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应有效发挥“激励”的促进作用

作者: 耿亚彬

【关键词】正激励;目标;任务;榜样;评价;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50-0085-0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紧紧围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建立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发展性评价机制。“正激励”作为一种对学生的肯定、认可、褒扬、奖赏、信任等具有积极意义的心理倾向,对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问题探究,激励自我超越,激荡评价热情,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拔节孕穗期”具有重要意义。

1.重视目标激励,汇聚前行源动力

教师应基于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制定具体、明确、可测评的教学目标,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向性和激励性。

首先,目标前置,适度解读,激励学生对标学习。教师可以提前将教学目标以文字形式呈现给学生,并作适当的解释说明。将目标前置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在课前将教学目标“广而告之”,让学生心中有数,指导学生根据目标预学;二是在课堂导入时以PPT呈现目标,让学生根据目标自主研讨、发言交流、质疑问难,教师相机点拨,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组织学生开展深层次的学习探究活动。在教学“伟大的改革开放”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设置如下教学目标:能够说出改革开放的进程,分析具体事例,说明改革开放的意义,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思维的眼光去理解“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掌握“基于事实和实证”的科学方法;能够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改革开放的“前世今生”,关注全面深化改革主题下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积极实践和公共参与深化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的理解;能够结合国家运用各种法律手段整顿市场秩序的时政资源,增强法治意识。

其次,目标自设,聚焦问题,激励学生依趣学习。在教师出示教学目标后,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学习兴趣提出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也可以导学案的形式,设计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基础掌握、重点解释、难点突破等,留白“疑难问题”供学生提出,归拢整理学生的共性问题,将其转化为适切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课上共同研讨,激励思考解决。

2.强化任务激励,激发问题探究力

思政课教学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活动型任务强化问题解决的学习激励,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具体问题链接的学习任务群,开展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

首先,重视前置学习,激励问题发现。通过前置性的自主学习,激励学生对学习内容批判质疑和发现问题,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如学生在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大、十八大和十九大主题报告时提出“为什么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问题,教师可以依据课程标准将其转化为教学议题或话题,激励学生挑战自我,从问题分析走向问题解决。其次,基于合作探究,激励问题解决。面对学生发现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探究,敢想敢说、创意创生,将问题整理、分析、分解直至找到问题答案。最后,引入竞争机制,激励学生永不言弃。教师要利用好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恰到好处地运用竞争机制,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发挥个体特长,在组群之间或者个体之间展开理解力、审辩力、论证力和表达力等方面的竞争激励,鼓励学生不放弃,让争先恐后的抢答和展示成为学习常态,以达成教学目标。

3.重视榜样激励,促进典范学习力

思政课教学要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效应,激励学生见贤思齐,学习榜样人物的嘉言懿行。

首先,用好教材榜样。思政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探究的问题,精选了各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正向典型的榜样人物,如雷锋、焦裕禄、张思德等。我们要充分挖掘这些榜样人物的闪光实际,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教学“党的执政理念”,教师可以呈现时代模范张思德的相关资料,让学生阅读《为人民服务》片段,分享心得体会,激励学生提升道德境界,付诸道德实践。

其次,寻访身边典范。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在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贡献的典范人物,通过电视、网络搜索或者调查走访等途径,走近他们,亲近他们,能够激励学生崇真向善尚美。如教学“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教师可以“怎样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议题,组织学生采访长江村党委书记李洪耀,向改革先锋人物致敬,并让学生为其撰写颁奖词,激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使命担当。

4.坚持评价激励,提升发展内驱力

评价作为激励学生追求荣誉、健全人格、提升学业和检验质量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学生诊断、调整、改善学习活动,提升学习效果,对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有重要意义。

具体策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课堂赏析性评价,以评促学,激励学生。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予以点评,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体验到学有所得的乐趣,积极主动提升“整合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重视个体差异化评价,以评励人,鞭策学生。教学要基于学生起点,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被“看见”,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表现与结果进行个性化评价和发展性解读。三是用好作业激励性评语,以评育人,发展学生。通过书写激励性评语,给予学生精准指导,让作业训练成为一个激励学生再学习、再实践的自我教育过程,成为师生对话交流的平台载体,鼓励学生提升学习技能和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徐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