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大数据的初中英语“教、学、评”教学策略
作者: 赖汀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呈现出了更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学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主体。借助大数据的分析教师会客观地了解学情,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本文主要探究了基于大数据的初中英语“教、学、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融入到大数据情境中,主动思考,体验“教、学、评”的过程,在参与中提高课堂效率,落实学科素养。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妥善处理评价和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推动“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施,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借助大数据的“教、学、评”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探究环节中,通过主动体验的方式实现精准教学。教师会结合学生的实际调整教学步骤,优化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落实核心素养。通过大数据的诊断分析,课堂的动态性增加了,会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潜能,提高学校效果。
1. 精准“教”,提高课堂针对性
1.1课前分析学情,从实际出发
大数据背景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束缚,改变教师凭借经验指导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课前分析学情,针对性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调查学生的学情,也可以通过作业检测或者是试题测试了解学生的学情,通过平台自动生成的数据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做到针对性教学。教师可以通过QQ群,钉钉群,微信群与学生沟通,也可以通过问卷星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技能。或者是通过测试的方式让学生填写答题卡,通过读卡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正答率”,明确哪道题错了,清楚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情况。教师课前做好学情分析,课堂讲解的针对性会更强,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英语高效课堂。课堂教学之前,教师了解学情,针对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课堂教学很适合学生,促进学生感觉到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很多。教师讲解的正是自己的知识盲区,促进学生关注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教师了解学情做到了精准化教学,会促进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1.2课中创设情境,去激发兴趣
在信息技术支持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视频、音频、图片等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到情境氛围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具有声行并茂的优势,它可以短时间内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促进学生产生学习欲望。例如在学习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3 Topic 2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视频,呈现出不同职业的人以及他们的工作场所,通过视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让学生思考他们所知道的职业,了解的工作。情境中学生会主动思考,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究,感受不同职业的工作特点和工作环境,产生学习兴趣。融入到情境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teacher, worker, doctor, engineer, farmer等不同的表示职业的词汇,也会主动联想,考虑到与不同职业相联系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学生还会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家人的工作进行表达,在情境中主动思考,探究语言知识的表达,提高学习效果。当学生掌握了知识后,教师还可以进行课堂检测,通过希沃白板中的“课堂活动”中的“知识配对”,“超级分类”,“分组竞争”等小游戏的方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游戏活动的趣味性较强,会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推进了课堂的高效学习。
2. 主动“学”,发挥主观能动性
2.1自主拓展资源,延伸课堂
新课改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和课堂主人翁精神。为了使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探究知识,总结规律,建构出系统而完整的知识框架。学生在主动加工中会内化知识,成为学习主体,达到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引导学生主动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数据材料,鼓励学生主动积累,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料。网络平台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学生在这里可以得到很多他们需要的知识,开阔视野。例如在学习“I have a small nose”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描述人物外表的表达方式,课堂中学生可以掌握一些描述人物外观的词汇,如face, mouth, eye, hair等,或者是描述性的形容词,如big, small, wide等。教师在课下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拓展,积累更多的形容词,鼓励学生写一些简单的句子,如“他长着一双大眼睛。”,“他的鼻子很长。”,“她留着长头发。”等。有了网络的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是可以完成这些任务的。在主动加工中学生还可以开阔视野,搜集更多描述人物形象以及人物特点的词汇和句型。在主动加工中学生也会牢记I have... She has...句型,明确have, has在用法上的区别,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2.2主动分析素材,深入挖掘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敢于放手,给学生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通过大数据的帮助,学生会得到很多相关的学习材料和学习素材,教师要鼓励学生围绕着这些素材主动加工和分析,在逻辑思考和推理判断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学生通过对素材的深入挖掘和思考就会感受到其中的规律,形成自己对语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学习“Where are you from?”时,教师借助大数据的帮助为学生提供微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在观看中会了解询问他人姓名、国籍等的表达方式,也会掌握China, Canada, America等词汇,实现学生在探究中内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微课短小精悍,以动画的形式出现,声行并茂会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围绕着知识主动挖掘,积极思考,在探究中掌握语言知识。学生围绕着微课探究,融入到微课情境中,进行个性化学习和探究会理解知识,内化认识,成为学习主体。大数据的帮助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和自主学习机会,有利于学生在这里加工语言知识,总结语言规律,通过模仿和实践的方式获得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语言能力。
3. 客观“评”,突出反馈差异性
3.1针对测试数据评价,即时反馈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中,课堂评价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课堂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拨,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表扬学生的闪光点和优势。在大数据的帮助下,教师可以获得客观数据,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学习一般过去时的语法知识后,为了了解学生对动词过去式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专项检测,让学生通过“智慧教室”软件中的IRS系统,把学生的选项反馈给教师,促进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数据展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哪个知识点存在问题,掌握学生在动词过去式拼写上存在的易错点和易混点。例如有些动词在变成过去式时是直接加ed,有些需要双写最后一个字母之后加ed,还有的是不规则变化,需要学生单独记忆。例如run-ran, swim-swam, go-went等。通过数据的反馈,教师会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做到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实现精准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大数据的帮助建立错题集,将学生出错较多的试题进行系统化整理和归纳,带领学生经常性地练习和巩固,实现学生在不断强化中理解知识,掌握规律,达到对知识的深刻掌握和灵活应用。
3.2围绕课堂作品评价,归纳总结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课堂评价会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加工知识,在分析中更好地完成课堂任务。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参与课堂的一个反馈,会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结合实际主动调整,更好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参与评价,同时也要通过教师主动评价的方式来点拨学生,促进学生了解学习过程,更主动地参与到英语语言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例如学习了“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后,学生会了解到文章主要介绍吃饭情境下应该使用的语言知识,并且给出了提建议的方法。学习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段对话,写出所学知识和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当学生写出对话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视频展台或者是希沃白板中的“投屏”功能,将学生的作品呈现出来,进行集体点评。指出学生对话中表达好的地方以及表达存在欠缺的地方。通过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点评,教师会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做到了教学有的放矢,提高了教学的精准性。学生在大数据情境下的点评中也会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更清楚的了解,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
总之,大数据下的初中英语课堂会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过程中。有了大数据的帮助,英语课堂教学的精准性提高了,教师会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促进学生思维活跃,针对性地探究和分析,在语言加工中掌握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借助大数据的帮助,英语课堂的“教、学、评”不再是孤立的过程,而是彼此联系,相辅相成的。教师会结合大数据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在参与中成为学习主体,掌握语言知识的本质和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注:本文系福建省漳州市教育装备中心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基于大数据的初中英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立项号ZXK202207)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