的界限,并与主文本叙述语境分离出来,利于厘清他人话语与作者话语的责任关系。如例(5)。
(5)在写作方法论上,作者有一番比较和选择,在前言中说:“对于一种艺术理论大致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对理论史迹的条分缕析中清理理论思想史的发展线索,……它主要回答的则是该理论思想‘是什么’这一中心内涵。”(范红娟《现代化语境中的20世纪传奇戏剧研究》)
在原文提及时,作者基于凸显主观意图或是强调特定表达效果的需要,可能还会对引语进行再次提及。再次提及后的引语具有强调或是反讽等效果。如例(6)。
(6)蒲绶昌这才回过味儿来,知道了沙蒙·亨特今天不是来算账而是来道谢,连忙接过去说:“过奖!亨特先生一定知道中国有这么一句俗语吧:‘没有金刚钻,哪敢揽瓷器活儿?’先生对小徒的夸奖,也是鄙人的光彩,日后还要请您多多赏光了!”
沙蒙·亨特大笑:“我就是来找‘金刚钻’的啊!”(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基于上述认识,引语在原文提及时,由于形式标记的差异,可以对原文提及的显性程度划分出连续统。即从引语标记的完整形式:引导语 + 言说动词 + 引号 + 冒号,直到最简化的冒号或引号。
2.2 介体提及
引语的介体提及主要是通过转喻方式实现的。实现转喻的介体词语有“要说”“怎么就”“什么”“说到”等,这是由引导语成分演变来的话语标记,这种话语标记即引语介体。引语介体提及,是指在引语提及时并没有将引语实体全部嵌入到当前主文本中来,而是通过提取引语的部分特征,通过转喻的方式来展现引语整体。介体提及的话语环境是语篇上文已经出现过的整个引语成分。如:
(7)此外,什么“矫揉造作,轻浮油滑”啦,什么“酒吧间与舞厅音乐的唱法”啦,什么“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色彩”啦,等等,一古脑儿加在程琳的头上。(胡思升《少年歌手的沉浮》)
(8)说到“挑灰”,我却不能不便带的,也可以说强调的,说一说在盐场里的妇女。(阿英《盐乡杂信》)
(9)要说“瓜葛”,大头鱼倒像是和他们有瓜葛。(胡正言《海盗》)
例(7)“矫揉造作,轻浮油滑”等词语都是上文或是其他语篇中提及到的。通过提及部分进而通过转喻的方式嵌套引语整体。例(8-9)则是通过提及性的话语标记语“说到”与“要说”转喻引语整体。由于这些提示或提及性言说标记的存在,上文话语意义被承接到当前语篇,以保持话题一致性和连贯性,并引导阅读者或受话人去关注上文中出现的引语的其他部分。
在介体提及中,引语介体的语法性质和语义功能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介体由引语的特征词来充当,且多与当前文本语义相悖,进而造成否定性虚词成分成为介体提及后话语表达的焦点。语言结构表现为:“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强调的引语内容”,这一结构形式上是对虚词介体成分的否定,本质上是对包含虚词性介体成分的引语整体的否定。
(10)“咳呀!”他为难了,“听说这东西现在很值钱呢!日本人用一台彩色电视机还换不去呢!真可以说是价值连城呢!”
“你呢呢嘛?吝啬!”她大声斥责。(孙芸夫《幻觉》转引自马国彦,2015)
(11)要说害肺病就那么容易传染,怎么这里的人又未见死绝?(巴金《寒夜》)
例(10)将引语的典型话语特征“呢”提及,表达对整个引语话语的否定。例(11)通过“要说”连接否定性引语内容,形成话题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2.3 语义提及
所谓语义提及是指: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通过使用叙述调整、概括、转述、引申、评论、转写、改写、模仿等多种形式将被引用的话语呈现出来。例(12-13)都是采用语义提及的方式将引语引入到当前主文本。语义提及的作用在于能够将当前主文本的叙述风格和叙述意图有效的添加到引语上,进而为当前的话语意图服务。
(12)本报昨日报道有了结果,失物完璧归赵,的哥风格高尚
记者韦建永报道,1月20日,本报报道了金达出租车公司司机捡到两本《百岁老人朱玉福绘画作品集》寻找失主一事后,朱玉福老人的儿子朱书才看到本报报道后很快与记者取得联系,并表示将前往金达公司取回两本作品集。(《汴梁晚报》2016-01-21)
(13)穆少杰等基于MODIS-NDVI遥感数据获取了内蒙古地区地表植被覆盖度数据,结合研究区同期降雨量和温度数据,从不同时空尺度上分析了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赵舒怡《2001-2013年华北地区植被覆盖度与干旱条件的相关分析》)
3. 引语的使用与实现方式
所谓“使用”就是语言单位用作描述外部世界的情况。引语一般来说是被提及的,但是引语有时在语篇中基于表达需要,被重新利用于描述外部世界而非语言本身时,就造成了引语的使用的现象。如:
(14)“上头也真是,当官一张嘴,当兵跑断腿。”迟长庚发牢骚。……当天有劳各位领导共同参加,特别是让迟长庚放下手头事务,跑断腿从下边赶来陪的这个紧急会议比较特殊,就是传达刚刚开过的一个重要会议精神。(杨少衡《为你所累》)
例(14)先是通过提及的方式引入迟长庚话语“当兵跑断腿”,之后“跑断腿”被重新语境化使用在当前语篇,话语风格得以延续,形成叙事风格的活泼和保持人物形象的鲜活。
引语使用后在相当程度上被重新语境化,读者在阅读时需要借助一定条件(引语首先在上文被提及)才能够分辨出引语在当前主文本中的意义。这时阅读者所接受的也不仅仅是引语意义,还包含了引语之外的由主文本赋予的新的含义,引语融合成为主文本话语有机组成部分。
引语在使用时一般会先在上文中被提及(尽管有时发生在心理层面,比如阅读者之前听过或看过),如果使用的引语不被提及,而又不为大家所熟悉的话,则可能造成阅读障碍或是认定抄袭现象的发生。使用性引语不能像提及性引语那样补出对它进行陈述或指称的言说动词或意向动词。这也导致使用性引语独立性被取消,并被当前语篇赋予临时的语义特征。
引语的提及必须具备一定的提及手段,提及性引语的语义内容仍然保留在引语的嵌套层内。而引语的使用是在引语提及的基础上,在特定的功能环境中使用,也就是说使用的前提是“引语+功能环境”。如果不提及就直接使用,那么就缺乏形式手段将引语与主文本有效区分,就可能使得阅读者将引语误认为是主文本话语。因此使用性引语一定要在上文中出现过并在空间上相邻。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就是,引语在使用时可以不提及引语而直接使用,也就是修辞学中“暗引”的情况。(“暗引”多为听者所熟知或是借助话语风格能够凸显话语归属,否则变成为话语抄袭)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将引语的使用类型分为承接使用、直接使用两种情况。
3.1 承接使用
引语首先在上文被提及,接着根据表达的需要将上文引语内容直接使用到当前,成为主文本话语的有机组成部分,被使用的引语成分已经脱离了嵌套层而进入主文本话语结构中。二者保持意义承接,可以形成赞同、讽刺、反对、诙谐等多种语义效果。承接使用主要是借助上下文的可及性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