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三十年中国概况课教材编写研究
作者: 吴成年
[关键词] 来华学历生;中国概况课教材;编写得失;研发建议
[摘 要] 本文从出版信息、使用对象、体例结构、专题内容等方面考察近三十年出版的22部中国概况教材编写特点与得失:在三个十年中教材出版数量呈递增趋势,但仅有两套教材进行了修订;当前绝大部分中国概况教材明确使用对象是外国留学生,但未进一步明确界定教材使用者的学历层次与汉语水平;所统计的12项体例组成部分中,仅有6项分布超过半数教材,表明教材在体例组成部分上共有意识偏低、个性差异较大;所统计的26个专题中,大部分中国概况教材包含14-18个专题内容,16个专题分布在半数以上教材中。基于已有教材编写得失,本文提出今后中国概况教材的研发建议:加强对教材的修订;明确教材的使用对象学历层次(本科生或研究生)与汉语水平(新HSK5级以上);将11项体例组成部分作为教材的必备项;将16个专题作为教材优先选择的共有专题。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174(2022)03-0077-10
1. 引言
中国概况课是不同层次来华留学学历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唯一公共必修课。随着来华留学生整体人数的不断增长,来华留学学历生的人数也在不断递增。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2万名留学生来华留学,其中,来华留学的学历生达25.81万人,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52.44%(史竞男、胡浩,2019)。由此可见,中国概况课在来华学历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学习者基数的庞大。对该课程的教材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总结已有教材的得失与研发更高质量的新教材。目前学术界已有一些文献,如刘庆福(1999)、孙立峰(2002)、韩秀梅(2004)、祖晓梅、陆平舟(2006)、黄卓明、吕兆格(2020)、吴成年(2020)等对中国概况课的教学进行探讨。中国概况教材研究方面的文献主要有三类:一是侧重于对单部或数部代表性中国概况教材的分析研究,如冯锐(2012)、姜兴蔚(2015)、康洁(2015)、刘佳(2015)、孟和(2015)、金春燕(2018)、刘亚男(2018)、冯凯云(2019)、韦梓珩(2019)、刘怡凡(2019)、湛谌(2019)、杜芷仪(2019)等;二是侧重于对近三十年中国概况教材的宏观研究,目前仅有刘元满(2020)这一篇论文通过对三个时期中国概况教材目录关键词的统计分析、探讨中国概况教材编写的阶段性发展变化;三是侧重于探讨中国概况教材的编写研究,如吴琼(2018)、张维嘉(2019)、杨莹雪(2020)、王群(2020)等。
自90年代以来,汉语教学界就不断推出中国概况教材,本文以近30年出版的22部中国概况教材作为考察对象,从教材基本出版信息、适用对象、体例结构、专题内容等方面分析比较这22部教材的特点与编写得失,为今后研发新教材提供参考①。
2. 教材的基本出版信息分析
2.1 教材出版时间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一是中国概况教材出版在三个十年呈明显递增趋势:1990—1999年代出版4部;2000—2009年代出版5部;2010—2019年出版13部,比前面20年出版数量总和还要多。这与国内来华留学学历生的规模不断扩大、作为来华留学学历生公共必修课的中国概况需要合适教材的客观需求密切相关。
二是在这三十年中,2011-2015这5年是中国概况教材出版的高峰期,共出版9部教材,接近这三十年中国概况教材出版总数的一半,接近其他25年出版的中国概况教材数量的总和。
2.2 教材作者与出版社信息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
一是从中国概况教材作者数量来看,只有5部教材是由1位作者编写的,其他的17部教材都是由2位或2位以上作者编写的,即现有的77.3%的中国概况教材是由2位或2位以上作者合作编写的。由于中国概况教材涉及多方面专题内容、需要良好的多学科知识背景,单人编写挑战极大,合作编写成为主流与趋势。
二是从中国概况教材主编或第一作者的单位分布来看,除了一部教材主编(孙岩)单位信息不详之外,其余的21部教材主编队伍中,只有1部教材的主编(夏自强)属于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其他20部教材主编都来自国内13所高校。在这13所高校研发的20部中国概况教材中:北京大学4部;北京语言大学3部;暨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各为2部;华东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各1部。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共编写了13部中国概况教材,超过高校研发的中国概况教材总数的一半,显示出超强的实力,也与这5所高校在国内留学生教育、华文教育的优势地位相匹配。
三是从中国概况教材的出版社和出版社所在地来看,共有15家出版社出版了这22部中国概况教材,高校出版社(8家14部)与北京地区的出版社(9家14部)占绝对优势。可见,出版中国概况教材的北京出版社数量与教材数量都是占绝对领先优势,体现了北京作为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中心与首选目的地的强势优越地位。
四是从同一套教材的及时修订来看,只有两套教材出现修订版:北京大学王顺洪的《中国概况》不断与时俱进先后出现4版,第1版1994年、第2版1998年、第3版2003年、第4版2015;山东大学宁继鸣主编的《中国概况》先后出现两版,第1版2013年、第2版2018年。其他中国概况教材都只有1版。中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变化,很多重要的新内容应及时补进中国概况教材中,因此,中国概况教材及时进行修订是势在必行的,王顺洪版和宁继鸣版的《中国概况》的不断修订值得其他作者借鉴、学习。
五是从教材的使用语言来看,有3部中国概况教材是英文版,其他19部教材都是中文版。值得一提的是,郭鹏与程爱民分别主编的《中国概况》教材先后推出中文版与英文版,便于学习者选择合适的教材。
3. 教材的适用对象分析
中国概况课教材作为一种来华学历生使用的中国文化与国情类教材,应考虑到使用对象的语言水平与学历层次,这样便于不同水平与学历层次的使用者选择相对合适的教材。这22部中国概况课教材对适用对象介绍的清晰度相差甚大。
3.1 教材适用对象类别
目前的22部中国概况教材的适用对象可分为四类:
一是教材供来华留学生、特别是学历生使用。这是目前中国概况教材的主流,共有16部这种类型的教材,占总数的72.7%。
二是教材主要供华裔使用,适用于华文教育。共有2部教材属于该类,都是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由暨南大学教师编写的教材:高雄飞《当代中国概论》、莫海斌等《中国概况》。
三是供港澳和外国公务员研修培训用书。只有1部,是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国家行政学院专家祁述裕等《中国概况》。
四是供外国读者使用的英文版《中国概论》。共有3部:孙岩版、郭鹏版、程爱民版《中国概况》(英文版)。
可见,目前中国概况教材主流是中文版、供来华留学生使用;英文版、专门供华裔及海外公务员使用的教材是少数。
3.2 教材使用对象的语言水平
3部英文版中国概况教材不涉及使用者的汉语水平问题,其他19部中国概况教材都涉及使用者的汉语水平问题,但并不是每一部教材的作者都注意教材语言适用使用者的汉语水平问题。
一是适用于专门类的3部中文版中国概况教材都没有说明教材使用者的汉语水平要求。供华文教育的两部教材(高雄飞《当代中国概论》、莫海斌等《中国概况》),海外公务员使用的祁述裕等《中国概况》,这3部教材的前言与后记都没有对教材使用者汉语水平要求的说明。
二是供普通的来华留学生使用的16部中文版中国概况教材中,对教材使用对象的语言水平是否有界定可分为三种类型:1)教材使用对象的语言水平未作界定、对教材编写的语言未见明显控制,有两部(陈仁凤版、夏自强版),考虑到这两部教材分别出版于1994年、1996年,处于中国概况教材的早期编写阶段,对教学对象汉语水平未作界定可以理解。2)对教材使用对象的语言水平未作界定、但对教材编写的语言有明显控制,有7部(胡孝群版、肖立版、宁继鸣版第1版和第2版、张胜林版、包文英版、程爱民版),这些教材的作者有明显控制教材编写语言难度的意识,加强对教材超纲词或较难词语的控制与注释,但对教材适用对象的汉语水平未作明显说明或解释,略显不足。3)对教材使用对象的语言水平作出界定、对教材编写的语言有明显控制,有7部(王顺洪的4个版本、吴平版、马莹版、郭鹏版)。在这7部教材中,对教材适用对象的汉语水平描述的精确程度呈现差异:王顺洪的1994、1998、2003、2015年版本指出“适合具有中级以上汉语水平的学习者使用”,相对比较宽泛;吴平版指出“开设在二、三年级阶段比较合适”,这用来指来华留学本科学历生比较合适,但不适用于研究生学习者,因为国内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学习中国概况课;相比较而言,马莹版与郭鹏版对学习者汉语水平的要求表述最为精确。马莹版指出“本教材适用于汉语水平达到新汉语水平考试(HSK)四级的学习者”,郭鹏版指出“汉语水平达到新HSK四级的学习者,可尝试借助词典及教师讲解来阅读本书,并围绕相关话题展开一定的讨论;达到新HSK五级者,可适当借助词典来阅读理解,并围绕相关话题展开比较充分的讨论;达到新HSK六级者,则可自行阅读本书,并围绕相关话题展开充分而深入的讨论”。
考虑到中国概况课是面向不同专业背景的来华留学学历生的公共必修课,因此中国概况教材编写者应自觉控制教材编写语言的难度,并确定教材使用者的最低汉语水平的门槛,在众多教材中,马莹版与郭鹏版做得最明确,都强调学习者汉语水平应达到HSK四级,值得称道。但新HSK四级、五级、六级的词汇量分别是1200、2500、5000个,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达到新HSK四级水平的学习者使用郭鹏版还是困难重重、挑战过大;而且这两部教材尽管对编写语言尽量控制难度,但实际上,这两部教材编写的语言难度在新HSK五级水平之上。因此,从名实相符与表述严谨的角度考虑,中国概况教材的学习者应具备新HSK五级及以上水平,最佳是具有新HSK6级水平。
4. 教材的体例结构分析
4.1 教材的体例结构形式分布
中国概况教材的体例结构应贯穿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意识,可以设立正文前导入、正文部分的注释、正文后精当的练习等,这样便于留学生学习,增进对中国国情的理解。
由于3部英文版的中国概况教材(程爱民版、郭鹏版、孙岩版)与其他的19部中文版中国概况完全不同,故本文此处只集中讨论19部中文版的中国概况教材体例结构。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中国概况教材体例组成部分达12项(其中练习题此处归为一大类统计,练习题具体种类另作统计分析),比较多样离散。在这19部教材中,具有10项、6项组成部分的各有2部教材,具有8项、7项组成部分的各有3部教材,也就是说,达到12项组成部分半数以上的有10部教材、占52.6%;低于6项组成部分的有9部教材、占47.4%。
二是12项中国概况教材体例组成部分中,有5项组成部分的教材为7部,占比最高,达36.8%;有7、8项组成部分的教材分别为3部;有6、10项组成部分的教材分别为2部;其他有2、3项组成部分的教材各为1部。
三是12项中国概况教材体例组成部分中,在19部教材中分布超过半数以上的体例组成部分有:正文19部;前言18部;图表17部;练习题16部;图片11部;提要11部。在19部教材中分布不到半数的体例组成部分有:正文夹注拼音7部;生词表5部;关键词4部;页边注、后记各3部;导入2部。可见,在12项中,分布在10部教材以上的仅有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