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
作者: 陈莉萍【关键词】高中英语;课程思政;内涵与外延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47-0022-02
课程思政这一新型教育理念,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正确的价值引领和道德熏陶。高中英语作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学科,其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不仅是落实《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和实践的课题。
在高等教育中,外语课程思政研究发展迅速,在理论与实践领域均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与成果,先后有学者对外语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外语课程思政内涵与实施框架、外语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等方面进行了阐释与分析。[1]这些研究为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提供了指导。然而,由于高中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只有正确理解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教师才能找到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的结合点。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的教育理念,它强调以课程为载体,通过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课程思政的核心在于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深入探索高等教育中外语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时,有研究者将其内涵阐述为:以外语教师为引领者,通过精心策划的教学内容、精细管理的课堂环境、科学公正的评价制度以及自身高尚的言行举止,将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自然而然地融入外语教学的每一个细微之处。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更在无形中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2]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由于教学对象和环境的独特性,课程思政的内涵呈现出特有的丰富性和深度。
夏春来、刘斌河、陈玉松、卢霞等几位中学一线教师的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剖析。高中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应当紧密围绕课程标准的指引,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行动指南,精准而巧妙地融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道德修养等思政教育元素。这一融合过程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要将思政理念与英语教学的知识点和技能传授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思政教育的魅力,实现知识学习能力与道德情操水平的同步提升。这一界定彰显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高中英语课程的思政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更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这种教育理念将新课标要求与核心素养的培育紧密相连,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英语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提升,更要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情感的发展。通过多维度的思政教育外延拓展,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品格、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基于这样的界定,我们明确了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促进课程思政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深化“四个自信”,并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构建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英语这一全球性的语言,学生得以接触和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思想;而课程思政的融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培育了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将“四个自信”巧妙地融入教学之中,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教育的深切关怀,也符合新时代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高要求。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得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同中国的发展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优势和文化魅力,从而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外延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巧妙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使之与英语知识深度融合,更应积极拓展思政教育的外延,构建一个立体、全面的思政教育体系。这一外延的拓展涵盖了跨学科融合、课外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国际视野的培育等多个维度。
首先,跨学科融合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视角,使他们从多个层面深入理解思政教育的内容,从而丰富和深化其内涵。通过与历史、文化、社会等的交叉融合,思政教育将展现出更为全面、立体的面貌,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亲身体验和感悟思政教育的机会。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文化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思政教育的魅力与价值,形成更加坚定、持久的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思政教育外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将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最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拓展国际视野应该成为思政教育外延的重要方向。通过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学习国外先进文化等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世界、认识自我,形成更为开放、包容的价值观念。
这些外延活动旨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道德修养,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和谐统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战双鹃,许文丽.外语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外语,2024(1):78-82.
[2]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2021(2):47-52.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