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乡土资源的高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
作者: 邱兆莲
【摘 要】从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蕴、样态、路径三个方面阐述了高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和探索,并以“沛县的特色农业”为例,展开说明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步骤。
【关键词】高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沛县农业;特色农业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50-0067-03
【作者简介】邱兆莲,江苏省沛县中学(江苏沛县,221600)教师,一级教师。
一、意蕴: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和育人价值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内容,且要用不少于课程总课时10%的课时。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学生的基础、体验和兴趣,围绕某一研究主题,以地理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开展综合学习的一种方式。[1]21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综合学习的方式,学习内容可以充分挖掘本地区的课程资源自主设计,[1]22主题情境的选择要符合生活性、真实性、地理性、新颖性和问题性。学习场所可以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将课程内容和学生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在真实环境下学习多学科知识并运用其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2]52-53同时,学生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关键能力的提升,还要关注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必备品格。
跨学科主题学习不仅能够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同时也能促进学科内部知识的结构化,使学生的碎片化知识在解决主题情境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整合,并将知识内化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二、样态: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堂呈现
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要让学生亲历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突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全过程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笔者在高二学生中开展“沛县的特色农业”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现以此为例说明主题选择、设计、实施和评价方面的实践探索,希望能为一线教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参考。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
笔者以家乡的特色农业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情境,以地理知识和方法为基础,以地理学习方式和过程为支撑,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融合历史、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制订以下学习目标。
(1)借助地图和网络查询等,了解沛县的特色农产品,增强对家乡物产的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2)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结合沛县农业图文资料,分析沛县不同乡镇发展特色农业的区位条件,培养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3)通过对河口镇牛蒡产区、安国镇朱王庄西瓜产区和杨屯镇水稻产区土壤的对比,深入了解特色农业发展的土壤条件,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4)结合数据资料和访谈,分析沛县特色农业在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做法,明确生态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尝试为家乡的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增强学生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形成家国情怀。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与内容
笔者所在学校为徐州沛县县城的一所中学,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农业生产有着亲身体验,对家乡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以“沛县的特色农业”为主题,学生感觉亲切,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沛县位于黄泛区平原,是江苏省的农业大县,教学以家乡的特色农业这一独特的乡土资源为学习素材,围绕家乡农业发展变化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探讨家乡的特色农业、特色农业发展的条件和乡村振兴等内容。
以“沛县的特色农业”为主题,围绕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农业区位因素和义务教育阶段乡土地理内容,笔者让学生举例说明家乡环境及生产发展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并尝试用绿色发展理念,对家乡的发展规划提出合理建议,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融合乡土历史、美术、信息技术、生物、物理和化学的实验方法(土壤质地的实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开展和成果的呈现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语文阅读、整理和创作能力。
(三)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形式
任务一:制作沛县特色农产品宣传图。以教师提供的沛县政区图作为底图,自主设计图例,绘制沛县的特色农业(产品)分布图,并添加相关图片和文字,介绍沛县各乡镇的特色农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任务二:对比典型地区的土壤特征。用放大镜观察、手指触摸等方式,对比河口镇牛蒡产区、安国镇朱王庄西瓜产区和杨屯镇水稻产区土壤质地;设计实验分析沙土和黏土的含水性和渗水性,并分析土壤质地与特色农业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报告。
任务三:为沛县特色农业持续绿色发展献良策。调查沛县特色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各镇特色农业生产管理中的科技应用,小组讨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针对沛县特色农业发展的瓶颈,为沛县特色农业持续绿色发展献计献策。
(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过程
本主题学习活动分为3个课时,为方便实地调查和访谈,以学生老家所在乡镇来划分小组。课堂学习之前,学生利用周末实地考察特色农业和开展访谈,并进行土壤采样,教师提前准备实验器材。课堂学习过程(部分内容)如下页表1所示,课堂中教师参与互动,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对小组活动的过程和成果展示进行及时的、精准的指导和评价。
(五)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
结合思维结构评价、表现性评价等评价方式,记录并评价学生在整个主题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主要包含信息收集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地理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见表2)
本跨学科主题学习围绕沛县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整合了乡土历史、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使学生亲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最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靖裕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