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是治学:在实践中追求新质教研
作者: 周薇【摘 要】教研工作者在实践中践行教育家精神,就是要弘扬求是的严谨治学精神,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实践探索、知行合一,追求新质教研,彰显新时代教研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融创性、合作性等特质,坚持问题导向、学生立场、数字赋能和服务发展等原则。
【关键词】求是;实践;新质教研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1-0067-03
【作者简介】周薇,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江苏连云港,222006)教研室初中英语教研员,正高级教师,“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求是”指教师应具有的治学精神,弘扬“求是”的治学精神,要知行合一、严谨扎实。
新时代催生新质生产力,呼唤高品质人才。如何发展新质教研力,促进新质教育的发展,回应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呼唤,是我们教研人的使命担当。
一、坚持问题导向,关注教师差异,实施精准教研
发展新质教研力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关注教师差异,在分类指导中实施精准教研。要兼顾教师的能力差距、城乡差异、迭代差别,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与精准度,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都能自信地行走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
1.提升转岗英语教师语言素养
2006年8月,我担任连云港市初中英语教研员,在调研中发现我市很多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都是转岗任教,其语音教学的基本理论匮乏,对语音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式机械传统。2013年2月我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学习策略视角下初中音标教学操作模式研究”,以问题为导向,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专项教研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英语语言素养。课题研究期间,我带领我市骨干教师开发了语音教学课例32节,其中获“一师一优课”部级优秀课6节,在江苏省“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展播5节。基于我市教师的语音教学课例研究,我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先后发表论文《例谈初中英语语音教学的实践》《例谈初中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借力策略》等文章,构建了“以语音教学理论成果为指南、以语音教学课例开发为资源、以语音教学骨干研训为抓手、以语音教学参研学校为基地”的初中英语语音教学“四位一体”实践操作模式。
2.推动优秀青年教师成长
青年教师今天的样态,就是基础教育明天的质态。自2009年起,我市举办了14期连云港市初中英语专业素养研训营。研训营实施体验式教学、项目化课程、进阶式考核,促进学员从“被动性发展”转向“主体性发展”,从“个人化发展”转向“交互性发展”。在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教学大赛的过程中,我将真实的课堂案例转化为学术成果,先后发表《英语课堂教学中展示活动的设计》《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结课艺术》等论文。
3.促进乡村骨干素养提升
为乡村英语骨干教师开展“适合且引领”的培训,唤醒他们的职业情感,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引导乡村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与调整,是乡村英语教师职后培训的重要课题。我于2009年12月主持第八期江苏省中小学教研课题“促进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途径研究”,引领农村教师提升职业素养。2015年至2020年,我连续担任五届江苏省初中英语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主持人,坚守“心系乡村教育,情注乡村教师,造福乡村学生”初心使命,开展70余场次的研训活动,深入30所乡村中学,培养了150名乡村骨干,辐射影响近1000名乡村教师。
二、坚持学生立场,聚焦素养培育,实现有效教研
发展新质教研力要以学科育人为指向,坚持学生立场,探索素养导向的课程实施路径,优化英语教学策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落实英语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体现新时代教研的育人特性,确保教研的有效性。
1.坚持学生立场的教研
教研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适应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式的变革、课堂教学的实践、评价方式的改进,全面落实学科育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基于“学生立场”的初中英语教学样态。2021年10月,我市承办江苏省初中英语主题阅读教学研讨活动;2023年12月,我市承办江苏省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讨活动,展示了我市初中英语落实学科育人的丰硕成果。我撰写了《构建学生立场的初中英语教学样态——基于2020年英语学业质量监测师生问卷的诊断分析》《基于学生获得感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索》等文章,发表后产生较大影响。
2.坚持素养导向的教研
素养导向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实现立德树人的学科育人价值。英语教师唯有坚持素养导向,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才能落实课程思政,才能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领路人,更好地践行教育家精神。2019年12月,我主持研究江苏省中小学十三期教研课题“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关键问题的实践研究”,并于2024年1月获得江苏省教研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2024年2月我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专项课题“指向素养培育的初中英语‘融创’课堂教学构建研究”立项,旨在引领广大教师变革行为、构建策略,有效指导英语学科素养立意的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坚持数字赋能,整合技术资源,探索融创教研
发展新质教研力要以融合创新为方法路径,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探索跨主题、跨学科、跨学段、数字化的融合教研,构建新时代融创性教研的新场景。
1.主持网络名师工作室
2022年9月,我担任了江苏省初中英语网络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构建融创信息化的教研模式,提升学员信息化教学能力。通过定期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研活动,提高研训的广度和密度,提升研训的教育效益。近两年,我们共开展31次教研活动,网络展示研训学员学习心得200余篇、优秀课例80余节。
2.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
借助数字化教育平台,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名师约课与线上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资源,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城乡教学均衡发展。近三年,指导我市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开展连云港市“云海在线”初中英语名师约课200余节,完成初中英语教材单元板块全覆盖线上教学视频、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
3.建构融创教研新样态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统整内容,开展综合学习,打破学科壁垒,强化学段衔接,促进区域协作。为此,我们开展基于网络平台的项目化教研,力求打通教研壁垒。近三年,我市先后与无锡、南通、常州、南京等市,开展融创联合教研活动。其中连云港—无锡双导师初中英语名师培养项目,促进南北共建跨地区教研平台;英语分级阅读能力培养的项目研究,促进了中小学跨学段阅读教学教研;英语戏剧课程基地项目化教学,促进了跨学科教研,提高了学生的人文涵养和课程素养。
四、坚持服务发展,推动区域共进,促进合作教研
发展新质教研力要以合作共享为价值追求,坚持教研服务发展,通过项目化教研、主题式培训、沉浸式视导、专题化调研、过程化测评等形式,推动区域教研合作共进,服务学生成长,赋能教师发展,助力学科建设。
1.推进区域共进
在我市教研室对全市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初中学校的“沉浸式”教学视导中,我能帮助学校把脉初中英语教学现状,为提升学科质量提供精准服务,促进我市区域教学质量共同提升。指导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以问题为导向,组建“城乡教研共同体”,积极开展“主题式”研究,探索“校本化”方案,连线城乡教研,共享优质资源,共筑教育梦想。
2.助力名师成长
在带领团队开展常态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三个统一”,即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自研与共研相统一,不断进行思想教育创新,培育理想信念,充分发挥英语学科育人价值,将个人发展与团队发展、区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持续的专业奉献中我也获得了专业发展,先后获得第七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被评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省基础教育改革先进个人、省教科研先进个人、连云港市“521”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港城名师等,2018年获评正高级教师,2023年获评“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作为一名教研工作者,在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教育实践中,要秉持“求是”的治学精神,在融合中创新,在创新中求是,严谨治学,知行合一,努力追求新时代新质教研力,探索新时代教研人员职业素养提升的实践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