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问题导向下的探究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

作者: 王会玲

作者简介:王会玲(1980—),本科学历,小学二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摘  要] 以情境、问题为载体构建探究体验式课堂教学,不仅能发挥问题的导学优势,而且能以情境来促进学生个性化体验。研究者结合“字母表示数”的具体案例,探讨情境、问题导向下的探究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 探究体验式课堂;字母表示数;问题情境

新课改下,教育不断发展,教学观念日益更新,教师要建立起与新课改理念相吻合的课堂教学方式。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习者的主体体验,探究体验式课堂教学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探究体验式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倡导通过多样化的教学促进学生思考、探究和体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基于上述思考,笔者探索出以情境、问题为载体构建探究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样,不仅能发挥问题的导学优势,又能以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下面,笔者以“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为载体,进行一次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尝试。

一、教学过程

1. 环节1: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问题1:首先,大家来猜一猜,老师今年多大了?(有的猜测“40岁”,有的猜测“40岁至45岁之间”)

追问1:还有没有别的表示方法,是不是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呢?(字母x)

追问2:为什么会想到用字母x来表示?(因为年龄并不知晓,而数字的表示方法太多,若用字母表示,只需一个字母x即可)

追问3:是否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a、b、c……只要是不同字母都可以)

问题2:这里x所表示的年龄是多少?(因为未知,所以无法确定)

问题3:既然它无法确定,那是否是任意数?请同桌两人一组举例探讨x不可以是哪些数?(讨论后,学生认为不可以是1000,不可以是5,不可以是0……x不可以是任意数,而是有范围的)

设计意图:用字母表示数的概念对于小学生而言抽象难懂,尤其是不同情境中的字母往往还会有不同的范围。基于此,教师在课始抛出了“猜年龄”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逐步明确“字母表示数”的特征。这样的过程不仅沟通了现实生活与代数知识,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通道,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探索,从而为后续高效建构奠定基础。

2. 环节2:深入探究,探寻规律

问题4:下面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老师女儿的年龄,又该用什么字母表示?(用其他字母,如y表示)

追问:为什么不能用x表示?(因为不是同一个人,这样表示会混乱)

问题5:老师的表示方法与你们不太一样,老师用“x-27”表示,它表示的是什么?(学生认为,表示的是老师女儿比老师小27岁。教师提出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仅说出了女儿的年龄,还反映了老师年龄与女儿年龄之间的关系)

问题6:为什么老师会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女儿的年龄?(学生困惑)

点拨1:当老师28岁时,老师女儿几岁?你能写出算式吗?(1岁,算式是28-27)

点拨2:当老师29岁时呢?30岁时呢?又是怎样的算式?(29岁时列式“29-27”,30岁时列式“30-27”)

点拨3:从上述式子你看出了什么?(老师年龄与女儿年龄之间的数量关系)

问题7:请继续在练习本上写10个以上算式,在写的过程中你还想到了什么?(这样的算式太多了;女儿年龄随着老师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且两人相差岁数保持不变)

问题8:观察所写的这些算式,并与“x-27”相比较,有何发现?(根本不用写这些算式,用“x-27”就能表示所有情况;这些算式和“x-27”的意思相同,用字母表示数果然简便)

问题9:大家再来看一看这张照片,这是老师的爱人,他比老师大3岁,你会用字母式表示他的年龄吗?(x+3)

追问:“x+3”究竟可以表示什么?(表示老师爱人的年龄以及他的年龄与老师年龄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表示所有比老师年龄大3岁的人,因此具有一定的概括性)

设计意图:教师以一个话题逐步深入,在猜想和表示教师的年龄后,继而用字母表示教师女儿和爱人的年龄,让学生切实体会字母式的作用不仅是对数量的表示,还是对数量关系的诠释,从而真正感受它的概括性和简捷性。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引领学生在举一反三中感知和体验新知,还能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一举两得。

问题10:上述探究过程我们切实感受到代数的趣味性及字母的独特魅力。那么字母还可以表示什么呢?思考一下:正方形的边长用字母a表示,那么4a表示什么?(表示正方形的周长)

追问1:表示正方形的周长的这个计算公式“C→a×4→C=a·4→C=4a”的变化过程,你有何感想?(越来越简捷)

追问2:表示面积的字母式有何变化呢?(S=a×a→S=a·a→S=a2,也是越来越简捷)

问题11:a除去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外,还可以表示什么?相应的4a呢?请开动脑筋以此为载体编故事。(一本书的价钱是a元,则4a元表示4本书的总价钱;妈妈每分钟步行a米,则妈妈4分钟步行了4a米)

设计意图:教师用问题“正方形的边长用字母a表示,那么4a可以表示什么”来具体呈现a与4a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字母式在公式中的应用,进一步获得对字母表示数简捷性的体验。教师还以自主编故事的问题引导学生切实感受和体验字母及字母式的概括性,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3. 环节3:回顾反思,深化认识

拓展:对于代数学的发展而言,用字母表示数是它的基石,数学家没有停止对它的研究。(课件出示视频古埃及《兰特纸草书》)

问题12:请大家说一说,本节课让你收获了什么?(字母表示数简捷且可以概括具有共同特征的数量关系;字母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还可以表示运算律或公式等;字母表示的“数”可能未知、不确定,但这些数必须有一定范围,且并非任意一个数;很多数学家都在字母表示数的漫长进程中不断努力……)

问题13:回顾并阐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回顾、反思、小结、归纳和提炼,可以助力知识的梳理,促进学生更加灵活、深刻地掌握新知,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感悟与思考

1.彰显数学本质的教学情境是推动探究的源泉

情境是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探究体验式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情境的兴趣,因此,探究体验式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关键。在本课中,教师基于“猜年龄”的情境开展和推进教学,不断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探究、体验和领悟字母表示数,促进学生思维朝着深度和广度进阶。

2.问题的层递性与开放性是促成体验的根本

不同年龄及知识背景的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关注问题的层递性和开放性,力争逐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探究,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和深度探讨,让学生形成对新知独特的感知、理解和体验。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探究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以情境、问题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不断助推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生成个体体验,形成对新知的深刻理解,促进核心素养的自然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