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对外汉字书写教学技术的沿革及发展趋势

作者: 孙西瑾 张习文

计算机辅助对外汉字书写教学技术的沿革及发展趋势0

[关键词] 计算机;汉字;书写教学;技术;对外汉语教学

[摘  要] 汉字书写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而各种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其教学效率。计算机辅助对外汉字书写教学技术经历了单向的数字化演示、双向或多向的交互、大数据智能化服务三个发展阶段。这一沿革具有四个特点:从单向到多向,从静态到动态,从片面到全面,从共性到个性。这些特点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对外汉字书写教学技术的发展前景,即交互设备更加多元化,交互系统多通道化;各教学环节实现的多维度化;汉字书写水平评测的标准化、全面化;对外汉字书写教学的工程化。大数据智能化时代对汉字书写教学提出了鲜明要求,并给予了重要机遇。

[中图分类号]H195;H1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174(2022)03-0068-09

汉字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是我国的通用文字。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书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字音不能准确反映字形,会认读不一定会书写;汉字笔形复杂多变,笔画繁多,有特定笔顺,结构复杂;汉字书写的规律性不强,而且数量巨大。这些都为汉字书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就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而言,汉字教学也是较为薄弱的一环。正因为如此,对外汉字教学积极探究理论问题,不断改进方法和技术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基于现代技术的汉语教学和研究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郑锦全(1985)、张普(1991)较早对现代技术应用到汉语教学进行了思考,属于宏观层面的构思。之后的研究渐渐具体化,涉及到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的诸多方面。有的研究(郑艳群,2006;郑艳群,2012;仲哲明,1999;徐娟,2012)基于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大背景谈及教学手段,有部分内容涉及到对外汉字教学技术手段,但不够具体,没有针对性。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和对外汉字教学结合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具体。这些研究中,有的(蔺荪,2000;戴媛媛,2011;熊玉珍、温柔,2013)从整体上论述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有的(董启敏,2016;尚清,2014;杨惠芬、张春平,1999)论述如何使用一种或几种技术手段进行对外汉字教学;还有的(安维华,2019;韩睿方等,2016; Hu, Z.H.等, 2009; Tang, W.等, 2014)从技术角度出发,探讨计算机辅助对外汉字教学的应用技术,如安维华(2019)认为计算机辅助汉字书写教学的关键技术可以分为汉字书写的数字化演示、汉字书写的规范性评判、汉字书写的水平评测等方面;熊玉珍、温柔(2013)从技术类型的角度,总结了多媒体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在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指出数字化汉字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技术应用趋势。现代技术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越来越深入,但都没有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对对外汉字书写教学技术进行梳理,涉及的都是汉字教学的形音义三个方面,很少看到单独从字形教学的角度来说明对外汉字书写教学技术的研究。在汉字的三要素中,字形的书写训练具有自己的特点,它不仅涉及到学习者对字形的识别与记忆,而且还是一种技能,需要协调手眼动作,反复操练。现代教育技术也必须适应这一特点,发挥科技优势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回顾对外汉字书写教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发展特点,并把握其未来发展趋势,为推动对外汉字书写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所谓的对外汉字书写教学技术是指对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进行汉字书写教学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包括教师教学和研究、学生学习所使用的相关软件及设备。了解对外汉字书写教学技术的沿革,可以知晓每种技术的优缺点,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将这些现代技术与对外汉字教学充分结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仲哲明(1999)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是连接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对外汉字书写教学技术正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对外汉语教学、汉字书写规范的量化研究、汉字书写习得、书写水平评测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三个发展阶段

如果从1950年清华大学正式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开始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基本都是采用粉笔加黑板的手段实施汉字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外汉字书写教学技术越来越多样化,总体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1 单向的数字化演示阶段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传统的汉字课堂逐渐引入了数字化的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记录式演示,利用设备把教师书写汉字的结果或过程记录并展示出来,比如利用幻灯机展示汉字;利用录像机、电视机、电子投影仪等把教师整个书写过程演示出来,可以反复观看。另一种是计算机模拟动画演示,比如各种层出不穷的软件,能够逐笔展示汉字的笔画、笔顺、部件、结构等;有的还能用动画、视频展示汉字字形的发展演变。计算机模拟动画演示比记录式演示生动有趣,蕴涵的汉字书写知识更多,更有利于教学。

利用计算机模拟动画进行汉字书写教学范围逐步扩大,实践日渐丰富。刘庆俄(1997)介绍了多媒体语文教育软件“汉字天地”,这一软件可以把汉字的每一笔画用动画的形式逐点显示,形象地展示汉字的书写规则。虽然这不是为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设计的,但它的启发意义不言而喻。接着,这一技术手段自然而然地被引入到了对外汉字教学领域,杨惠芬、张春平(1999)设想利用计算机的动态显示功能教写汉字,建立多媒体演播室,利用电子投影仪把教师的书写内容投影到大屏幕上,或者利用放像机播放多媒体教材。这一设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此后,很多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光盘、多媒体教材等纷纷出现。蔺荪(2000)介绍的汉字书写学习软件是集汉字的介绍、演示、练习和游戏于一体的软件,在软件的设计方面已经有了交互的趋势。

利用计算机模拟动画进行汉字书写演示技术不断创新,研究日趋深入,扩展到了移动终端。汉字结构的拆分和笔画、结构的动画演示是这一时期对外汉字教学最重要的多媒体技术。技术上的推进主要是改进或创新笔顺笔画的呈现方式,寻求自动化的生成方式,如汉字部件、笔顺动画的自动生成等(林华,2004;王素坤,赵希武,2010)。与此同时,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对外汉字书写教学的相关研究也蓬勃展开(王荔,2009;周晓波,2012;徐娟等,1999;张欣,2017)。有些研究(达人,2014;常乐,2015;殷媛媛,2018)还关注了移动终端的APP,对市面上的手机端汉字学习APP进行调查分析,很有实践意义。

彭聃龄(1986)认为对汉字的字形进行有效编码,更有利于汉字信息的提取。这一阶段基于汉字书写的基本知识,利用丰富的媒体形式呈现汉字的书写状态,使得汉字知识的表征更加多元化。例如选取文本、图像、音视频、动画等适当的媒体形式表征汉字的读音、书写顺序、结构、偏旁部首等汉字知识,帮助学习者构建汉字书写知识体系,提升了汉字的教学效果。

然而,向学习者单向展示汉字信息,相当于把纸质的或黑板上的材料搬到了电子设备上,用数字化的形式生动展示出来。对于学习者而言,汉字的书写是一种技能,不仅需要识记汉字的笔画结构,而且需要手眼协调运动,需要不断地训练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单向的数字化演示只有视觉、听觉的丰富刺激,没有真正训练动手去写的能力,没有得到即时有效的书写反馈,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技术优势和不足如表1所示。

1.2 双向或多向的交互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对外汉字书写教学技术由单向的数字化演示阶段过渡到了双向或多向的多通道交互阶段,具有视觉、听觉、触觉等交互通道。交互的基本形式是“教学演示+练习+反馈”,具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教学演示 + 提示性练习 + 正误反馈

数字化演示过渡到交互的最初阶段,一些汉字软件的描红功能应运而生,如Chinese Writer、Chinese Hanzi、 Skritter、Chinese Characters、写好中文字等,如图1、图2所示。描红的主要功能是提示汉字的笔顺、笔画、结构,让学习者根据提示描摹,在视觉听觉交互的基础上增加了触觉交互。多通道交互为汉字书写技能的训练提供了条件,但描红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整体上来说限于提示和正误反馈。为了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需求,这些资源类型越来越多样化、趣味化。如陈心涛(2013)提到的面向 iOS 移动终端的汉字书写学习系统,不仅有描红、听写功能,还有汉字游戏功能,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有较好的用户体验。此外,还在系统中增加了社区功能,实现了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对外汉字教学的慕课平台也有交互性设计,有学习区的讨论功能,作业评改的互动模式等。但这些交互的设计形式有限、实时性不强,利用率较低,效果不是很理想。

(2)教学演示 + 练习 + 规范反馈

描红、游戏等这些有限的交互多数是对书写进程及其正误问题进行交互,而对书写规范问题关注不够,弥补这一问题的关键技术是汉字书写规范性评判技术。书写评判技术可以判断学习者书写过程中的正误和规范问题并给予改正反馈。目前的评判技术有两类(安维华,2019;韩睿方等,2016):一类是写完一个笔画立即评判反馈,属于即时评判;另外一类是写完整个汉字再进行评判反馈,属于事后评判。书写规范性评判的形式多数是给予好、中、差的分级评判或者打分评判,如图3所示。也有少数针对不规范问题采用文字或动画的形式进行反馈指导,如图4所示。从学习者角度而言,这种即时有效的交互,高效地获取了书写正误和规范的反馈信息,提高了汉字书写学习的效率,体现了汉字书写教学无人值守的特点。

汉字书写技能的获得离不开大量反复的练习,即时有效的反馈指导是书写技能提高的必要条件。汉字识别、汉字输入和多通道人机交互技术为手写汉字书写质量的自动化评判提供了技术支撑。本阶段辅助对外汉字书写教学技术的关键效果是实现了汉字书写的双向或多向即时交互,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书写指导,包括书写的正误情况,书写是否规范,应该如何改正等。这不仅比教师指导效率高,而且对学习者的心理和学习效果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阶段的交互还表现在通过计算机的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方面。课程班级和讨论区的设置,满足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需要,弥补了学习者在书写训练过程中的知识需求和情感需求。

此阶段的书写教学技术虽然重点解决了书写反馈指导的问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软件功能方面,进行正误反馈的软件居多,规范性反馈的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汉字书写缺乏统一的规范性量化标准,规范性评判技术的研发还不完善。汉字书写交互反馈的质量方面,反馈内容有限,反馈呈现方式较为单一,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软件对学习者过程性监控还不完善,会遗漏影响书写习得的重要因素。教师从反馈中无法准确发现学习者的群体特征,学习者无法获得进一步的学习策略以及个性化学习路径的定制。双向或多向交互阶段的优势和不足如表2所示。

1.3 大数据智能化服务阶段

虽然对外汉字书写教学的交互功能给予学习者即时有效的书写反馈指导,但无法获得学习者的群体模型,发现群体规律,也无法预测学习行为,制定并推送个性化的汉字书写教学方案,不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汉字的书写教学迎来了大数据智能化服务阶段。

熊玉珍、温柔(2013)较早对大数据智能化阶段的汉字教学技术手段进行研究,指出云终端和云服务环境下世界汉字教学多元需求的技术应用趋势。尚清(2014)以“云计算”为背景,构建了汉字教学模式转变的具体方向。代表性的云平台有唐风汉语的汉语国际教育云平台①;为抗击新冠疫情,20多家单位联合打造的数字化云服务平台“中文联盟”②等。云平台的构建实现了跨地区、跨时空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