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远自迩,笃行不怠:南京市雨花台中学教改印象

作者: 操太圣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47-0070-01

“笃行”一词,源自《礼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深刻体现了古人将求知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智慧。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古为今用,将蕴含忠诚、踏实、专注与坚持等品质的“笃”字发扬光大,构成了学校全体师生的精神内核,为行动提供了不竭动力。“笃行”彰显了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学校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培育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探索了一条有益的路径。

理念的提出固然重要,但如何将理念的内涵进行条分缕析地阐释更重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回到育人的根本问题上,以极具本土意象的表达“雨润花开,培根养心”开启对培养目标和教育内涵的探讨之路,希望通过实施“笃学课堂”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学校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反思,提出构建具有“四实”特征的“笃行课堂”。“笃行课堂”强调的“四实”呼应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四项关键要素:真实情境、问题解决、高阶思维和具身实践。从学校的“评价导学”模式和“笃行课堂”实录来看,南京市雨花台中学非常注重放大学校所在区域的各种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并基于逆向设计的原则,强化评价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为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在“笃行课堂”的实践中,与学生学习有关的四个关键要素得到了充分体现:(1)深刻理解和扎实掌握知识体系;(2)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社会责任感;(4)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自我完善,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笃行课程”的核心价值,指向培养既拥有深厚知识基础,又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在“笃行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也始终在场。

虽然“笃行课堂”是南京市雨花台中学的校本化追求,有其独特的生成情境和价值追求,但正如上述所呈现出来的对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诸要素的关注,对知行合一原则的坚持和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追求,其宝贵的经验又可以为其他学校在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系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