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学生思维培养的高中作文教学

作者: 潘俊华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新高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47-0081-02

新高考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日益提高。新高考背景下的作文考试,更重视对学生读写结合能力的考查。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阅读理解材料,引导学生提炼中心思想,并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论证方法进行表达。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组织课堂讨论、辩论、写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观点和思想。笔者从明确教学目标、设置多样化写作任务、落实及时有效的批改与指导等方面展开作文教学,以期为高中作文教学带来一些借鉴。

一、明确教学目标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更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文化素养以及情感价值观的综合能力。因此,明确教学目标成为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目标应具体、可衡量且可达成,并要紧密围绕核心素养的培育。具体而言,教师应设定包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生动性、逻辑思维的清晰性与深刻性、文化视野的开阔性与批判性,以及情感态度的真挚性与健康性等在内的多维度目标,确保作文教学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例如,在围绕“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这一主题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细化为以下几个维度。

其一,致力于培养学生运用精准、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当前科技发展的蓬勃态势,以及这种发展如何深刻改变着社会的面貌。学生需要掌握将复杂的科技现象转化为通俗表述的能力,使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科技进步的力量及其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引发的连锁反应。

其二,强调通过实例分析,深入剖析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内在逻辑与关系。学生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领域的应用如何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同时探讨这些技术革新可能带来的隐私侵犯、伦理困境等挑战,展现两者间既相互促进又有潜在冲突的辩证特性,从而体现其逻辑思维的严谨与深度。

其三,鼓励学生主动查阅跨文化的科技伦理、人文社科等领域的资料,旨在开阔其国际视野,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应对科技发展时秉持的价值观念与人文关怀。这一过程可有效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更能激发学生从多元视角审视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学会在尊重差异中寻求共识。

其四,教师在教学中应倡导学生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必须坚守人性、情感与伦理道德的底线,强调科技应当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福祉。通过写作训练,学生得以抒发内心情感,树立健康向上的科技伦理观。

二、设置多样化写作任务

多样化的写作任务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兴趣,设计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如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乃至微小说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文体中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同时,结合时事热点、生活实例、文学作品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使写作成为连接现实与心灵的桥梁。

在“穿越古今,对话先贤”的创意写作任务中,教师可为学生构建跨越时空的桥梁,此任务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所选文化名人的生平轨迹、文学造诣、哲学思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通过细致入微的研究,构建出立体且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学生可以用书信或日记的形式向先贤表达敬意,同时也提出对现代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或困惑。例如,学生可以选择李白这个人物,将其豪放不羁的诗酒人生与当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生活状态进行对比,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心灵的自由与创作的激情;或选择杜甫这个人物,围绕其忧国忧民的情怀,讨论当前社会中的公平正义、人文关怀等议题,探讨个人责任与社会担当的意义。

此任务考验学生的历史素养与文学功底,调动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在写作中,学生需将古代智慧与现代视角巧妙融合,通过对比分析,展现个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同时,这一过程也可让学生在与先贤的对话中反思自我,寻找心灵的共鸣与成长的启示。通过“穿越古今,对话先贤”的创意写作,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三、落实及时有效的批改与指导

及时有效的批改与指导是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应采用个性化、差异化的批改策略,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给予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同时,注重批改过程中的正面激励,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激发学生的写作自信心。教师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问题所在,掌握改进方法。

例如,在以“青春与梦想”为主题的议论文写作后,教师可采取“小组互评+教师精批+面批面改”的批改模式。教师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使其展开组内互评,通过相互阅读及讨论,初步识别文章中的亮点与不足。然后由教师对所有作文进行精批细改,为学生标注出语法错误、逻辑漏洞等具体问题,并针对每篇文章的论点、论据与论证过程等给出详细的评价和建议。最后,教师可以选取部分极具代表性的作文进行面批面改,与学生展开一对一交流,为学生解答疑惑,指导修改方向。

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与要求、设计多样化的写作任务以及注重作文的批改与反馈等一系列措施,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其写作能力与创新思维。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盐城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