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IT技术加持下的初中英语教学

作者: 侯梅玲

浅谈IT技术加持下的初中英语教学0

当今世界风云变化,科技日新月异,IT信息技术对我们的教育内容与方法策略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已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之一。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正处在不断快速变革中,基础教育作为有意识影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实践活动之一,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各种知识的讲授,还更应育人为本,科学地整合优化资源,聚焦受教育者的情绪价值和效度,方能真正向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靠近。

1. 英语课堂教学的情绪价值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到:“引导学生乐学善学”  “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是否‘喜欢学’,以及是否知道‘如何学’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多感官参与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意义,通过感知模仿,观察,思考,交流和展示等活动,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

还强调了“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抱有合理期待,让他们获得积极学习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教师的信任,健康、自信、阳光地成长”。所以,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习者的不同特质和个体差异性,尤其是语言类,从课堂内容到教授方法方式都应有意识地提供情绪价值,因为高度内卷的英语学习,从一线的机构到各校的日常教学,都是对弱势群体的身心折磨。

人民日报的健康时报等部门曾发布过《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其中数据令人震惊。

通过上述数据,我们不难明白英语新课标为什么要强调本学科的情绪价值和学生的个体差。

英语学习中的个体差异常常会涉及到下面几个方面:

1.1学生生活的地域因素差异

这种学习差异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地域差”的差距,是客观存在非个体主观能动性所致的。

自古至今,社会经济都会制约教育发展的速度、结构变化和内容手段,即便是同一省份,同一市区,经济和教育发展很不均衡,各地各校的师资配备力量和教学条件也参差不齐,所以教育名区名校效应是越演越烈,也因此逆推了系列义务教育的相关政策的不断变革,划片入学,中考指标分配生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大多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均已实施分配生“校额到校”或“指标到校”,将示范性高中指标均衡直接地分配到区内各个初中,力求全覆盖。并且,这个政策也在不断调整优化,例如武汉,2024年之前的分配生,其所在批次属提前录取,获得分配生资格的学生,可在其报考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下30分(含30分)录取,但不能低于示范学校最低录控线。而今年则是指标落实到校,招录分配生的省级示范高中必须拿出招生总计划的50%,按照每个初中学校的应届毕业生总人数来确定每个学校的分配生名额。录取时,各校从高到低依次录取,录取最低控制线为公办普高录取资格线。显而易见,该政策对薄弱初中相对友好,竞争由校校之间转到了校内生生之间,会对薄弱学校的发展起到较大推动作用,促进公平教育,进一步遏制热潮汹涌的择校风。希望不久的将来,英语学科的地域差会随之不断缩小,那些由此而带来的在校的消极情绪体感也会相应减弱。

1.2学生自身的主体因素差异

一般而言,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弱势科目必定有英语学科的一席之地,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地域差距外,学生主体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1)家庭的重视与否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3-6岁这个年龄段是孩子学习的最佳年龄段。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好奇心大,模仿能力强,接受能力快,所以很多家庭都起步早,从幼教班都开始听力、单词、阅读、口语、写作全方位强化。大多英语成绩不如意的学生,几乎都是小学阶段就出现了较大问题,到了初中衔接不上,渐渐地分化越来越大,要么愈来愈优秀,要么是在中考压力下痛苦挣扎,直至破罐子破摔完全放弃。

(2)英语课程特色所致

《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结构中,提到“要充分考虑学习条件,学习时限和学习经验等差异”,“建立循序渐进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分级体系。

从这个要求,我们就可以明晰英语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需要坚持不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积累的过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一蹴而就,意志力自制力不强的孩子都会被淘汰。

1.3情绪价值与动力

英语学科特色决定了该学科的琐碎繁多和持久性重复性记忆。一般而言,在英语学习中,除了小升初是个明显的两级分化阶段外,初中七八年级的日常学习更是要特别关注,因为我们的初中义务教育的受众是13-15岁之间,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希望被同学喜欢或能够被尊重,但抗挫折能力较差,自我的管控能力较弱。在学习中,特别是英语课堂学习中要输出大量的语言描述,口音句式等错误以及成绩的暂时落后,都可能会让孩子们处在困苦之中,从而失去持续学习的兴趣动力,一旦孩子们在七八年级跟不上,九年级赶上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

以下是笔者在某较薄弱学校追踪的三届英语中考升学率数据:

所以,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情绪价值,研判学情,使用IT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缩小地域差异和个体差异,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个英语教师必须研究的日常课题。也是提高英语成绩的法宝之一。

2. IT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终身学习与日俱进开拓创新的年代,没有谁能比教育工作者们更能体会到IT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重要性了。它不仅涵盖了学习时间的长度,还拓宽了学科之间互相融合的深度与宽度,使我们的知识体系更全面科学更有效度。

2.1教学资源整合优化

全球一体化,信息技术爆棚的大时代,我国的英语教学从教材内容到教学手段都在不断完善进程中。2024年的9月,初中小学即将使用的英语教材均已改版,词汇量和阅读比重都有所上升。2022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也提到“推进信息教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重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英语课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英语课程教育学的支持与服务功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大家都知道,非母语的英语教学基本不能脱离特定语境的创设而展开。所谓语境,简而言之就是语言行为发生时的场合或环境。因此,语境既有上下语境,还有社会背景语境、文化习俗语境等,更有模拟较真实的自然语境,而这一切都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从较抽象的想象真真切切走进了我们的教学现场,教师依托课本,在大数据的帮助下,通过多个即时的网络资源的优化筛选,择取更贴近自己班级学情的PPT、音频、小视频、微课、投影、电影等,全方位地面向有差异的个体,既能因材施教又能因才施教,使得我们的英语课堂呈现方式更加绚丽多姿,孩子们乐学才有持久兴趣。

例如人教版Go for it教材中,出现了很多中国文化元素传统节日,这些阅读材料篇幅都较长句子结构也较复杂,如果仅仅是传统的文字处理,提问——阅读——答题,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很快就会放弃,而加入了动感的画面和声音后,沉闷感一扫而光。下面以七下Unit 6 Reading为例。

本篇阅读和我国的端午节有关,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海外学子的思乡之情。借助先进的IT技术,孩子们在介绍端午节的英文版小视频中,看到了最直观的the Dragon Boat Festival,make Zongzi,watch  the boat races,还欣赏了有中英文字幕的咏物名作《橘颂》歌曲,声光影的完美融合,课堂氛围踊跃积极,轻松愉悦。这才是我们该有的学校教育,不以压抑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代价来提高升学率,而是通过精心整合优化教学相关资源,给予他们积极健康的情绪价值体验,提高效度构建美好未来。

2.2校园教学互动平台

IT技术对学科的支持不仅局限于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还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学平台。

(1)电子白板

以笔者目前常用的希沃白板为例:

教师课前可以上传备课资源,也可以直接在上面修改备课资源。课堂教学时可以随时插入切换相关音频和视频,并且板书精美。这种先进的教室交互电子白板不仅可以灵活使用各种授课资源,而且无粉尘,授课便利高效,还兼顾即时管理班级,反馈迅捷。比如学生可以跟着音频复习预习词汇,也可以跟着音频检查听写。学生上课时的习作答案或家庭作业都可以拍照上传或投屏,有的放矢更直观,针对性极强。

(2)远程教学平台

远程教学平台现在发展迅捷,种类繁多,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跨越时空,只要有网络,时间和空间距离都不是问题,参与者可以同步在线学习,也可以后期回放细看研磨。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有突发事件,学生不能进行学校课堂学习时,是一种及时有效的补充手段。

例如,疫情期间大规模的网课,电脑+手板,就是在线课堂教学的标配,在那些惊心动魄的日子里,钉钉,腾讯课堂,QQ课堂等平台,让我们看到了IT科技在基础教育中发挥的巨大力量。

2.3校外自主学习的辅助效度

良好的课后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查漏补缺,还能养成孩子的自律性。除了参加校外补习班托管班,很多家长还会为孩子选一些IT技术产品。如,免费或收费的英语学习网站,从知识点的讲解到各种做题的训练、技巧,应有尽有。

再如,App类,覆盖听说读写,划分精细种类繁多,按需所求一目了然。

甚至是AI智能学习助手。这类新型的人工智能,针对性更强,学习辅导也更个性化具体化。

总之,科技的更新迭代与创新,离不开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发展也需要科技的加持,二者相辅相成。所以IT技术在英语学科的广泛应用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