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的“入”与“出”

作者: 韩贤发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核心素养;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50-0087-02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之“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人间词话》有言:“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笔者认为,议题式教学也当有一“入”一“出”之逻辑,“入境”而真学,“融境”而真懂,“悟境”而真信,“出境”而真用,在一“入”一“出”间,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涵育素养,这也是议题式教学所追求的效果与境界。本文结合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八上《诚实守信》一课,探讨议题式教学如何开展。

1.入境·真学:精设议题,入乎其内

“入境”是指教师创设一种宏观的、整体的教学情境并带领学生进入,在此情境中学生能够深入认知和体验。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议题,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这种情境。议题设置应以价值立意为导向,体现课堂学习的价值高度。在议题的“牵引”下,学生进入课堂情境后,可以对课程内容形成初步的宏观认知,激发学习的动力,进而“入乎其内”,达到真学状态。

例如,在教学《诚实守信》一课时,教师首先出示了一则央视公益广告视频《王小聪的生活“小窍门”》,视频讲述了王小聪在生活中的一系列不讲诚信的行为,后来导致其“利益”受损。教师提出问题:“王小聪的‘小窍门’给他带来了什么影响?你身边有没有因诚信而赢得信任的例子或因不诚信而处处碰壁的例子?”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及时总结:“这就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总议题),我们该如何来认识‘诚信’这个话题呢?”教师结合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回答,引出三个子议题:“何为诚信”“为何诚信”“诚信何为”。

2.融境·真懂:巧构情境,沉乎其中

“融境”是指教师在学生思维和情绪达到敏锐和活跃状态后,提供真实而丰富的情境素材供学生认知和体验,并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探究、交流和互动,引导学生逐步走向高水平思考和深层性学习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诚实守信》一课的子议题“何为诚信”时,教师出示了三则材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0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之后,教师提出任务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诚信”这一含义的拓展与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分别从价值准则、道德规范、法律法规三个层面来进行拓展与理解。这里所引用的材料是社会共识或国家法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回答,则更具有说服力和深刻性。

3.悟境·真信:探学明理,得乎其里

“悟境”是指学生在前面“入境”“融境”的基础上,将知识融入对事物的全面理解和整体把握,涵育核心素养并内化于心的过程,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思想的生成和情感的升华。

在教学子议题“为何诚信”时,教师引导学生从个人、企业、国家(社会)三个角度来进行探究;教学子议题“诚信何为”时,引导学生从思想、行动等角度来进行思考,引用相关例子作为情境素材,如信义兄弟(孙水林与孙东林)的故事、立木取信典故等。同时,教师要设置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加强课堂互动,如让学生为信义兄弟写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表演立木取信的故事等。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悟”,从而实现思想的生成和情感的升华。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悟”?在本节课中,教师有不少提问与追问。例如,“你觉得孙东林奔赴千里为亡兄孙水林偿还工钱,值得吗?”,引导学生领悟信守承诺是一种宝贵的人生价值观(责任、担当)。在讲述“运用诚信智慧”时,教师设问:“在尊重隐私和讲求诚信之间,该如何选择?”并引导学生进行现场小辩论,让学生结合具体案例来进行说“理”论“道”,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在复杂社会情境下如何正确处理道德两难问题。

4.出境·真用:学以致用,出乎其外

“出境”是指学生在知识体系形成与知识意义建构的基础上,有所理解和领悟,形成正确价值观与核心素养之后,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创造性地分析、解决具体的现实问题,把所学所悟应用于真实的、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中,学以致用,践行创新。议题式教学应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起来,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在教学《诚实守信》一课时,围绕总议题和子议题,教师带领学生在“入境”“融境”“悟境”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建构、理解、感悟,基本上完成了本节课的相关任务。但是教师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这样说:“我们共同探讨了诚信的含义、重要性和践行策略,感受了许多生活中关于诚信的真实案例,对于我们的成长很有借鉴意义,诚信这个话题值得我们长期探讨。为此,老师还设计了一个‘诚信与你我同行’微项目化学习活动,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就这个话题进行学习和探究。”随后,教师分发微项目化学习活动设计单,并就本次学习活动的项目主题、活动步骤和项目评价等进行了指导和说明。教师要求学生当场组建好项目小组,并围绕“诚信与你我同行”这个活动大主题,确定本小组项目活动小主题,各小组讨论项目活动步骤和项目评价方式等。小组讨论后,由组长进行简要汇报,教师及时点评、给予建议,各小组在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形成本小组的微项目化学习活动计划,教师和学生还约定了下次小组展评、汇报的时间和方式等。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中学)

责任编辑:靖裕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