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启智:让生命向阳生长

作者: 苗喜荣

【摘 要】面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职业教育如何在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教育教学内容、提升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效率方面有新作为,是职教人不断探索的方向。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成长中的痛点和难点,探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培养路径,拓宽学习场域,创新课堂样态,打造育人品牌,推广教学主张,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创新启智;善创课堂;学生中心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1-0088-03

【作者简介】苗喜荣,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南京,210000)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正高级讲师,江苏省中职机电特级教师,“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从教27年,我见证并参与了职业教育从初步探索到多元化、国际化发展的过程。在这期间,我不断适应教学改革要求,提升自身技能,与时俱进地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培养学生,使他们能够胜任职业岗位的需求。我陪伴他们度过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见证他们从困惑迷茫到逐渐明确职业方向的成长过程,以及从青涩稚嫩到技能娴熟、自信满满的转变。

如果要为我的教育生涯提炼一个关键词的话,那一定是“创新”。2004年,担任学校数控教研室主任后,我逐步确立了以创新教育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建构了“点面结合、四步驱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通过设计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和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勇于提出新观点和新解决方案,为学生搭建创新创造、交流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价值,产生主动发展的内驱力,在技能赛道上“人人出彩”。

一、拓宽多元学习场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信心不够、自我认同感不强等问题,我认真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育人模式,探寻一条更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育人路径。我思考最多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持续提升学习力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为此,我尝试将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现代教学理念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这些尝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让我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一次,在讲授“铰链四杆机构”知识点时,我布置了一个创意制作的实践任务。一位平时学习成绩不太突出的学生的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他在作品设计中加入了自己的创意。我指导他改进作品,并将改进后的作品展示出来供其他学生学习借鉴。这个学生因此而信心倍增,变得勤思考、肯动手、爱分享。这个教学案例启发我突破传统的思维框架,在新的赛道上拓宽学生的学习场域,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

创想,是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起点。我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引导学生形成时时在创新、事事可创新的创新意识。学生有了创想之后,我会设计一系列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表达出来。以创新发明“一种数学教学辅助画图的教学用具”为例,学生在数学课上受到启发有了创想后,我从“现状调查、用户需求、功能设计、技术材料、特色优势、测试反馈、商业推广”等方面设计引导性问题,指导学生了解现有教学用具的市场情况和用户反馈,熟悉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数学作图方法和工具,掌握人机交互原理和方法,研究不同材料的加工工艺,学会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技能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其技术与工程能力、用户体验设计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升。

二、创新课堂教学样态,培育学生创新思维

我以创新为抓手启发学生思维、激励学生成长的教学主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开始在学校范围内进行推广。2007年,随着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职业学校的普及推广,我们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契机。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课题、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突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我们组建创新教学团队,成立创新工作室,制订创新教育工作计划。在项目实施中,我们与企业深度合作,邀请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并在企业人员的指导下直接到工厂进行现场教学,形成了工学结合、校企一体的创新教学模式。

我们通过“五个一”工程,即一个创新班、一个点子、一次创意、一次查新、一次技能展示,开启学生的思创之旅。学生富有创意的见解或有启发性的表述,可以先形成文字报告,然后提交至创新制作室,进行可行性论证;对于通过可行性论证的作品报告,教师帮助学生在校内创新制作室、专业车间或校外合作企业进行完善与制作。这种课堂样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多层面的思考和多维度的目标达成中掌握了新知识和新技能。

创新教育实施以来,我指导学生完成的创新作品获得第八届国际发明展金奖、江苏省创新大赛一等奖,10余件学生作品在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评选活动中获奖,90余件学生作品获国家专利。

三、打造专业教学品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创新育人工作在原有共建创新实验班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完善,我们通过构建多样多彩的“第二课堂”,以点带面开展各类创新教育活动。创新教学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开放性思维训练,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与真实的工作岗位和专业教学融为一体。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创新与进取的意识。

我通过“开启创意新思维、构想创意金点子、初建创意新模型、展示创意新成果”的四步驱动教学法,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肯动脑、能创业、会创新的技能型人才。2017年,我的“点面结合 四步驱动 助推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成果获得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作为江苏省职业教育中心教研组成员和市学科带头人,我带领团队积极探索进取,在创新教育工作的磨砺下,教学团队成员的能力显著提升,数控专业课程改革成效突出。学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认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现代加工制造专业群获评江苏省现代化专业群,现代加工制造基地被认定为江苏省现代化实训基地。

四、形成善创教学主张,赋能学生向阳生长

学以达“善”,研以至“创”。2020年,我提出了“善学善思、乐创会创”大情怀育人体系下职业学校善创课堂教学主张。我希望以生命为原点,以关系融洽为基点,以统整与融合为手段,以发展与创生为旨归,以教育规律和知识内在结构为方向,最大限度地唤醒、赋能、点亮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动能,使课堂各要素呈现出和谐相处、双向联动、融会贯通的态势,进而实现群体生命的蓬勃向上与联动共生。

学习因需要而发生,教学以教会为目标。善学是学生从想学到会学,再到乐学,逐步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的过程。在这一品质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也会随之提升,从类比到迁移,进而到创新(创造)。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每一种劳动都值得尊重。在善创教学理念下,学生的学习内容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紧密关联,他们通过问题解决进行价值创造,这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乐创会创的意义,还培养了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

善创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为宗旨。我改进课堂组织形式,创设活力、自然、创新的学习环境,打造适恰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善创课堂提倡多元融合,研究主体融合,产教协作育人;内容融合,理实一体,德技并修,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评价融合,多元增值评价,师生可持续发展。

善创课堂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成为主动的知识探索者。他们自己搜索资料、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我会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但更多的是让学生引导课堂的方向。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效率,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每一个学生都有翱翔的潜力,创新就是他们展翅高飞的翅膀。教育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创新之旅,在这一旅程中,我将继续践行自己的教学主张,创新启智,让更多的学生找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向阳生长,成长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