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中职英语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

作者: 朱玲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是中职教育的基础性学科之一,英语知识技能学习对学生未来就业发展至关重要。2020年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的任务目标进行了调整,强调英语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新课标强调了思政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已经成为英语课程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研究新课标背景下中职英语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有积极意义。本文针对中职英语课程中思政教育的融入策略进行了探索,旨在提升英语课程中思政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中职英语课程中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

1.1思政教育在中职英语课程中被忽视

思政教育对学生思想行为发展、三观构建有积极作用,但是在当前的中职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大多处于被忽视的状况。

一方面,教师在开展英语课程教学时,通常将教学重点放在英语知识传授以及语言技能训练方面,侧重英语听说读写教学,希望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在未来的就业中具备更强竞争力,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对思政教育不够重视,认为思政教育有专门的思政教师负责,自己不需要额外开展思政教育,因此对其有所忽视。

另一方面,中职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完成英语课程学习目标已是困难重重,教师教学难度较大,因此很多教师不愿意开展思政教育来增加自己的教学负担,导致思政教育被忽视。

1.2中职英语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不足

中职英语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教师专业综合能力直接影响到思政教育的效果,当前很多英语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的能力存在不足。

一方面,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比较陈旧落后,仍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对教育改革、新课标的目标任务了解不够深入全面,没有认识到思政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对思政教育融入学科教学这一趋势认知不清晰,无法指导思政教育科学开展。

另一方面,有些英语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挖掘整理思政资源的能力不足,思政教育的方法手段也比较单一,不能科学有效地向学生传授思政教育内容,思政教育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1.3中职英语思政教育资源不够丰富

要保证中职英语课程中思政教育有效融入,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当前中职英语课程中思政资源有所欠缺。

一方面,中职英语教材中思政教育资源不多,教材内容更侧重英语基础知识、应用技巧等内容,虽然也包含一些西方文化内容,但是思政教育资源不够鲜明和丰富,影响了思政教育的开展。

另一方面,教师对思政教育资源的挖掘探索不足。英语教材是思政教育开展的主要依据和出发点,对于教材中的思政资源,教师没有深入分析、挖掘和利用,与此同时,很多教师对于从外部渠道中搜索思政教育资源缺乏意识和能力,由此导致思政教育资源比较片面和局限,不利于思政教育质量提升。

2. 新课标背景下中职英语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

2.1深入挖掘并搜集思政教育资源和素材

在中职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和素材是不可或缺的前提保障,英语教师要重视从不同渠道挖掘和搜集思政教育资源,促进思政教育顺利开展。

首先,从中职英语教材中挖掘思政元素。中职英语教材涉及生活、娱乐、体育、饮食等各个方面,其中蕴含不少文化、历史、精神方面的元素,是开展思政教育的良好素材,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挖掘英语词汇、主题、课文等背后的思政元素。例如,在学习“Family”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从尊老爱幼、关爱家人方面开展思政教育;学习“Sports Are Good for You”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挖掘其中永不放弃、坚忍不拔的体育精神作为思政教育素材;学习“School is Interesting”单元时,课文涉及学校生活、未来职业选择等,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出发融入职业规划、职业精神、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政教育。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时要时刻树立思政教育理念,有意识、有目标地挖掘思政教育素材。

其次,教师要借助外部渠道挖掘思政教育素材。除了从英语教材中挖掘思政教育素材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新闻、书籍等搜索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政教育资源,例如,在学习“We have only one earth”模块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搜索自然环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然后融入保护自然环境方面的思政教育,有效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2.2创新中职英语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方式

随着新课标的制定实施,有的教师开始尝试在中职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但大多都是采取灌输式的口头教育融入方式,再加上中职学生本身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很多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排斥情绪,因此创新思政教育的融入方式迫在眉睫。

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融入思政教育。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思政教育内容通过立体生动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展示出来,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文化,从而提升思政教育效果。例如,在学习“What’s your travel plan?”模块时,教师可以借助旅游这一话题引入对我国自然风景、名胜古迹的介绍,运用多媒体播放我国的自然风光,如高山、沙漠、河流、森林等,还可以播放名胜古迹,如长城、故宫、秦始皇兵马俑、园林等,在介绍各种风景的时候还可以融入当地风俗、文化的介绍,通过视觉、听觉多个角度的融入,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思政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进去。

其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融入思政教育。有的学生对思政内容理解感悟不深,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在合作交流中了解更多思政内容,例如,在学习“Enjoy the festivals”模块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探讨节日中有哪些活动、习俗等,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交流等获取信息,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了解了节日文化的内容,能够很好地培养他们文化自信,实现思政教育融入。

2.3设计实践活动深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成果

新课标背景下思政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规范学生的言行、思想和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思政教育的融入不能只局限于理论方面,还要通过实践活动深化对思政的理解,践行思政教育内容。基于此,教师要设计各种实践活动来深化思政教育的成果。

首先,校内实践方面。教师可以组织演讲、征文、表演等活动,要求学生将所学思政内容融入作品中,如开展红色主题的英语演讲、传统文化正文、文明行为表演活动等,加深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理解感悟。例如在学习“We’d like to check in”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情景表演活动,安排不同学生分别扮演Hotel service staff和Residents,然后客人提出不同需求,酒店服务人员提供服务,如“What can I do for you?” “I want hot water.”等,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内涵,深化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理解。

其次,校外实践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公益活动,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活动结束要求学生用英语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在提升英语能力的同时深化德育认识。例如,在学习“How can I get to the museum?”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设计“How to visit a museum”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将去博物馆的路线、工具、参观顺序、参观内容、文化内涵、参观感受等写成参观报告,学生在写作过程年中会对我国的文化产生自信和自豪感,德育教育实现良好融入。

2.4提升英语教师融合思政教育的专业能力

新课标背景下,在中职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对教师专业能力要求较高,教师需要具备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两方面的专业能力,而当前英语教师普遍在思政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学习和提升。

首先,中职学校要加强对英语教师的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学校可以在会议、教研活动中带领英语教师学习和解读新课标,使教师坚定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认识到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和必要性,进而从思想上重视思政教育,转变教学理念,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承担起思政教育的责任。

其次,中职学校要定期组织英语教师参加思政教育专业培训,学习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教育方法等,从而更科学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制定思政教育计划和方案,例如,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侧重相应的思政教育,如机械类、制造类专业侧重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方面的思政教育,销售类专业侧重诚信、职业素养方面的思政教育,由此不断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总之,新课标背景下,中职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教育改革的要求和趋势,对中职学生全面发展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英语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从挖掘思政资源、创新融入方法、组织实践活动、培养专业师资等方面促进思政教育的顺利融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 考 文 献]

[1]陈超, 田芳. 立德树人背景下思政教育融入中职英语课堂路径[J]. 安徽教育科研, 2022(33):23-25.

[2]章巧兰. 中职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 校园英语, 2022(35):66-68.

[3]何燕莉. 课程思政意识渗入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J]. 校园英语, 2022(02):62-64.

[4]申恒芳. 中职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 中学生英语, 2022(16):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