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在浪花里起舞

作者: 周丽萍

【摘 要】“笃行”是教育家精神的重要一点,它强调实践和行动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通过行动来验证和深化理解,坚持将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转化为实际行动。在个人发展的历程中,从实践到思考再到感悟,笃行的品质和精神应始终伴随其中。

【关键词】笃行;阅读教学;“图景式”思维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1-0046-03

【作者简介】周丽萍,江苏省宜兴外国语学校(江苏宜兴,214299)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回顾26年的专业成长历程,我始终秉持笃行的精神,执着于英语阅读教学,不断走向豁然开朗之境。在我的脑海中常常浮现这样的画面:在浩瀚的海面上,一滴水在浪花中翻滚跃动,成为浪花里的舞者,演绎着关于韧性坚持和不断追求的生命姿态。

一、一滴水的激情和使命:阅读教学之践

一滴水微不足道,但一滴水如果满怀激情和使命,它的每一次跳跃与融合,都将是对未来的探索,能产生撼动整朵浪花的力量,使浪花以不懈之志跨越重重阻碍,到达更辽阔、更深远的地方。

2012年我担任学校的英语教研组长。此时,正值《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刚颁布,我和老师们面临两大困境:一是如何达到课标提出的初中毕业生课外阅读量15万词的要求?二是如何能体现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价值?研讨后我们达成共识:要通过课外阅读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且要改变传统的知识本位的阅读教学模式。为此,我带领老师们一起学习相关阅读教学理论,基于我校实际,提出了主题式阅读教学的理念:以单元主题为切入点,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半径,将教科书内容与可链接的、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整合,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主题意义构建。

2014年我们编制主题拓展阅读校本教材,以初中二年级为研究对象,基于单元主题意义,对每个单元进行与其有关联性的三个课外语篇的拓展梳理。学生在阅读量方面得到提高后,我们又对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模式进行探索。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文化的载体,学习外语不能停留在掌握字词句意层面,而是要让学生获得多元文化的体验和思维能力的进阶。于是,我带领老师们一起研究指向主题意义的英语阅读课堂实践路径。2016年,我们申报无锡市规划课题“初中英语主题式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从资源整合、实施策略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对英语主题阅读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力图设计一种以全面性、整体性、联结性、统合性、探究性为特征的主题课程模式。

在实施主题阅读的过程中,我又意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和阅读难度的契合问题,陷入了新的思考:能否把蓝思指数和主题阅读有效结合,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个体有效阅读的突破?为此,我尝试以主题为单位,确定不同难度、不同体裁和不同题材的拓展阅读内容,运用蓝思指数,对读者水平和读物难度进行合理匹配,切实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不同阅读能力,赋予英语阅读新的生命力。2018年,在江苏省初中英语教研员魏惠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申报了江苏省教研课题“参照蓝思指数的初中英语主题拓展阅读研究”。

一滴水是浪花的一部分,作为教研组长的我,怀着责任心和使命感,在浪花中发挥自己的张力和活力,推动着整朵浪花在广阔的大海中起伏翻腾、奔涌向前。

二、一滴水的绚烂色彩:阅读教学之思

我是一滴水,有幸融入“未来教学名家”培养工程这朵浪花。与浪花共舞,恰逢阳光洒在水面上,水滴便折射出了令人欣喜的绚烂色彩。

2017年至2019年,我被无锡市教科院遴选为无锡“未来教学名家”培养对象,前往北京外国语大学进行浸润式培训。

我的导师是北外的张虹教授,她对学术研究的严谨和执着对我影响至深。她曾把自己的一篇英文论文前后修改62稿,最终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她为了找到一手的参考资料,翻遍北京各大高校藏书,最后在北师大地下室找到了孤本;她利用录音笔,写出几十万字的转录……我在惊叹之余,不禁陷入了沉思:如何进行真研究?如何突破专业成长的瓶颈?我从导师身上看到了潜心研究学问的专注、精益求精的探究精神和脚踏实地地“做”的姿态。在导师的感染下,我摒弃浮躁和杂念,静下心来回顾我和教研团队的主题阅读教学课堂实践。我认识到自己在江苏省“五四杯”展示活动中执教的最佳示范课“Sam’s story”,是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帮助他们实现思维爬坡;在江苏省“科研普惠活动”中,广受全省老师好评的整本书阅读课“The Boss Dog of Blossom Street”是基于对文本的初构、解构、重构、创构,以提升学生的理解力、思维力、审美力和表达力。

那么,如何从这一堂堂课中找到规律和本质,将实践理论化,实现专业表达的突破呢?在导师的推荐下,我不断阅读相关理论书籍以及核心刊物,对阅读教学的现象和经验进行深入思考与剖析,从感性认识逐步走向理性认识。如根据“Sam’s story”这一节课的教学特点,我提炼了以体验为核心的“思维型课堂”阅读教学框架,撰写了《关注体验与发展思维的英语阅读教学探究》,并发表于核心期刊《中小学外语教学》。从2017年至2020年,我先后有7篇关于阅读教学的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我将自己零散的阅读教学经验明晰化、系统化和结构化,形成了关于阅读教学的系列化专业表达。

如果说我是一滴水,那么在我专业成长的道路上遇见的那些重要的人,就好比是一道道阳光。当阳光洒在水面,一束束光线便会在水珠上折射出彩虹般的色彩,让一滴水在浪尖起舞之时,发出自己的光芒。

三、一滴水的生命追求:阅读教学之悟

一滴水在浪花里不断起伏奔腾,和无边的大海融为一体,追求一种自觉的生命状态,孕育创造未来的精神气象。我以一滴水的姿态作为江苏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在浪花里起舞,努力实现更多的可能,展望美好未来。

26年如一日,我深耕于一线英语教学,将课堂转化为构建学生精神世界的情感场,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寻其散落在生活经验中的“金子”和“珍珠”。我执教省级以上大规模名师展示课50余次。其中在全国名师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的“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An accidental Inven-tion”等,体现了通过教材整合和学科融合深化主题的思路;在江苏省“教海探航”全国名师课堂展示活动整本书阅读展示课“Home,Safe Home”以及在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苏派名师课堂教学示范课名著阅读“The Secret Garden”,突出了在主题情境中,让学生获得语言、思维、文化的融合体验。对英语阅读教学长期的实践和探究,使我的课堂形成了鲜明的教学个性,这种创新性的教学给学生带来惊奇感、挑战性和审美化。尽管如此,我对课堂的见解还是相对零散和模糊的,如何经过理性加工和自我孵化,使这些思考成为具有统领性和深刻性的教学思想呢?

2021年,我担任江苏省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我带领工作室成员进行了阅读教学系列课例的开发和展示。教学主张是工作室的精神和旗帜,在大量的阅读课堂展示研讨中,我将工作室的教学主张提炼为“共生”英语阅读:基于生态学理念,源于天人合一思想,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以整体关联、动态交融、多元开放、生命在场为维度,在整体透视中寻找文本内涵的“精神种子”,实现文本内蕴对于学生成长的价值。

2021年,我被遴选为“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在小组培训活动中,我向导师汇报了“共生”英语阅读的教学主张,我的导师王守仁教授、金生鋐教授首先肯定了我的教学主张的现实意义。但是,导师们随即提出一个一针见血的问题:教学主张一定要考虑所教学科的精神特质是什么,这样的精神特质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只有抓住所教学科的精神特质,才能真正彰显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而“共生”英语阅读是否具有充分的学科精神特质呢?

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主张,在2024年的“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小组活动中,我得到总导师杨九俊的点拨:能否以“图景”为角度呢?随即,一个灵感从我大脑中迸发而出:“图景式”思维。它是基于情境的,是指向整体的,是强调体验的,是关注成长的,体现了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交织。同时,“图景式”三个字也隐含着一种育人情怀。教育的旨归就是教师为学生构建一幅幅美好而生动的图景,引导着学生奔向光辉、灿烂和自由。

一滴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它在浪花中激荡出独有的姿态和生命的韵律,奔向诗和远方,创造无限可能。因此,在未来的阅读教学中,“图景式”思维如海面上的灯塔,我将以浪花里一滴水的跃动节奏不断与之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