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三维动态语法观的高中英语语法课教学评析
作者: 黄利萍【关键词】高中英语;三维动态语法观;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9-0039-02
【作者简介】黄利萍,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南通,226001)高中英语教研员,高级教师。
谢益欣老师以2023年江苏省高中英语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的课堂教学——译林版普通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二册Unit 4 Grammar and usage 板块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语法课堂教学中践行新课标倡导的“形式—意义—使用”统一的三维动态语法观。
一、以学生为主体
该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和探究,教学的重心从教师讲授语法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语言技能为主,将语法的形式、意义与使用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设计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层次的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中,教师首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确定了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环环紧扣、由浅入深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真实的语境中感知语法知识的形式和结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多项有梯度的任务来探究主题意义、应用语法知识。学生通过研读文本,自主归纳文本大意,理解目标语法所在的语境;通过小组合作,绘制时间轴,厘清目标语法的时间点;通过自主探究,认识目标语法的形式、结构及意义;通过展示汇报,迁移运用所学语法;通过自评和互评,巩固所学语法知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循序渐进,有序开展。整节课的教学中,学生顺利完成了多项有梯度的任务,探究了主题意义,迁移运用了语法知识。
二、设计多样化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播放一段介绍如何利用无人机开展野外搜救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无人机的应用现状,并在此过程中渗入目标语法。然后,基于教材文本,引导学生初识目标语法。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借助时间轴,关注文本在讲述无人机应用现状和前景时使用的不同时态。学生自然关注到目标时态的动词形式——will be doing。随后,为加深学生对目标语法的认识,教师以多模态语篇呈现目标语法,辅助学生总结语法规则、辨析将来进行时与一般将来时。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基于任务主题的句子层面训练和语篇层面训练,并让学生通过再读语篇,体会目标语法在语篇中的使用和表达的意义。最后,教师利用一段关于未来科技改变生活的视频,引导学生在观看后进行小组讨论。随后,小组成员以电视访谈的形式呈现讨论的结果。
上述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式,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语篇中探究将来进行时的基本概念和规则,并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同时,了解无人机的应用现状和潜在风险,感受科技改变世界的深远影响,思考如何更好地融入当下和未来的高科技生活,学会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并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和风险的预测。这样的教学真正实践了“形式—意义—使用”统一的三维动态语法观,并实现了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三、教学任务由浅入深
谢老师紧密围绕主题语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初识目标语法,通过合作学习归纳语法规则,并比较目标语法与相近时态的形、义、用,体悟目标语法在特定情境中的使用方式;通过有意义的递进式语法训练,帮助学生内化语法知识;通过开放性的口头表达活动给学生提供了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平台,让学生结合词汇、句型、语法、语用等知识创造性地输出语言。教学任务的设计由浅入深、明确具体且可操作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法课教学中,教师应依托与主题相关的多模态语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把复杂的语法知识情境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协同多种感官来观察目标语法规则并理解目标语法如何在语境中参与语篇意义的表达。学生在渐进性和综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中理解语法,主动构建语法知识,融合听、说、读、看、写的语言技能,并运用所学语法生成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言输出,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逐步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