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英语Integrated skills板块的教学实践*
作者: 陈玉松
【摘 要】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英语Integrated skills板块的教学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教师可遵循“看说结合,探究育人主题;读说结合,深挖思政元素;听说结合,补充思政元素;自主写作,促进情感内化;同伴互评,明确价值导向”的过程展开教学设计,将立德树人的思政理念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程思政;Integrated skills板块;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47-0014-04
【作者简介】陈玉松,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05)教师,高级教师,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一、引言
将课程思政落实到高中英语教学中,就是教师依托课程标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挖掘教材中隐形、潜在的思政内容,将其巧妙地融入课堂之中,把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道德修养等思政教育与高中英语课程知识和技能传授有机结合。[1]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大主题语境,依托话题丰富、文体多样的语篇,引领学生通过一系列英语学习活动,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Integrated skills板块提供了多种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技能,在技能融合的训练过程中完成由语言输入到输出的活动。
二、课程思政与高中英语Integrated skills板块的融合
1.必要性
Integrated skills板块依托英语教材中各单元的主题,提供诸如多模态语篇阅读、听力训练、小组讨论和书面表达等语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开展英语学习活动的同时,综合运用各种技能,进一步加深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将思政教育融入高中英语Integrated skills板块的教学中,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过程,又能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和价值引领,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2.可行性
Integrated skills板块强调技能融合训练,要求学生从语言输入逐步过渡到语言输出,形成个性化的产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思政元素纳入技能融合训练,将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思想教育和道德培育融入教学活动中。例如,教师可以将思想传播、理念认同、价值引领、精神塑造、情感激发等思政元素和德育内容融合在技能训练和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用英语进行观点陈述和价值判断。
三、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英语Integrated skills板块的教学实践
本文以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三Unit 1 Integrated skills板块的教学为例,探究如何在该板块的教学中实施思政育人。
本单元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然”,话题是“环境与环境保护”。Integrated skills板块以“保护动物”为主题,通过一系列技能融合训练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呼吁人们保护动物的语篇写作任务。该板块涉及三个主要教学活动:首先,学生阅读一篇有关人类活动对动物产生负面影响的新闻报道,了解动物保护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其次,学生观看一段有关动物保护的视频,了解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和保护动物的方法;最后,学生就“动物保护”的话题展开讨论,并完成一篇号召人们保护动物的校报文章。
在备课时,教师可以采用LARA的方式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其中,L为Leave(舍去),A为Adapt(调整),R为Replace(替换),A为Add(增加)。[2]笔者在整合教材内容、挖掘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对教材做了适当的调整,如增加图片导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将第三部分的视频改为音频,训练学生听的技能;将写作任务由原来的为校报写文章调整为撰写在世界青年论坛上的发言稿,以此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笔者设计了1.5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领悟单元主题,通过探讨三个问题来完成最终的写作任务:(1)Why is it important to protect animals?(2)How do human activities harm animals?(3)How can we help protect animals?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尝试构建融课程思政于技能整合的Integrated skills板块教学流程。
1.看说结合,探究育人主题
在导入环节,笔者向学生展示三幅图片,图1是已经灭绝的中华白鳍豚,图2是动物皮毛,图3是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图略)。
首先,笔者要求学生观察图1,回答以下问题:(1)Can we still find white-flag dolphins in the Yangtze River?(2)What caused the extinction of white-flag dolphins?
学生了解到人们已不能在长江中发现白鳍豚,这种中国特有的物种已经灭绝。经过讨论,学生获知人类的活动使白鳍豚食物匮乏、栖息地遭到破坏,甚至被直接猎杀等,最终导致白鳍豚的逐渐消失。对白鳍豚的讨论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引向“动物保护”这一话题。
然后,笔者要求学生观察图2,并回答以下问题:(1)What can the animal fur be used for?(2)Why do people hunt for animals?学生表示,动物的皮毛可以用来制作高档服装、装饰物等,而获取动物皮毛正是人们猎杀动物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学生认为争抢生存空间、获取经济回报等也是人们猎杀动物的原因。
接着,笔者让学生关注图3,并回答问题:(1)Is it a good way to establish a protected area to preserve special animals?(2)Can you think of other ways to protect animals?讨论建立保护区的作用以及其他保护动物的方式。学生表示,建立保护区为动物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和充足的食物。由于建立保护区是政府层面的举措,学生纷纷从此角度建言,如制定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严惩偷猎者等。
由此,笔者通过三幅与动物保护相关的图片,训练学生“看”和“说”的技能,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动物保护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而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动物的生存,甚至导致部分物种的灭绝。虽然政府已经意识到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在采取措施弥补以前的过错,但仍然需要宣传动物保护,增强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
随后,笔者呈现如下教学目标:You are asked to give a speech about animal protection at the World Youth Forum of the United Nations,so write the draft of the speech first.本环节将教材中为校报写文章的写作要求更改为撰写在世界青年论坛上的演讲手稿,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领袖意识,同时提升其文化自信。
2.读说结合,深挖思政元素
在明确课堂主题和写作任务后,笔者要求学生直接阅读新闻报道Human activities cause increasing harm to animals,引导学生在分析语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语篇共有三段,讲述的是人类活动对动物造成的伤害。笔者要求学生寻找或提炼各段落主题句(见表1),体会动物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所面临的生存问题。
学生在了解语篇大意和提炼段落主题句的基础上,能够明确该新闻报道的目的,认识到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到自己对肉食的需求等一些日常行为也会对动物产生影响,从而在情感上产生保护动物的想法,将动物保护和自身实际联系起来。
随后,笔者让学生思考“How do humans cause harm to animals?”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说人类对于动物而言是最可怕的猎手”,以此激发学生的同情心,使其产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形成动物保护理念。
3.听说结合,补充思政元素
在了解人类行为对动物造成的伤害后,学生对本节课的主题“动物保护”已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此时,笔者引导学生继续听一段关于动物保护的音频。音频主要介绍了动物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一些保护动物的具体方法。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完成教材中第9页B2的练习,以此训练学生通过“听”获取具体信息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和人类该如何保护动物。
接着,笔者让学生思考“Why is it important to protect animals?”引导学生在音频内容的基础上思考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生从确保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以及人与动物应和谐共处等角度表达观点,也在讨论中体现出保护动物的爱心、保护生态的决心和维护地球的恒心。
4.自主写作,促进情感内化
Integrated skills板块中有“说”的环节,笔者将此环节的教学内容平均分配到之前的各个教学活动中,在确保技能融合的同时,引导学生直接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讨论。这样,既深化了学生对板块话题的理解,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补充了知识,丰富了思政元素,为接下来的写作打好基础。
“说”和“写”虽同属输出性技能,但课堂上学生的“说”往往是一些简短的观点表达或就事论事的事实陈述,且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说”。而“写”则让学生对课堂讨论和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综合考虑,在结合自身想法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化的写作整体呈现课堂教学的收获。教师要帮助学生搭建写作支架(见表2),明确写作要点,使学生最终的写作输出符合要求。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搭建语言支架(见表3),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的多样性,实现由说到写的自然过渡。
从对主题的探究到话题的补充,再到课堂讨论的观点碰撞,学生体会到动物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明白了人类对动物造成的伤害,并讨论出各种保护动物的方法,再通过“写”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呈现出来,达到了内化所学知识、升华思想情感的教学效果。
5.同伴互评,明确价值导向
在此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彼此交换作品并开展互评。教师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实时检测。教师应事先设计好评价量表,引导学生在完成写作输出后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互评。评价量表的设计要简单易操作,可参考高考应用文写作的评分标准,从内容、语言和语篇衔接等角度进行考量。同时给出修改建议,供学生查阅修改,实现以评促学。
在学生评价前,教师要围绕评价标准进行简单说明和评价示范,以帮助学生了解评价流程、明确做出某种评价判断的依据,并根据作品的实际情况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在学生评价中,教师要多关注基础薄弱的学生,指导他们开展具体的评价;在学生评价后,教师可以选取个别评价中肯的作品进行展示,并作必要的补充,引导学生将评价规范化、常态化。
学生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彼此写作中的错误进行纠正和修改,还能吸收好的表达方式和新颖的观点,在二次创作时对原本的写作进行完善。
四、结语
在Integrated skills板块实施课程思政,除了利用教材资源深挖思政元素,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要具备课程思政意识,将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三观塑造融入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教师不仅要有意识地将英语学科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更要将对学生的价值引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落实在教学行动上。
2.结合教材的板块特征
Integrated skills板块实施课程思政,必须结合板块特征,将对学生的价值引领融入对学生的技能训练中。学生在看、读、听技能训练中深化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并通过说和写来外显,在发展自身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理念。<C:\Users\DELL\Desktop\中学12期-内芯定稿\Image\KT1.TIF>
【参考文献】
[1]王飞涛,江苹.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意义、内涵及实施路径[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2(1):2-5,15.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