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英语 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化设计

作者: 汤敏

新课标下小学英语 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化设计 0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教师要以单元教学目标为统领,组织各语篇教学内容,规划系列教学活动,实施单元持续性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构建对单元主题的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素养。由此可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大单元教学已成为重要趋势。基于此,本文结合At the snack bar这一单元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1. 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依据,而且综观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可以发现,每个单元的内容编排都紧紧围绕着一个主题。因此,教师在基于新课标开展大单元英语教学时,可以先分析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为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

以At the snack bar为例。本单元最主要的模块为Story time、Fun time、Cartoon time、Sound time、Checkout time。对比总结几个模块,可以发现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知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有关于食物和饮品的词汇,比如hamburger、noodles、rice、sandwich、coffee等等;另外一部分是点餐时的日常用语,比如“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What about you?”,“Anything else?”。结合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新课标有关学生的发展要求,笔者制定了这样的单元探究目标:

(1) 能够听懂、会说、会读本单元中有关食物类的词语,提升语言能力素养;

(2) 能够听懂、会说、会读本单元中点餐时的日常用语,提升语言能力素养;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单元中的文章,并能够灵活地运用日常用语进行点餐,提升学习能力素养;

(4) 能够通过搜集资料,对比国内外饮食的差异,提升文化意识素养;

(5) 能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思维品质素养。

这样的教学目标不仅涵盖了教材内容,也贴合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明确探究目标的指引下,学生的探究也更具有针对性,探究效率和质量都可以获得有效提升,最终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2. 细化探究任务,组织小组合作

基于新课标开展的大单元教学,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升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大单元英语教学中,可以基于教学目标细化探究任务,组织小组合作,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探究机会,充分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At the snack bar这一单元的探究中,笔者就结合探究目标,设计了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究任务:

任务一:整合本单元中有关食物的词语,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读音,借助图文结合和自然拼读的方式,掌握这些词语的含义和读音;

任务二:整合本单元中有关点餐的日常用语,小组学生尝试利用这些日常用语设计对话情境,进行对话练习,熟练地掌握点餐的日常用语;

任务三:对比Food和Drinks部分的词汇,看看在表达上有什么区别,将其整理出来;

任务四:适当推展延伸,结合自己的兴趣,借助网络搜索其他食物的英语名称和点餐的日常用语,累积更多的素材;

任务五:结合饮食文化,对比和了解国内外在饮食方面的差异。

在这样细化的任务中,不仅明确了学生要探究的内容,还有一些方法上面的指导。这样,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也不会觉得过于困难,甚至还因为一些学习方法提高探究质量。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深刻,核心素养也就可以得到提升。

3. 鼓励成果分享,实现思维碰撞

每个小组的探究侧重点不同,探究成果也会出现差异。教师在基于大单元开展英语教学时,就可以鼓励小组学生分享探究成果,促进各小组的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角度的拓宽,进而提升思维品质。

例如,在At the snack bar中探究点餐日常用语的时候,有的小组就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特征:其实“What would you like?”, “What about you?”, “Anything else?”这三个询问的句子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只有先问了别人“你喜欢什么?”,后面才可以省略式的询问“你呢?”,“还有其他的吗?”这就给予了其他小组启发:除了点餐的时候可以这样省略之外,其他时候是不是也会出现这样递进式的省略用语。这就拓宽了学生的探究思路,同时也点燃了学生的好奇心。另外,像在探究“Food和Drinks部分的区别”时,有的小组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般提到饮品时,前面都会用“a cup of”, “a glass of”修饰,但是“hamburger”, “sandwich”前面直接用“a”就可以了,这是为什么呢?在该小组的提醒下,其他小组的学生也开始注意这一问题,并深入探究了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相关知识。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的探究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延伸。这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产生了积极意义。

4. 借助评价引导,优化探究质量

因为在大单元英语教学中,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而考虑到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尚不成熟,积累的经验也有限。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可以借助评价对学生进行引导,优化学生的探究质量,落实因材施教的理念。

例如在At the snack bar中有一个任务是让小组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练习点餐的日常对话。其中有一个小组在分享创设的情景时,自主进行了拓展延伸——在服务员询问“What would you like?”时,客人回答自己想要的食物并不是教材中的食物名称,而是在搜索资料后切实结合自己兴趣的食物名称:“I’d like steamed bread.”另外,该小组的学生还解释了“steamed”的含义:因为这个词汇最基础的词根就是蒸汽“steam”,馒头是蒸出来的,所以从这一词汇演变而来。面对该小组适当的拓展延伸和灵活应用,笔者就进行了表扬,并鼓励其他小组也可以这样灵活地将拓展知识和课本知识融合在一起。这样的评价不仅让小组学生更加自信,也为其他小组的学生开阔了思路。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的探究质量也会获得提高。当然,除了这样的评价之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小组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或开展小组间的互相评价。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汲取优秀的探究思维,修正自己在探究中的不足,最终有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

5. 适当拓展延伸,深化探究内容

因为大单元教学往往是基于一个主题,目的是让学生建立整体认知。教师在基于新课标开展大单元英语教学时,就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促进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其实,像前文中笔者设计的At the snack bar中“结合自己的兴趣,借助网络搜索其他食物的英语名称和点餐的日常用语”“结合饮食文化,对比和了解国内外在饮食方面的差异”这两个任务,就是拓展延伸。为了使学生切实在拓展延伸中提升学习品质,这一拓展延伸就不能简单敷衍,可以设计一些主题活动,深化学生的探究。例如在“结合饮食文化,对比和了解国内外在饮食方面的差异”这一任务的探究中,笔者就设计了“中外饮食文化”主题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有两个交互的场景:一个场景是中国人去到国外的餐厅进行点餐,一个场景是外国人来到中国餐厅点餐。在这两个场景中,扮演服务员的学生就需要为客人介绍相关菜品背后的故事,也需要介绍相关的点餐程序和用餐礼仪。交互式场景的创设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也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掌握了其他方面的知识。这对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产生了积极意义。

6. 利用思维导图,统整知识结构

在大单元英语教学中,统整知识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建立整体的认知。因此,在At the snack bar这一单元的教学中,笔者也引导学生建立了思维导图。在本次思维导图的建立中,笔者先提供了基础导图:

各小组的学生需要在这一基础导图上进行发散,比如在“food”部分,总结教材中出现的食物,和在拓展延伸中所搜到的食物名称。每个小组可以结合小组探究成果进行发散,在发散完毕之后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多屏分享”功能在班级中分享和交流。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系统、整体的认知,在之后的复习中也会事半功倍。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其实也是引导学生梳理思维的过程,最终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和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本文从明确教学目标、组织小组合作、实现思维碰撞、优化探究质量、深化探究内容和统整知识结构六个角度,就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优化路径进行了探索。基于大单元开展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从整体的视角认识英语,学习英语,同时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对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希望本文的几点想法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思路,促进大单元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最终使学生在英语探究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范苏慧. 基于大概念的小学英语单元教学设计——以“Howdoyoufeel?”单元为例[J]. 学园, 2023,16(32):57-59.

[2]张菊华. 基于思维导图进行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J]. 小学生(上旬刊), 2023(11):1-3.

[3]马沁怡. 大概念视角下小学英语单元教学的重构策略[J]. 小学生(上旬刊), 2023(11):40-42.

[4]陈丽红.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的语篇解读策略[J]. 西藏教育, 2023(10):22-26.

[5]朱婧婧.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J]. 教育界, 2023(29):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