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专业发展,做幸福教师
作者: 陆锋磊【关键词】语文教学;教育生涯;专业发展;幸福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9-0091-02
教育生涯是唯精唯一的修炼。作为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朱平老师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教学经验,在江苏省淮安中学实施了一系列教学实践。他深知要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就必须让学生爱上语文。他深入教学生活,紧贴学生实际,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基础与核心素养。他近20年的工作,不仅为自身发展找准了方向,更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一、专业自觉拓宽教育生涯的“宽度”
教师的成长源于自我觉醒和自我发展,来自向上生长的内生动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专业自觉。朱平老师内心渴望成长,以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取专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不断进步和成长。他用强烈的“专业自觉”,增强自我发展的“导航能力”,获得自身的“成长智慧”。
“宽度”代表一个人对自我的拓宽程度,内心装得下多少追求和笃定,决定了灵魂的丰盈程度。他用名师的成长路径激励自己,以大师为镜,以书本为鉴,以同伴为伍,扎根于现实的土地,在坚守中成就教育理想。
立足一线语文教学实际,朱平老师深入课堂,通过大量丰富的教学实践案例进行论证,呈现出理想状态下“平民化”语文教学的操作范例,促进语文教学返璞归真,避免语文教学的盲目与无序,逐渐形成了“平民化”的语文教学理念。他和苏州大学王家伦教授、淮阴师范学院许芳红教授共同梳理和研究了当下语文教学现状,重新审视、反思一线语文教学状态,立足一线语文教学中的学情和教情,展示教师“个性”,让学生在“所得”中升华境界。
二、专业修炼延展教育生涯的“厚度”
发现生活的美好,探寻语文的深度,提升课堂的温度,充实人生的厚度。朱平老师向我们呈现了一名教师从新手型教师到经验型教师,最后转型为研究型教师的自我成长之路。他以做学生喜欢、家长信任、同伴信赖的老师为目标,通过自身课堂实践研究,逐步积累完整而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追求幸福而完整的美好人生。
专业成长之路,往往需要厚积才可薄发。朱平老师通过锻造师德、深化教研、创新实践,建构一个更大的精神坐标。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对生活意义的探寻,对职业价值的追求,成为他持续提升、走向卓越的力量源泉。
有了知识宽度和文化厚度的支撑,有了源于内心强大的动力,有了才华横溢、激情充盈的教学才情,才有深厚底蕴里流淌出来的教学灵气,才能形成游刃有余、灵动智慧的课堂驾驭能力。他对教育目标有执着的理想追求,对学生成长形态有清晰的理想描绘,并不断朝着教育理想前行,享受教育的幸福。
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作为一名出色的青年语文教师,朱平老师还在思政德育和学生社团活动中,构建起自己心中的教育图景与理想世界。因为大学时在电台实习的经历,他的普通话非常好,还经常担任江苏省淮安中学以及区内外各类大型活动的主持人,多次在市级、区级朗诵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早在2007年,他就组建了学生社团——“淮中之声”广播站,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校园播音员、主持人,带领学生一路斩获省市区各级朗诵比赛奖项。他走入学生的心灵与生命,关注智慧的开启、心性的养成和品格的完善,关怀生命的成长与心灵的飞翔,在教育生涯里做学生心灵的守望者。
在朱平老师身上,我们惊喜地发现: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教育不是僵化重复,而是不断创造;教育不是蜡炬成灰,而是美好享受。
三、专业表达铸就教育生涯的“高度”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读书是教师成长的前提,实践是教师成长的源泉,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关键,写作是教师成长的捷径。阅读、思考、写作和表达,朱平老师在写作中自我修炼,成为一名“善”者,让读书融于生活,读以致用,通过高品质阅读撬动专业发展,架设“课堂—写作”的快速通道,“写”出专业发展的高度,不断挖掘专业的深度。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的实践在课堂,我们的优势也在课堂。朱平老师以自身的课堂实践为例,告诉我们要在课堂实践中做一名“勤”者,“勤”做“勤”听,扎根课堂,有赛必参,有课必听,有听必思,有思必写。
教科研论文是“读”出来、“做”出来的,更是从课堂上“生长”出来的。朱平老师带着思考走进课堂,立足实践,寻径问路,在课堂与写作中,在论文与课题中,提升专业素养,以论文写作助推个人发展。
呼唤名家就是呼唤一种人文底色,一种教育理想情怀。朱平老师立足现实,扬己之长,努力攀登高峰,带着对教育的执着与热情,坚守语文的学科本色。我相信,经过不懈努力,他的专业成长一定有梦想开花的那一天!
(作者系江苏省天一中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