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高中英语写作反馈教学策略
作者: 赵洁
*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的行动研究”(L/2022/006)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写作与思维紧密相关,思维是写作的核心,写作是思维产出的形式,同时也是培养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反馈对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可采取审题指导策略、一稿多磨策略、多元评价策略等方式,助力学生思维品质与语言能力的同步提升,进而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思维品质发展;写作教学反馈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50-0007-04
【作者简介】赵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京,210003)英语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
语言是人类开展思维活动、传达思维成果的工具。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容,二者相互依存、如影随形、协同发展。学习和使用语言要借助思维,同时学习和使用语言又能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1]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高中英语课程学习,学生应能达到的思维品质目标是“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判断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2]6。
由于教学时间少、教学难度大,再加上应试的影响,当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重点大都放在语言、结构、形式、技巧等方面,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机械训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思维含量。写作后的评价反馈往往也只是走一遍“朗读范文—归纳模板—背诵好词佳句”的流程,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认知过程的关注。
本文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实践,探讨如何通过写作评讲反馈,促进学生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一、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5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维内容联结、组织在一起的方法或形式。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逻辑性思维具有有理有据、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前后连贯等特点。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以一种合理的、反思的、开放的方式进行思考,从而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逻辑严谨地推理、合理地论证,强调精准、深度和全面地分析和评估问题,避免对问题盲目接受和武断拒绝。批判性思维具有分析性、策略性、全面性、独立性等特点。[3]
思维的创新性是指从新的角度,以新的方式去处理事情、表达观点、产生独创性成果的思维方式。创新性思维具有开放性、独特性、多元性、灵活性和挑战性等特点,常常和发明创造、写作等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
二、思维品质发展与写作教学
写作与思维紧密相关,思维是写作的核心,写作是思维产出的形式,同时也是培养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对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要求。其中,必修课程表达性技能要求“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借助连接性词语、指示代词、词汇衔接等语言手段建立逻辑关系”[2]37;选择性必修课程表达性技能要求“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传递信息、论证观点、表达情感;通过重复、举例和解释等方式澄清意思”[2]38;选修课程表达性技能要求“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再现想象的经历和事物;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对观点、事件、经历进行评论;通过罗列、举例、对比等方式进行论证;根据需要创建出不同形式的语篇;使用特殊词汇、语法进行创造性地表达;在人际交往中建构必要的交际角色和人际关系”[2]39。
写作是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综合体现。高中生在用英语写作时受到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双重制约:有时是有想法观点,但由于语言能力所限拙于表达,所写作文难以展示出其思维水平;有时是思维能力不足,即使语言能力再好,也难以掩饰作文中思想的肤浅与混乱;有时是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欠佳,无法完成写作任务。因此,思维品质培养和语言能力培养的协同是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关键。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将二者有机结合,助力学生思维品质与语言能力的同步提升,进而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写作反馈教学策略
作为写作教学的核心之一,反馈主要包括书面反馈和口头反馈两种形式。书面反馈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书面批改,口头反馈指教师课堂讲评、教师和学生一对一面批等。两种反馈形式的教学目标都应该落在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的协同发展上。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以下三种反馈教学策略:审题指导策略、一稿多磨策略、多元评价策略。
1.提升思维逻辑性的审题指导策略
学生作文的质量很大程度上是由审题的质量决定的。审题的过程就是对所给的写作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写作要求、写作内容、交际目的等的过程。审题时学生需要深入思考,使用分析、判断、概括、推理、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准确理解写作要求,搭建文章框架,提炼主题思想,确定内容要点,选择得体的交际手段。
教师在书面反馈时,如果发现学生因审题不准确导致文体失当、文章结构不合理、写作对象模糊、主题思想曲解、要点遗漏、交际不得体等问题,可以直接把上述问题及其对应的思维活动写在学生作文之后的点评区,作为提醒和引导。例如,文体失当或要点遗漏——请准确理解试题要求;结构不合理——请根据体裁合理组织信息;语气措辞欠得体——请分析作者和写作对象的身份和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写作训练和书面批改,学生一般都会有意识地主动调整思维方式,提高写作审题能力。
教师在口头反馈时,可以示范指导审题过程。具体做法是:转换教与学的视角,以学生的视角,展示审题所需的思维活动,完成写作所需的审题步骤;也可以根据之前书面批改情况,就普遍共性的某一方面的失误,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评问题所在,展示局部的审题策略和思维路径。
以2023年全国新高考I卷应用文写作为例。试题要求学生给外教Ryan写邮件,说明分组练口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教师的示范展示如下:(1)通过理解题目要求,判断应该写一封建议信;(2)根据建议信的概念及其常用的篇章结构,合理组织purpose,problems,suggestions, hopes and wishes等题目中出现的诸多信息,同时思考段落间的逻辑关联;(3)在确定文体和篇章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权衡比较题目中的两个要点“说明问题、提出建议”,明确offering suggestions应该是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主体内容;(4)对应所提建议和之前所列问题,确保两者连贯一致,即写出的建议都应该是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的;(5)通过分析题目中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即学生和外教老师),推断应该使用正式和礼貌得体的语气和措辞,以便给出合情合理的建议、达成交际目的、完成交际任务。
如果学生程度较好,或者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也可以对以上过程进行简化,以checklist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边审题边填表,同样可以达到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写作审题技巧和提升思维品质的目的。(见表1)
2.提升思维批判性的“一稿多磨”策略
频次效应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重要作用,反复出错反复修改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经之路。[4]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一稿多磨”指学生在教师书面批改和课堂讲评或一对一面批之后,对写作内容、结构和语言进行多轮修改。通过一稿多磨,学生持续不断地以一种反思的、开放的方式进行思考,深度地、全面地分析和评估问题,在比较中质疑,在实践中求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同步发展。
以2023年全国新高考I卷读后续写为例。一轮修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填写下表(见下页表2),对照教师之前的书面批改。学生在原文复杂的表层信息中识别关键信息,对主题、情节等要素进行深层解读,同时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针对学生跑题的情况,教师可指导学生回读原文,分析作者态度的变化以及续写段落所给首句的人称信息等,找出诸多支持性证据进行合理论证,进而得出文章主题应为个人成长,可以适当提到老师的善意帮助,但不能喧宾夺主。
3. 提升思维创新性的多元评价策略
写作的过程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实现交流沟通的创造性过程。创造性思维过程离不开推理、想象、联想等思维活动,常常需要大胆发散、灵活应变。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读后续写这一题型的评分标准,特别是情节设计是开放的,有一定宽容度,并非只有唯一正确答案,不必拘泥于一种思路,只要是依据原文得出的合理结论,能自然承接所给的首句提示且与原文有恰当的回应,都是可以接受的。
以2023年全国新高考I卷读后续写为例,可撰写以下两种结局。老师出席颁奖礼,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典礼后“我”拿着奖状到他办公室表示感谢:I saw my teacher standing in the audience smiling proudly. “Congratulations!”He said to me when I came down from the stage, “Please come to my office after the award presentation.”。也可以是老师没有出席颁奖礼,事后“我”去办公室向他表示感谢:I went to my teacher’s office after the award presentation. Upon seeing me,he practically leapt up from his desk. “Congratulations!” he said. “I’m not surprised. Your early drafts had potential, but your final version was well-researched, funny and heartfelt.”。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写作是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和交际的重要方式。写作过程中,语言是外壳,思维是核心。因此,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应成为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从重语言能力训练、轻思维品质培养这一常见教学问题出发,对照课程标准要求,分析思维品质特征,对高中英语写作反馈教学进行深入反思,探索打通写作教学“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路径。开展审题指导、一稿多磨和多元评价等教学反馈策略,能使学生的思维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得以有效提升,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的协同发展,进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5):79-8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9-36.
[4]徐昉.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9-12.
见习编辑:李明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