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大观念形成的语篇阅读教学实践

作者: 卞金华

指向大观念形成的语篇阅读教学实践0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普教立项一般课题“基于英语学科育人取向的语篇意义研究”(D/2021/02/398)、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项目2021年度“意境阅读:初中英语学科示范中心”、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普教重点自筹课题“基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语篇’教学实践研究”(B-b/2020/02/226)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指向大观念形成的语篇阅读教学实践,是语篇主题意义探究和语言认知活动驱动下的语篇学习使用实践,在语篇大观念内涵和表现的理解与表达实践中实现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意义。以译林版八下Unit 8 Green Switzerland的阅读语篇为例,可将其所关涉的大观念“how to be green”分解为“think green”“go green”和“act green”三个进阶式的子观念,围绕大观念和系列子观念开展语篇主题意义理解表达和思维活动,引领学生形成大观念。

【关键词】大观念;语篇教学;主题意义;认知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50-0059-05

【作者简介】卞金华,江苏省高邮市南海中学(江苏高邮,225600)教师,正高级教师,扬州市英语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

大观念可以理解为从零散概念中统整或提炼出来的上位观念,将有限的、深层次的重要观念进行有意义的联结,共同构成学科的连贯整体。大观念集中体现了学科本质性的思维方式和关键观点,是学生深入挖掘学科内核的概念锚点。大观念是学科结构的骨架和主干部分,为课程内容的组织提供了有序框架,形成持久留存的、体系化的核心观念,可为迁移应用奠定基础。

大观念是语篇教学实践的核心与基础,它指导教师从更上位的视角出发,整合教学内容,规划教学和评价活动;帮助学生在零散的知识之间建立关联、形成结构,促进学生形成语篇中的大观念。

本文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下Unit 8 Green Switzerland的阅读语篇为例,开展语篇主题意义探究和语言认知活动驱动下的指向大观念形成的语篇学习和教学实践,实现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

Green Switzerland围绕“how to be green(如何成为一个生态环保的人)”这一大观念开展语篇阅读教学实践。具体来说,本案例将这一大观念具体化为:think green(形成环保意识,树立世界环保观念,以 a green world为主题意义探究中心)、go green(形成环保知识技能,向环保典范国家Switzerland学习环保知识技能,以a green country为主题意义探究中心)和act green(形成环保实践能力,运用环保意识和技能,以a green me为主题意义探究中心)这三个子观念。

一、指向子观念形成的语篇教学实践环节一:Think green——a green world

在“think green”实践环节,教师引领学生形成生态环保意识。此环节依托图片激活学生相关生态环保(a green world)经验,引导学生感知、理解主题意义所涉及的话题领域(green),为学生形成think green的主题意义探究提供了具体而有逻辑层次的支撑,引导学生将文本阅读活动密切地与文本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结合起来。

1.学生观察思考图片,引入green(生态环保)文本大观念

教师向学生出示一幅图片,该图以地球为背景,画面内容是人类、动物活动的场景以及生机勃勃的生态景观。教师依托图片提出系列问题: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 ? How do you feel in the picture ? What relationship is there among humans,animals and plants ? Why are nature and humans harmonious ? What do humans do in nature ? 要求学生观察该图并回答,借此引导学生思考该图所要反映的语篇大观念——green(生态环保),使学生初步形成共识:人类、动植物共生于同一个地球,要和谐共处,共建“一个环保的世界(a green world)”。

【设计意图】主题鲜明、内容指向明确的图片为学习活动提供了方向。系列问题引导着学习活动,学生在观察思考图片主题、内容的过程中回答问题,建构起“A green world”这一单元话题,将所有学习活动统属于大观念的形成发展之中,让学习活动从“think green”起步。

2.深入解读文本,提炼文本中的green主题

教师提问:Why is World Environment Day set up ? How does Nature matter to humans ? What can everyone do for the green environment? 要求学生阅读文本中的Para 4、5并回答上述两个问题,提炼概括文本中所反映的“green”主题。随后,引导学生赏析文本中的句子:“Nature is our greatest treasure.”和“What have you done for the environment? Remember that everyone can do something to make a difference.”,思考人类应与自然、环境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关注关键词“Nature、environment、humans”,明晰“green”话题中的这些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要围绕大观念及子观念展开。Para 4、5集中体现了文本的主题意义,教师要求学生深度解读这两个语段,并赏析它们当中的重要语句,在解读语段、语句中深入文本之中理解文本主题意义和形成语篇大观念。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的环保行为,从环保理念的形成开始,树立“Think green in any way for the environment.”的观念。

二、指向子观念形成的语篇教学实践二:Go green—— a green country(Switzerland)

在“go green”实践环节,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学习并理解Switzerland的环保理念,掌握以3R为核心的生态环保技能。首先,设计学习活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理解recycling这一生态环保技能。随后,引导学生认识语篇中另外两个“R”环保技能,依据具体环保措施归纳reusing和reducing的具体内容。

1.赏析文本插图及Para 1中的“that way”,引入Green Switzerland的green主题意义领域

首先,教师在PPT上出示文本所附插图,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直观感受,并解释原因。教师设计如下问题:Can you describe the environment in Switzerland?Why is the environment so clear and clean?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建构起Switzerland环境优美的印象,并试着追问其背后的原因。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深度解读文本中的Para 1,理解“It is beautiful,and we should try to keep it that way.”。教师提问:What does“that way”mean? How do people in Switzerland keep their country that way? “that way”位于文本首段,是对整个文本的概括,具有概括性、指代性,学生在解释说明的时候需结合插图、文字、背景知识加以回答。这样的教学将“go green”环节的学习活动引导到“green Switzerland”话题领域。

【设计意图】解读文本插图和重要语段、语句能够引领学生进入新的话题领域,理解大观念的基本内涵。插图是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插图负载的信息直观可感,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结合文本中的文字信息赏析图片,有助于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入Switzerland这一话题领域。而对语段Para 1的关键信息“that way”的解读具有导向性,将赏析插图所产生的话题领域更加具体化到“a green country——Switzerland”这一主题意义领域。

2.深入阅读文本Para 2,描述说明recycling知识技能

此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阅读Para 2,在文中找出Switzerland能做到“go green”的方法——“回收recycling”,完成表格(见表1),总结“recycling”这一生态环保方法的知识技能。

【设计意图】深入阅读文本的学习活动要对文本信息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便于理解迁移。文本中所介绍说明的“recycling回收”较为松散,不利于学生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使用。利用表格能够将相关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化结构性归类,将陈述性知识变成程序性知识,学生借助完成表格的过程既掌握了回收(recycling)的相关知识又掌握了该环保技能。

3.深入阅读文本Para 3,概括说明reducing环保技能

本环节教师要求学生深入阅读Para 3,试着回答下列问题:Why does Swiss government make law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Why aren’t trees allowed to cut down? Why is air and water pollution limited?学生总结概括:树木、水、空气这些资源有限,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要保护并限制使用。教师就此归纳这一部分提到的环保原则是“reducing减少”,即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接着学生讨论思考“reducing减少”这一环保知识技能的具体内容,以woods、water、air为例,完成表格(见下页表2)。

【设计意图】减少(reducing)这一生态环保方法在文本中并没有明确给出,文中只是给出了实例,对这一方法做了具体的描述,其中的生态环保原理需要学生自主提炼、概括归纳。在归纳总结后,教师要求学生对该原则进行具体化描述说明。完成表格的学习活动具有开放性,有助于学生迁移该环保原则知识技能。

4.深入阅读文本Para 4,概括解释的reusing举措

本环节教师要求学生深入阅读Para 4,回答问题:Why do humans start to use energy from the sun, wind and water?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答案:太阳能、水能、风能是可再生性和环保性资源,可循环性使用。教师借此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生态环保方法“reusing循环”。接着学生讨论思考“reusing循环”这一环保知识技能的具体内容,以the sun、wind、water为例,完成表格(见表3)。

【设计意图】reusing循环这一生态环保方法在文本中并没有明确给出,文中只是列举了一些实例,这些实例对这一环保方法做了较具体解释描述,学生可借此抽象概括出内在的环保原理。教师在引领学生完成归纳总结后,要求学生对“reusing”做进一步具体说明,这一开放性的完成表格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迁移该环保知识技能的机会。在抽象具体可逆性认知学习活动中掌握reusing这一知识技能,将陈述性知识变成程序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