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向思维品质的高中英语阅读策略探究
作者: 马涛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程中,教师开展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多样化教学活动,这不仅能够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教育要求,增强阅读教学的深度性、丰富性和有效性,还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对英语知识进行深层次解读和灵活运用,进而提升阅读学习的效果。对此,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的,文章从思维培养视角出发,阐述教师通过创建深度探索、深度解读、迁移实践等阅读活动,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策略。
1. 高中英语思维品质概述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高中英语课程目标进行了详细阐述,强调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这其中便包括思维品质培养。思维品质并不是指某种单一的思维,而是综合了分析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多样化的思维能力。对于英语学科而言,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时,应当更加注重培养他们的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于逻辑性思维来说,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梳理与概括、构建英语知识体系、推断信息逻辑关系的能力;对于批判性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辨析语言与文化中的具体现象,能够正确评判中西方的思想观点,客观看待不同的思想文化;对于创造性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英语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创造性地解答各种问题。
2. 高中英语培养思维品质的原则
2.1启发性原则
教师在开展思维品质培养活动时,应当遵循启发性原则。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直接告诉学生英语文本或知识的意思,而是要引导他们对单元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并且,在此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指导,使学生能够自主梳理和分析各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主动思考英语文本的深层内涵,客观看待中西方之间的思想差异,同时,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2.2实践性原则
教师需要遵循实践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培养。对于思维而言,并不是模式化的理论教学便可让学生形成某种思维能力,而是要让他们针对某个问题、某个案例、某个观点等展开思想活动,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各种思维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程中,教师应当开展具有实践性特点的教学活动,要让学生针对英语知识进行自主思考、深入分析,要借此活跃他们的思维,使其在大脑快速运行过程中得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 高中英语阅读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具体教学措施
3.1探索文本内在联系,培养逻辑性思维
教材英语文本是教师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解析文本内容,既可以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还能进一步了解文本的结构、内涵、寓意等。对此,在逻辑思维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高中英语教材文本,开展文本结构深入探究活动,让学生自行探寻课文上下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各英语知识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其深化对英语知识和文本内涵的理解,同时,初步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综合阅读信息,梳理和建构知识体系,以此来强化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北师大版高一英语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Unit 2 Sports and Fitness”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此单元电子邮件文本,开展逻辑思维培养活动。首先,教师让学生阅读并理解课文,总结每个段落的意思,然后再让他们根据意思探究各段落之间的关系,借此启发他们的逻辑思维。比如,第一段是对提问者的观点概述;第二段是给提问者一个简单的跑步建议;第三段详细讲述了跑步的各种优势和作用;第四段给出了更为详细的跑步建议。前两段起到了概述和推动作用,用于引出第三段,而第四段既是对前三段的总结,也是对提问者所提问题的正面回复。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提炼文中的英语知识,如“positive, jog”词汇,“make a difference”短语,“定语从句”语法知识等,并且,根据不同类型建构单元知识体系,借此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
学生通过解析文本结构,探究文本内在联系,整合单元英语知识,不仅能够深化对英语课文和英语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还能在信息梳理、推断与总结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3.2深入解读单元文本,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评判教材文本中的各种思想观点,要让他们从多角度出发,客观分析英语文本内容,并且,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对教材文本进行拓展思考,使其可以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课文创建多角度解读和辩论解析教学活动。
(1) 多元视角解读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围绕单元文本构建深度解读情境,让学生根据直观生动的提示信息,从多角度出发对文本内容进行发散思考,使其能够站在不同的视角探究文本内涵,客观评判文中的具体观点,进而加深对英语文本的理解,同时,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以北师大版高一英语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Unit 3 Celebrations”教学为例。此单元围绕“庆祝”主题展开,介绍了中西方国家的重要节日,讲述了不同节日的多种庆祝活动。对此,教师可以结合中西方的节日文化,开展单元文本多视角解读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各个节日的深层寓意,从而进一步了解中西方的不同思想、不同文化,并且,通过深度解读文本,能够客观看待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客观评判与节日有关的各种观点,进而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例如,教师先让学生自行阅读单元文本,使其初步了解本单元介绍了中西方的哪些节日,如中国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西方的圣诞节、感恩节等。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各个节日相关的图文资料,让学生从图文情境中加深对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了解。之后,教师再创造开放性学习空间,让学生针对各个节日展开多角度交流,引导他们客观评判中西方的节日文化。比如,在情感视角中,中国的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都有团圆美满的寓意,而西方的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日,是庆祝耶稣的诞辰,因此没有团圆的意思,但是,感恩节含有合家欢聚的寓意;在文化视角中,中国的节日大多按照天文历法所设,遵循着自然规律,而后才赋予其情感寓意,而西方节日大多为人物或事件所设,如圣诞节、护士节、感恩节等,表达了对人的怀念或对事件的纪念。
学生通过多视角解读英语文本,客观解析文化内涵,既可以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又能客观看待中西方不同的思想文化,从而形成正确的跨文化意识。
(2) 辩论解析文本
在批判性思维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单元文本内容提炼讨论话题,让学生围绕话题,结合个人经验进行辩论探讨,鼓励他们大胆提出个人观点,使其在观点辩驳过程中深化对英语文本的理解,同时,逐渐形成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若想确保学生文本辩论解析的学习质量,需要关注他们辩论交流的内容,要及时纠正其错误的辩论思路和方向。并且,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帮助,利用提示信息活跃他们的思维,使其找到合理的反驳观点,促进其批判性思维发展。
以北师大版高一英语必修第二册第四单元“Unit 4 Information Technology”教学为例。此单元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科学与技术”,涉及科技发展、信息技术创新、科学精神、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此,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开展小组主题辩论活动。首先,教师根据单元内容提炼一个主题,如“科学技术”,同时,设计正反两方辩论观点,如“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应当支持”“科学技术存在安全隐患,应当慎用”。然后,教师让学生自行选择辩论观点,组成多个辩论小组,让各组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经验进行观点辩论,以此来强化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比如,反方认为科技发展使网络变得更加发达,而网络世界中存在信息泄漏、虚拟信息诈骗等安全隐患。对此,正方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创新、网络技术优化、监管措施强化等案例对反方进行观点反驳,并用案例论证己方观点。
学生通过参与小组辩论活动,既可以对信息技术创新形成新的认知,深化对单元文本的感悟,还能在观点辩驳过程中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3布置迁移实践任务,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结合教材文本创建读写结合活动。在此项活动中,教师先让学生阅读单元文本,学习单元英语词汇、句型、语法等知识,使其能够理解文本的意思,明白文本的深层内涵。然后,教师可以布置迁移实践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拓展资料和生活经验,进行英语文本创作,鼓励他们在文中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运用创新思维提出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在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感和成就感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以北师大版高一英语必修第三册第八单元“Unit 8 Green Living”教学为例。此单元属于“人与自然”主题,主要围绕“环境保护和自然生态”话题展开。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单元课文开展迁移实践活动,让学生任选一篇英语文本进行读后续写,或者围绕某一观点进行文本创作,以此来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先带领学生阅读英语文本,让他们了解此单元提到了哪些环保话题,讲述了哪些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案例。然后,教师再教授学生单元重难点知识,使其掌握“recycle, occur, overcome, proposal”词汇,“cut back on, pick up,do one’s part for sth.”短语的意思和用法。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环境保护”或“生态保护”主题进行文本创作或课文续写。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文中提出合理的个人观点,并且,提出有价值的环境保护建议,也可以针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观点表达个人独特的看法,以此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学生通过完成迁移实践任务,既可以提高单元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掌握英语知识的正确运用方法,又能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表述独特的看法,提出有效的建议,从而形成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程中,教师若想高效达成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快速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应创造灵活的、开放的学习空间,开展具有自主性学习特点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思维启发,让他们通过完成各类知识探索、知识梳理、迁移表达任务,提高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思维能力,进而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潭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