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下的小学数学拓展教学

作者: 王美玲

跨学科下的小学数学拓展教学0

作者简介:王美玲(1976—),本科学历,高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摘  要] 研究者从跨学科理念下数学教学的基本流程出发,以“人民币换算与计算”的综合实践教学为例,分别从主题、目标、内容、问题与过程设计五个方面着手,借助“购物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开展跨学科教学与分析。

[关键词] 跨学科;购物活动;综合实践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上升为科技的较量,培养多元化的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要让课堂育人的重心回到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要求上。在此背景下,跨学科融合教育势在必行。那么该如何将跨学科融合教育有效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呢?对此,笔者进行了大量实践与探索,本文以“人民币换算与计算”的综合实践教学为例,设计了一个购物活动,与同行交流。

一、跨学科理念下教学设计流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主题式教学机制,跨学科下的小学数学拓展教学主要包括五个环节(见图1):①主题设计,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中心主题与子主题;②目标设计,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标,开展任何活动均要围绕目标进行,可设计总体目标与分级目标;③内容设计,围绕教学主题与目标明确教学内容;④问题设计,此环节可将跨学科内容融入问题中,拓展学生的思维;⑤过程设计,此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环节。

二、具体措施

1. 主题设计

新课标将“元、角、分的认识及换算”等内容纳入综合实践活动中,从这一点来看,说明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不能局限于知识层面,还要学会在真实情境下灵活使用人民币解决购物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创设了一个以“购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按照购物活动的流程设计活动,将“购物”这个核心主题分解成“筹备、购物、应用货币”三个子主题。

2. 目标设计

(1)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会对人民币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积累应用经验;

(2)让学生学会制作商品标签,自主绘制宣传海报,发展创新意识;

(3)经历活动筹备、活动开展与货币应用过程,让学生达到清晰表达与合理应用人民币的能力,对货币产生量感,通过小组合作发展团队意识;

(4)加强与美术、历史等学科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提升学力。

3. 内容设计

如图2,购物活动的内容设计主要从知识与思想方法两个层面着手,为了体现跨学科对拓宽学生思维的影响,笔者将数学、美术、历史学科相关联的内容融入课堂中,以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力。其中,数学思想方面主要涉及分类思想,就是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将人民币分类。

4. 问题设计

本节课的“购物”活动,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亲历活动过程,在活动中思考,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图3,建立问题结构图,将本节课涉及的主要问题一一展示,让课堂探索拥有明确的方向。

5. 过程设计

(1)情境创设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室内创设购物活动情境,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人民币教具。

师(展示人民币教具):大家看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生1:是钱,可以称之为人民币,用来买卖东西的。

师:很好!谁来分享一下在生活中用人民币购物的经历?

生2:我曾经用3块钱在学校门口的文具店买了1块橡皮。

生3:夏天时,我用5块钱在楼下的小超市买过1盒冰激凌。

生4:我用压岁钱给奶奶买了一个价值35元的热水袋,当时售货阿姨找回我5元钱。

师:看来大家的生活经验都很丰富,每个同学都有不一样的购物经历。今天,我们将在班上举办一场盛大的购物活动,大家可以在活动中感受用人民币购物的乐趣。

设计意图:教师以学生熟悉的人民币作为课堂导入的素材,瞬间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购物经历,不仅顺利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还让学生通过对购物情境的回顾,强化对购物过程的认识,为接下来开展活动奠定基础。当教师揭示主题后,学生结合自身的购物经验,不由自主地思考该怎样准备购物场景呢?可以售卖什么东西呢?活动可以怎么开展呢?

(2)活动实施过程

主题活动1:筹备购物活动

①议一议

师:回顾以前的购物经历,若想筹备一个购物活动,需要准备些什么?

生5:需要有用来买卖的物品和足够的钱,关键是要有零钱,因为我有一次买东西就遇到售货阿姨无法找零的情况。

生6:还需规划商品布局,物品应该按照不同区域进行分类摆放。

生7:既然是购物场所,必然少不了店名与广告宣传等。

师:大家考虑得真周全,那我们就一起来布置购物场所吧。

(师生共同布置购物场所)

②认一认

师:既然人民币是购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咱们就先从认识人民币开始学习。(举起人民币教具)请大家观察老师手中展示的是多少元钱,看看哪位学生认识的人民币最多?

(教师展示,学生回答,循环反复,直至所有学生都能快速辨识每种币种)

师:刚刚大家认识人民币的过程展现了非凡的灵活性,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快速辨别人民币的面值?

生8:不同面值的人民币颜色不一样,我是根据颜色快速判断的。

生9:我是从数字来判断的。

生10: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图案不一样,我是观图识币。

生11:我发现面值大的人民币纸张更大些,因此我是根据纸张大小进行判断的。

师:非常好,每个人的角度虽然不一样,但是都应用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分类思想。若让你们将人民币进行分类,该如何操作?分类标准是什么?

学生分别从材质、单位两个角度进行分类,并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明确不同单位人民币的换算方法,比如10元纸币可以换成10枚1元的硬币,100元纸币可以换成10张10元纸币等。

③想一想,说一说

师:接下来,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规划购物活动,并分别从场地、装饰、布局等角度开展分析。

组1:将教室作为购物广场,将不同类型的商品分区域摆放,如零食区、清洁物品区、文具区等,学生分组对应不同的区域来售卖对应的物品。

组2:还可以在教室(购物广场)门口贴上店名与广告牌。

师:很有意思,咱们班一共有48名学生,分成6个合作小组,每组开一间店铺。请大家讨论:若要开展购物活动,你们店铺会做些什么?

这个问题成功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表示第一步要给店铺起个好听的名字,然后准备售卖的物品,并考虑物品的数量、单价等;为提高效率,可以给组内成员分工。经过激烈的讨论,各组展示出五花八门的店铺,比如卖宠物、文具、洗护用品、餐具等;关于小组成员的分工,各组的预设基本一致,即专人负责宣传、收银、盘货等……

整体来说,学生考虑比较周全,模拟得有模有样。

(4)说一说,做一做

师:各组的小店铺都设计得不错,接下来咱们分析该如何宣传你们的小店呢?

生12:可以在小店门口制作一张宣传海报。

(此项活动安排学生课后完成)

设计意图: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开展想象,对开店的筹备工作产生明确的认识。宣传海报的绘制体现了数学学科与美术学科的融合,因为这是一项需要耗费较多时间的工作,所以安排学生课后完成。

主题活动2:设计记录单,实施购物活动,及时总结

师:接下来,咱们就要开展购物活动了,请大家设计1份购物记录单。

学生从自己准备的商品(包含品名、商标、售价、数量)、买卖记录(包含项目、数量、收入、支出、余额)、购物小结等方面开展分析与思考。购物小结:我本来有____元人民币,出售商品获得____元,购买商品花掉   ____元,剩下____元。通过这次购物活动我发现____。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活动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依据具体场景开展购物活动,亲身体验商品的买卖流程,积累人民币应用的经验,这也是体现活动实践性的过程。

主题活动3:货币讲堂

①看看、想想

师:今天我们用来购物的人民币来头可不小,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人民币的演变过程?

(学生摇头,流露出渴望的眼神)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咱们国家货币的发展历程吧!

教师播放微视频,视频主题为中国货币的发展史,展示“贝币—方孔圆钱—五铢钱—通宝、元宝—银圆—人民币”的演变过程,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货币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并针对视频内容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在文化的渗透下,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了深刻的领悟:有的学生表示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微信、支付宝支付是一派新的气象;赚钱不容易,要注意保护个人与国家财产安全等。

②看看、说说

师:我们对中国货币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其他国家的货币是怎样的呢?

生13:我知道美国用的是美元。

生14:欧洲用的欧元,日本用的是日元。

师:大家的知识面还挺广,现在请大家看屏幕(多媒体展示),这是一些国家正在使用的货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思考各个国家的货币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③总结评价

师:通过开展本次购物活动,大家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表示:不仅认识了中国货币发展历程,还了解了其他国家现行的货币;对于日常的购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充分感知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体会了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民币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我们应爱护它。

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想法,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给自己评分。如表1,表现最好为5颗星,依次递减。

④拓展延伸

课后任务:①绘制店铺宣传海报,下节课投影展示,投票评优;②结合自己的购物记录单,给家长分享在此次购物活动中的趣事与感悟;③去超市用人民币购买物品,体验生活。

总之,跨学科融合下的小学数学拓展教学是践行新课标要求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在实际实施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与思考。比如,本节课将历史学科与美术学科融入课堂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能否将更多学科融入本节课进一步拓展教学,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