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意义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跨学科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作者: 李生敏当前阶段,大部分高中英语教师已经深刻认识到主题意义背景对高中英语跨学科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影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有部分教师将主要的教学精力投入到理论知识的教学中,缺乏对主题意义背景的深刻理解,导致教学工作存在着课时割裂、教学碎片化等现象。在这样的影响之下,学生无法对主题意义背景下知识体系的有效构建,直接影响了自身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对主题意义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跨学科单元整体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1. 主题意义背景概述
主题语境是英语课程教学工作的重要要素,包括人与自我等方面,直接体现着学科的育人价值,为高中英语学习提供了具体的语境。而主题意义背景,则为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学习什么”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并且根据单元教学中的具体语境情况进行教学任务的调整,影响到学生的高阶思维的发展,在根本意义上有效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2. 主题意义背景下高中英语跨学科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意义
主题意义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跨学科单元整体教学工作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围绕着单元整体,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分析,实现各项知识内容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在此基础上,该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还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新旧知识的有效整合,建构起连贯、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挖掘,探究教学内容背后的真实情感。
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而高中英语教材内的知识取材较为广泛,其具体的教学内容往往涉及到多个学科,为学生打开了世界之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主题意义背景的应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跨学科知识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在跨学科单元整体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首先明确所学单元的主题意义,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实现对主题知识的构建,进一步帮助学生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保证学生能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除此之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现阶段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主题意义背景下高中英语跨学科单元整体教学工作的开展,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中实现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掌握其他学科的基本技能,实现知识面的扩大,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例如,高中英语中有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讲解,跨学科单元整体教学中,学生能够学习到人体生物学的知识,还能够更加科学地看待我们的身体,了解各种疾病的主要危害,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为卫生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除了对学生方面的具体影响,主题意义背景下高中英语跨学科单元整体教学工作的开展,还对高中英语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以及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为了能够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则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需要深入研究英语学科知识,还需要了解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丰富,同时也为教师的今后成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 主题意义背景下高中英语跨学科单元整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主题意义背景下高中英语跨学科单元整体教学工作的开展,已经彻底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高中学生的跨学科学习以及单元整体知识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在该模式下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
跨学科单元整体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已经具备了对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但是在实际的发展中,由于高中英语教材涉及内容较为广泛,教师若想将所有的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则需要浪费教师巨大的精力,加重了英语教师的负担。不仅如此,跨学科单元整体教学并非是将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是需要确保其他学科的知识与英语教材的内容能够自然衔接,实现有效的融合与拓展。但是不同学科的知识之间的共性特点不明显,实现有效衔接仍然具有很大的难度。高中英语跨学科单元教学中,英语学科是重点内容,为实现不同知识的结合,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并对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调整以适应英语教学,但是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还是有待提升,这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在学生方面,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课程讲解,而缺少主动探索的欲望。当教师进行跨学科单元整体教学中,部分学生往往只是对英语知识部分进行专心听讲,而忽视了教师对跨学科知识的讲解部分,认为该部分只是教学内容的拓展,并非学习重点。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能够对跨学科单元教学引起重视,但是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来回切换,导致学生极为不适,甚至影响了英语教材知识的学习。这种状态之下,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下降。
最后一点,整体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存在漏洞,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评价工作中,仍然只是纸质试卷的测验,缺少了对学生进行跨学科能力的检验,教师无法充分了解到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无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而教师虽然注重跨学科单元整体教学工作的开展,但是由于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教师也无法真实了解学生对于该教学模式的态度。另外,学校部分也并未有专门针对教师进行跨学科单元教学能力的评定,导致该教学模式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4. 主题意义背景下高中英语跨学科单元整体教学优化策略
4.1梳理单元主题知识,注重跨学科融合
高中英语教材涵盖内容较为广泛,将其单元主题知识进行梳理,实现跨学科知识的融合需要教师深入了解教学内容的主题内涵,合理查阅其他学科的知识,寻找不同知识之间的共同点。
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Human Biology为例,其内容主要涵盖了科学与生活内容,涉及大量人体生物知识,单元中由8篇内容共同构成,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实现对Human Biology的理解。教师在进行知识梳理中,将“生物学的范畴与意义”作为基础讲解内容,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适当与生物教师进行交流,为提升学生的关注度,英语教师可以将课程当下学习的生物知识点进行穿插,确保与学生产生共鸣。而在“流行病的定义”知识讲解时,教师则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将多种流行病的英文单词以板书的形式展现,让学生了解整个流行病发展史,并且实现英语词汇量的提升。而在本单元的最后,关于“传统中医”方面的介绍部分,教师则可以将中国传统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等进行知识内容的穿插讲解,同时深刻描述中医的功效,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中,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实现民族自豪感的提升。
4.2以学生为主体,提炼跨学科单元中的大、小概念
高中英语跨学科单元整合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深刻影响,导致部分学生不适应现有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需要注重以学生为主题,将单元中的各种概念进行深刻提炼。
还是以Human Biology为例,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每个学生对于该教学模式的态度,改善与学生的关系,通过多媒体技术对“生物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为课程导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推荐相关的生物学著作供学生阅读,例如达尔文的《进化论》,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资料,查找参考书籍。教师不需要对整个活动内容过多干预,但是需要做好科学引导,定期组织专门的答疑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开拓视野,同时针对学生的特点,教师做好细致讲解。
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提炼跨学科单元中的大、小概念,通过寻找各篇幅之间的主题意义关系,可以整合为以下的内容:认识生物学,关注生物学价值,科学分析生物学技术发展三个小的概念。由大到小的概念设置,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实现有效的理解。其中前4个语篇内容属于对生物科学的了解,第五篇和第六篇属于关注其价值,最后两篇是生物科学技术。而总的大概念是生物科学的认知与思辨。学生在了解各概念的基础上,能够通过理论学习,实际应用以及探究创新等进行活动整合,进一步提升学习质量。而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准确掌握生物学知识,打破了语言限制,相当于实现了“学科转换”。
4.3优化整体活动设计,确保评价体系完善
单元整体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师生有效配合,教师优化整体的活动设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在整体的参与中能够实现知识迁移,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活动设计并非一成不变,教师更需要做好把控,制定完善的评价体系,教师科学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也能够将知识进行有效的反馈。
以Human Biology为例,教师可以设置3个活动。
活动1. 该活动主要是对人体和大脑知识进行讲解,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以扮演专家和教师的角度进行问答环节的开展。而活动1的部分正好与上文中的小观念1相吻合,确保知识的连贯性。
活动2. 将克隆技术与流行病知识进行拓展,通过论坛、辩论赛等活动,将两个内容的“争议点”扩大,并提升学生的安全卫生意识。该部分与小观念3中的内容相同,学生通过分析,形成理性的科学观。活动3,将中医知识制成英文手册,让外国人能够短时间实现对中医的了解,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这一部分正与小观念2中的目标相同,进一步扩大中医的影响,探究中医的应用价值。
活动设计是教学工作的外在表现,在活动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深入观察,并在适当时刻抛出问题,或者现场提问,考察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不仅需要注意到学生的能力,还需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思维模式,通过综合性分析,实现对学生的全面了解。而在活动结束后,教师更需要与学生进行专门的座谈会,让每个学生简短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教师进行意见整合,为后续活动调整提供依据。
5. 结语
综上所述,主题意义背景下高中英语跨学科单元整体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兴趣提升并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以单元主体为出发点,关注教学语篇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个人观念的提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做好层次递进,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