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背景下“同伴互助学习”策略在小学英语学困生转化的应用初探
作者: 潘国秀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与技能、培养英语思维、养成英语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英语教学中,部分学生虽然智力正常但受到非智力因素影响,学习能力相对较低,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在相同时间、相同教育环境下,容易出现“吃不消”的问题,学习成绩未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逐渐演变为学困生。
为解决中小学作业负担过重、超前超标培训等问题,2021 年 7 月24日教育部发布了“双减”政策,提倡“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下,学生的作业量及校外辅导均有所减少,学科类辅导机构叫停,学困生的校外帮扶渠道减少。离开了校外辅导,对学困生的学习帮扶则需集中于校内帮扶。 为推进“双减”政策落地,各地按教育部要求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时。课后延时服务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课后学习的效率,当前课后延时服务的效果并未达到理想状态,对学困生的课业辅导也未完全落到实处。如此看来,如何在“双减”背景下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有效实施学困生帮扶转化,是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同时也对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按照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关注每一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直面学困生这一群体,不抱怨、不歧视、不甩锅、不回避,帮助其尽快攻克学习困境,强化各方面素质,确保“双减”政策中所提倡的“减负增效”目标全面落实,是每一位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面笔者有效借用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结合“同伴互助学习”策略,探究“小先生制”理念下的“同伴互助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帮扶转化学困生的应用实践,力求为小学英语学困生帮扶转化提供参考。
1. 陶行知“小先生制”对现代教育的启迪
1.1“小先生制”的涵义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普及大众教育、推广平民教育和实施民主教育,创立了“小先生制”教学模式。这一理念在1934年正式提出并得以实施,基于“即知即传”原则,采取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方法,倡导并推广实施这种教育组织形式。核心思想是让已掌握知识的学生教其他学生及成人,以解决师资短缺、经费不足等问题。陶行知期望此制度提高教育普及率,使更多人受教,提升社会文化水平,体现了他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刻思考和创新实践。
“小先生制”作为陶行知先生教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学生也能成为教师,通过分享、交流、探讨和互助合作来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成效,“小先生制”这一教学模式对今天的教学工作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1.2 “小先生制”的延伸——“同伴互助学习”
1998年,英国的托平教授和美国的尔利博士在《同伴互助学习》一书中提出了同伴互助学习的涵义,是指通过平等地位或匹配的伙伴(即同伴)积极主动地帮助和支援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近几十年来,我国学校流行“结对子”采用优等生辅导后进生的形式,就是“同伴互助学习”形式。在我国,“同伴互助学习”本就是对“小先生制”的一种传承和延伸发展,即便是在受到各种教育思潮和教育理论影响的当下,“小先生制”对“同伴互助学习”的教育实践,依然存在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同伴互助学习”策略在小学英语学困生转化的应用实践
自2021年起,借鉴国内很多一线老师、专家经验,笔者在所教学的班级中将“同伴互助学习”策略,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主阵地,对于促进学困生转化,提高全班教学成绩,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成效显著。
2.1动员教育先行,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在实施“同伴互助学习”前,对学生进行动员说服工作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并接受新学习方式,还能让他们认识到其对个人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参与积极性。
首先,需强调同伴互助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们了解同伴互助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它能助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成绩和能力。其次,团队合作是现代社会的核心技能,同伴互助学习能帮助学生培养这些技能。同时,介绍实施方法和步骤,如何分配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和如何进行讨论交流等,这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此外,需耐心沟通,消除学生疑虑,有些学生可能会担心自己的弱点会被暴露出来丢脸,担心与同伴的差距会拉大,担心自己帮助同伴影响了自己等。研究显示,教别人学习能显著提高记忆效果。最后,提供一些成功案例,让学生直观了解同伴互助学习的实际效果。这样,学生将更乐于接受并积极参与这一学习方式。
2.2合理安排调整学生座位,便于互助学习
为了确保“同伴互助学习”在课堂教学的有效实践,合理安排学生座位是至关重要的。班主任通常考虑身高、身形、男女间隔及注意力,然而,推行“同伴互助学习”,在安排座位时,教师还需要考虑:性格和兴趣匹配,促进交流学习;学科特点,适应不同学习策略;学习成绩搭配,帮助提升效果。
2.3选拔培训“同伴互助学习”“小先生”
总的来说,“小先生”需具备以下特点:自主学习能力强,能提前预习并引导他人学习;知识掌握程度高,能在特定领域指导他人;善于表达和分享,能积极传授学习经验和方法;还需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人提高效率。
小先生可以从“老师指定”、“同伴推荐”、“个人自荐”和“轮流担值”等方式产生。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如何成为合格优秀的小先生,还有很多能力上的不足。这需要教师对小先生进行适当的培训教育,带领同伴遵守“同伴互助学习”约定,做到入室即静、入座即学,勇敢求助和助人,尊重他人发言,与别人的看法、想法不同时,敢于质疑。
2.4安排布置“小先生”职责任务
为使“小先生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要让学优生明确自己的职责,并树立为同学服务的思想,要让学优生懂得,这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对自己深入掌握所学知识,发展组织、交际能力都是非常有好处的。一是同伴互助学习中,负责记录同伴互助学习的进展、课堂遇到的难点疑点、每个成员的参与互助学习的情况等。以便教师了解课堂教学实际效果,及时修正教学计划方案。二是负责错误率低的问题,在同伴互助学习时的解答。三是及时反应互助学习中的同伴间可能出现消极情况,比如,闹矛盾、骄傲自大、嫉妒小心思等,发现情况及时进行谈心、心理沟通等教育活动,予以纠正,保持同伴互助学习正常开展。同时,设立“同伴互助学习”激励评价机制,通过精神表扬和物质奖励等方式表彰个人和团队,增强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确保互助学习有效开展。
2.5“同伴互助学习”融入课堂教学主阵地
现在很多老师和教育专家对于英语教学的研究很多,推出了很多关于课堂教学的模式,“创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中应强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寻找所提出问题的答案,形成无意识的主动性学习”。“同伴互助学习”就是要融入在课堂教学的“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互相讨论、订正错误、共同提高,利于自我解决问题,形成主动性学习,此过程中,教师进行必要的解惑与点拨,培优补差,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3. “同伴互助学习”在英语课堂中的实践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同伴互助学习”实践,学生们普遍表示赞同这种学习方式,并积极参与其中,取得了显著的学习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英语成绩提升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同伴互助学习”,他们的英语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实现了帮扶转化的目标,还证明了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支持机制。
3.2基础知识巩固与综合素养提升
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基础知识,还提升了综合素养。他们学会了如何与同伴有效合作,尊重他人观点,解决合作中的分歧。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3友谊加深与班级氛围改善
通过“同伴互助学习”,学生们之间的友谊得到了加深。他们共同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和互相支持的环境,相互尊重、接纳。在互助学习中,学生们学会了倾听、理解和支持他人,班级整体凝聚力得到了提升。
综上所述,“同伴互助学习”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这种教学策略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4. 结束语
小学英语学困生问题历来是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学困生的帮扶与转化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笔者近年来的学困生帮扶转化的实践说明,在“双减”背景下,“小先生制”理念下的“同伴互助学习”策略对于小学英语学困生的帮扶转化效果显著,可以为课堂教学主阵地帮扶转化学困生提供有效的教学参考。
■
[1]杨春芸. 小学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再探[J]. 基础教育论坛, 2023(13):58-59.
[2]徐蓉.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帮扶研究[D]. 烟台:鲁东大学, 2023:1
[3]何颖. 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对当代“同伴互助学习”的指导意义[J]. 生活教育, 2021(02):27-30.
[4]王珊珊.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 校园英语, 2021(12):192-193.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