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向批判性思维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
作者: 汪明【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47-0031-02
【作者简介】汪明,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13)中小学教研室高中物理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物理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黄文雅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不仅是一节优秀的概念课,也是对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一次很好尝试。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性的思维。其包括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批判性思维倾向两个维度。批判性思维是拔尖创新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培养批判性思维也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要目标,这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有具体的表述。另外,物理文化的求真、向善和臻美也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良好土壤。
现代批判性思维运动之父格拉泽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态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没有批判的内容是盲目的,没有内容的批判是空洞的。”因此,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和具体的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物理概念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良好载体,融入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本质。物理概念往往比较抽象,是去情境化的,并且学生对一些科学概念的理解很容易被错误的前概念干扰,需要借助分析综合、推理论证和反思评估等批判性思维。即通过融入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深度探究和理解概念的建构过程和内涵外延。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批判性思维呢?笔者认为应该从目标、活动和评价三个维度“着眼”和“发力”。
一、植入教学目标,让批判性思维成为学习结果
美国著名课程专家威金斯和麦克泰格认为,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的,即以教学目标引导教学全过程,并整合教学内容。因此,培养批判性思维,首先要让其成为预期的学习结果。批判性思维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的内核,科学思维包含的分析综合、推理论证、基于证据和质疑批判等要素其实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内容。本节课在前面的教学分析环节,黄老师特别进行了学情分析,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教学。通过将直线电流的安培定则迁移应用到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磁场分布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和综合能力;通过给学生展示充磁和消磁后的磁体吸引回形针情况的不同,引导学生基于证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
二、浸入教学活动,将批判性思维视为理解工具
将批判性思维充分渗透和浸入活动中,让学生“以批判性思维的方式学习批判性思维”,将批判性思维视为知识深度理解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容、过程和结果进行深入反思,确定哪些证据是真实的、哪些推理过程是合乎逻辑的、哪些地方通过改进可以更好,这也是决定自己信什么和做什么的过程。另外,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活动需要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批判质疑。本节课中,黄老师创设了多种情境,尤其是几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小实验,让学生建立磁场的概念,并思考“磁场这种特殊物质的来源和特征是什么?”通过系列进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逐步理解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特点,深化对安培定则的理解,并基于VR模拟实验等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融入教学评价,使批判性思维作为评价对象
教学评价是判断目标达成度的过程,教师应将评价嵌入教学过程中,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将批判性思维融入物理教学评价,一方面是将批判性思维作为评价的工具,通过分析、论证和反思等过程判断教学实施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将批判性思维作为评价的对象,即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与学生的互动中,收集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方面的信息,对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估,并及时地进行反馈与改进。本节课教学中,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设计了一系列表现性评估任务,让学生进行分析,例如“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用什么形象地描绘磁场?”“如何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方向?”在这些任务中,老师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说出分析过程和阐述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理性思维为中心的学科,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和能然目标,最近几年江苏省物理高考试题也注重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物理学科教学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场域和实然路径。
【参考文献】
[1]罗宇晨,郑燕林.混合式协作学习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24,30(2):109-119.
[2]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沈霞娟,武梦迪,冯锐.深度学习能力:概念框架、核心维度与测量体系[J].电化教育研究,2023(12):1-7.
[4]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思辨与立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批判性思维工具[M].李小平,译.2版.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6.
[5]汪明,任虎虎.浸润批判性思维的物理教学框架与策略:以人教版“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为例[J].物理教师,2023,44(11):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