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下的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改革

作者: 徐琰

【摘 要】基于就业导向的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强调英语的职业理解和职业表达。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方式变革,需要在英语课程设置对接行业需求、发展学生行业英语交际技能、文化意识的融合、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估和反馈机制,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培养真正具有职业竞争力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就业导向;职业学校;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9-0085-03

【作者简介】徐琰,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太仓,215400)教师,副教授。

就业导向的英语教学是一种以学生未来职业需求为中心,强调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就业导向的英语教学涵盖了职业特定的英语应用能力、行业术语学习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竞争力。

一、加强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职业性理解和应用

首先,就业导向的英语课程设置需要对接行业需求。课程内容应包括职业特定的语言应用,如商业英语、技术英语、化工英语、机电英语等。同时,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反馈和建议,确保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学校和教师应通过调研行业需求和职业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例如,在课程内容中加入行业专家的讲座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实际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职业英语技能。

其次,就业导向的英语教学强调语言的交际能力。英语教学应以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标,在真实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通过模拟工作场景、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提升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例如,在模拟商业谈判中,学生可以练习如何用英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提高实战能力。

最后,就业导向的英语教学强调软技能和文化意识的融合。现代职场中,语言能力不仅限于词汇和语法,还包括沟通技巧、团队合作、跨文化交流等软技能。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教学应将软技能培训融入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国际化的工作环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突出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文化敏感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沟通方式和交流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课程设计与实施

就业导向下的英语课程设计需要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了解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行业调研等方式,收集各方对专业英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例如,通过与企业的交流,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具体要求,设计更具针对性的课程内容。此外,利益相关者的咨询也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包括教育专家、行业代表、企业招聘人员等。利益相关者的专业意见可以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职业学校应基于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应包括基础英语、专业英语、沟通技巧等模块,每个模块都应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例如,基础英语模块应涵盖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夯实语言基础。专业英语模块则应针对学生的职业方向,进行行业特定的语言培训,如商业英语、技术英语等,确保学生进入职场后能够自如地使用英语进行专业沟通。沟通技巧模块应通过模拟面试、商务谈判、会议交流等,提升学生的实际沟通能力,如在模拟面试中,学生可以练习如何用英语回答面试问题,提高语言应对能力。

为了确保教学效果,必须确立完善的评估方法与评价标准,评估应包括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任务完成情况、项目报告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不断改进。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理解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终结性评估指通过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等方式,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标准应明确具体,涵盖语言能力、职业素质、沟通技巧等方面,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三、注重实践性英语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通过设计真实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语言。例如,在职业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撰写项目报告、与客户沟通、模拟产品介绍等任务,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某一个项目报告任务中,学生可以通过收集数据、分析信息、撰写报告和口头陈述,全面提升听说读写能力。

职业英语教学中,项目式学习也是一个非常高效的方法。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通过项目设计,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如设计一个模拟创业项目,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市场调研、撰写商业计划书、进行项目展示。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多媒体资源、网络课程、虚拟现实技术的利用,可以提高英语教学的互动性和实用性。学生通过观看行业视频、参与在线讨论、使用语言学习软件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语言练习,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校企合作与顶岗实习是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职业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应用和提高英语能力。同时,企业专家讲座、行业案例分析、实际工作模拟等,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行业专家的讲座可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职业要求,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场工作环境。

四、批判地学习和借鉴职业英语教学的成功案例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学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应用英语。新加坡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通过商业英语、技术英语等课程,培养了大批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的职业人才。在澳大利亚的一些职业学校中,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工作项目,如商业计划书的撰写、客户咨询等,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职业英语教学中采取的不同模式,各有其优缺点。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在英语教学方面可能会受限于行业的具体需求。新加坡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比较灵活,课程设置更具针对性,但需要投入大量的教育资源。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分析,借鉴不同模式的优点,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体系。例如,课程设计需要紧密结合行业需求,教学内容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需要加强师资培训和专业发展;评估方法和评价标准需要科学合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课程设计方面,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参与,确保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在教师培训方面,可以通过定期的培训和交流,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基于就业导向的英语教学模式仍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如不同职业方向的英语课程设计如何更具针对性,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等。在课程设计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根据不同职业方向的需求,制定更加细化和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在教学技术方面,需要探索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在线学习平台,提升教学的互动性和实用性。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应继续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从而为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2]曾用强.职业英语能力构念的实证研究[J].外语界,2020(2):12-19.

[3]李霄翔,吴寒,韩茂源.《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中的学业质量研究[J].中国外语,2021,18(5):21-25.

[4]文秋芳,张虹.《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核心素养的确立依据及其内涵解读[J].外语界,202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