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写促思,以思提质
作者: 韩炳华【关键词】以读促写;以写促思;以思提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50-0025-02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写作是学生使用英语语言能力进行书面表达和交际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是融合知识整合、知识构建、知识迁移、知识运用和知识创造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的复杂过程。学生的整个写作过程离不开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是思维的可视化表达。因此,写作过程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成为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以读促写
读是理解性输入,写是表达性输出。在阅读时,我们解读语篇,探究其主题意义、评析其思想观点、识别其语篇模式与结构、学习其语言修辞等;在写作过程中,我们思考如何传递主题、如何表达中心思想、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安排详略突出中心、如何遣词造句传神达意。由此可见,阅读和写作可以共享很多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学习写作,通过写作进一步深化阅读理解,即“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实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的教学目标。
赵洁、连凯、董焱三位老师都针对读后续写的教学讨论了写作中的思维培养,可见在日常教学中采用高考题型“读后续写”的训练方式可以较好实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的教学策略。读后续写训练需要学生既要实现读写协同,又要适当发挥;既要有理解,又要有产出;既要有模仿,又要有创新。这种训练方法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给写作中的思维训练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二、以写促思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过程,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与思维能力有关。因此,我们在写作教学中要致力于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协同发展。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然而,作文反馈教学却是作文教学的短板。赵洁基于思维品质发展和写作教学的关系,探讨促进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发展的写作反馈教学策略,给读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际操作范例。
好作文必须具有明确的主题、合理的行文结构,还需要有足够的细节支撑,而细节对遣词造句有较高的要求。连凯从思维品质培养角度,围绕词汇丰富性的四个评价维度,探讨了提升词汇丰富性的路径,用准确的措辞为文章增色。
好作文总是要得体地完成交际任务,与读者对话、与自我对话。董焱认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少读者意识,会造成写和读之间的隔阂,影响写作语篇的表意和沟通。由此可见,多角度思维对写作者至关重要。
好作文要用心去完成的。也就是说在立意、构思、选材、组材、谋篇、初稿、审阅、反馈、修订等各个环节都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要经得起反复推敲,更加清晰地认识和理解问题,让写作成为思维提升的助推器。
三、以思提质
写作是高级认知活动,是多种思维和语言应用能力的综合体现。写作可以促进思维能力发展,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可以进一步提高写作质量。
赵洁以提升思维逻辑性的审题指导策略解决应用文写作中文体失当、文章结构不合理、写作对象模糊等问题;以提升思维批判性的一稿多磨策略解决读后续写中对主题、情节等要素进行深层解读,深度、全面地分析和评估稿件时存在问题;以提升思维创新性的多元评价策略鼓励学生在情节设计和内容拓展等方面的多种可能性,实现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同步发展。
语言的丰富性是评价写作的重要指标。连凯从词汇变化度、词汇密度、词汇复杂度和词汇新颖度四个维度出发,提升学生的思维质量,扩大学生的语言素材储存,使日常教学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针对读后续写教学中学生由于缺少读者意识出现的问题,董焱在写作前为学生建立写前预判基本框架,让学生围绕预判的框架组织构建语篇,着眼于语篇的宏观语境和交际功能,基于读者的已有知识、写作者和读者的共有知识来合理编排信息、设计逻辑,以确保语篇的自然流畅。写作中要求学生将写作过程视觉化,审视情节连贯性和可观赏性。写作后,设计一系列问题优化习作品评,实现以评促写,提高作品层次。
写作是一种深度学习。左依诺以国际文凭高中课程(IBDP)的教学为例,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活动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在写作教学中,不断阅读、判断、思考、交流、写作,充分激活原有知识,联系实际情境,构建读者意识,迁移所学,创造新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写作历来被视为英语学习的难点,需要学生学会用英语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养成问题意识,多层次、多角度地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与同伴对话、与生活对话、与历史对话、与现实对话、与将来对话,养成敢于否定、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养成小心求证、善于倾听、灵活修正的品性,写出最合理化的方案。写作要以深度阅读和洞悉社会为活水源头,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解读主题的思辨型思维、品读文本的发散型思维,在问题解决中培养灵活思维,在写作中培养创新型思维,在品评反馈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最终把学生培养成有思想的阅读者、有创见的表达者。
(作者系江苏省邗江中学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
见习编辑:李明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