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视角下小学英语课内外知识融合教学的实践探析

作者: 李明霞

1. 结构化概念及其英语教学价值

结构是指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元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在这些关系的相互作用下,才得以构成一个有机体。结构化教学的提出改变了传统教学的零散性和分裂性,转而探究学科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教学方式也从相互分裂的状态向主题式的结构化教学过渡,试图摆脱学生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建构、应用知识框架的主体。教师要梳理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框架,联通学科能力,将碎片化的知识和能力融入关联性、逻辑性和发展性的教学环节,在教师和学生的配合下,共同构建教学有机环境。

基础阶段的英语学科教学是以主题为单位开展的,基于单元主题的结构化知识,如语言知识、阅读文本和文化知识之间具备显性联结,同时单元主题目标中的思维能力、阅读技巧、语言能力等存在隐性联结。英语教材中知识和能力的关联,隐形和显性的关联为教师构建以主题为标杆的结构化课堂提供了重要途径,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基于语篇的结构性知识,深入实践并运用所学习的结构性知识,思考如何运用结构性知识解决学科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2. 结构化教学发展现状

由于教材内容的篇幅和内容有限,难免限制了学生的阅读和思考,也阻碍了教师构建结构化有机课堂,部分一线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开始突破教材限制,开发教材之外的阅读素材,扩大学生的阅读面。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为“新课标”)在课程内容部分,新课标增加了“简单的英语优秀文化作品(童话、寓言、人物故事等)及其隐含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行为举止、生活习俗、饮食习惯等内容(教育部,2022)。新课标为教师融合课内外知识提供了依据和方向,推动教师为英语教材添加合适的内容补充,这一趋势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新热点。

3. 结构化视角下小学英语课内外知识融合教学的实践

3.1立足单元主题,创建真实情境,渲染文化氛围

教师只有构建真实具体的学习情境,学生才能体验到学习的价值,主题情境的建构既能帮助学生沉浸在学习情境中开展生动真实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知识运用,同时也能引导学生联系亲身经验,提高学生的表达欲和参与度,促进学生思考和创造。构建单元主题框架下的真实情境为整节课提供了学习氛围,同时也对教师的情境设计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鲁科版小学五年级教材Unit 6 The Spring Festival是“人与社会”的主题延伸,涉及中华文化中的历史、人文和风俗习惯,该单元以“春节”为主要背景介绍了农历春节的风俗习惯和传统美食,同时涉及到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态和一般将来时三种重要的时态知识,该单元将文化意识培养与语言知识学习相结合,凸显出知识、能力和意识的关联性,教师要在主题背景的引导下,构建关联性、主体性、逻辑性的课堂教学,将理论和实践,知识和能力,实践和思维相结合。从学生的学情和学习特征看,学生对传统节日比较熟悉,有丰富、独特的个体经验,但是缺少地道准确的文化表达,同时对时态知识点不够熟悉。

教师在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设置了如下学习情境“Introduce the Spring Festival customs in your own family”,让学生介绍自己家里的春节习俗和食物,既让学生联系个体经验,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参与,同时也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在每个家庭中的异同。教师在该情境下设计两个子环节:

Draw a new year meal in your family and introduce it.

Introduce your favorite custom in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tell us the reason.”

这两个情境都与学生的个体经验有关,学生的经验各有不同,学生在介绍年夜饭和最喜欢的习俗的阶段,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多元,同时学生在表达中积累相关词汇、词组,避免中华文化在英语课堂中失语的现象,并且在表达中辨别、运用三种重要的时态变化,将文化与知识紧密结合。学生在接近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为之后教师融入课外知识奠定基础。

3.2坚定结构化视角,融入文化素材,丰富课堂内容

鲁科版五年级上册Unit 6 The Spring Festival的教材对中国传统春节有完整的描述,阅读文本只能让学生感知本土传统节日,学生的认知和视野都只停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不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主题文化,树立国际视野,塑造文化意识。因此教师要融入更多文化素材,丰富文化内容,引导学生比较中外文化,增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塑造和思考。

(1) 开发多模态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构建结构框架,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文本内容,熟悉语言知识。教师从在结构化视角的背景出发,根据单元文化主题,拓展各个国家的节日、习俗和文化,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结构性内容和知识。教师在开发课外资源时,要与课内知识互动联结,开发多模态资源,用多样的形式和渠道向学生引进更丰富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理解单元主题,塑造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

该单元的对话部分涉及对传统春节饮食习惯的描述,如“We usually eat jiaozi.”,“We don’t  eat at home. We eat out”。教师就传统节日的饮食习惯出发,给学生观看中国南方和北方春节饮食习惯的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农历春节中国不同地区的人的饮食习惯和习俗的区别,看到文化差异,感受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节日,并且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风俗习惯和饮食的不同。

(2) 构建思维导图,学习理解课内外文化素材

思维导图为学生传达思维过程的可视化结果,是属于大脑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窦春梅,2020)。思维导图意味着将学生的思维可视化,将信息有关联、有次序地排列,形成具有层次性和关联性的图像,帮助运用图像梳理信息,建构自己的信息和知识体系,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为之后学习环节中的灵活运用和思维发散奠定基础。教师在“传统节日”的文化主题的基础上开发课外资源,包括中国不同地区人民过春节的习俗和饮食,同时教师遵守多模态、多样化、跨文化的原则,带领学生观看西方圣诞节的视频和图片,阅读关于圣诞节的精彩绘本,引入圣诞节的习俗和饮食。随着课内外素材的融合,学生接受的内容和信息增多,教师带领并且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将中国不同地区的节日习俗,中西方的节日文化差异在思维导图中有逻辑、有关联地体现,帮助学生将信息、主题、语言知识结构化,方便学生深入理解文化内容,强化语言知识,感受文化差异,思考文化现象,最终运用结构化知识解决学科问题,塑造文化意识。

3.3拓展课外文化元素,深入实践并运用结构化知识

教师运用多模态、多渠道、多样化的资源和要素为学生构建生动、真实、熟悉的学习情境,并且运用思维导图和支架式教学为帮助学生梳理课内外材料和要素,引导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联系新旧知识和经验,将文化信息和语言知识以科学的方式储存于学生大脑中的功能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创建主题情境的意义在于为结构化知识的建构与运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的良好运用(陈婷,2023)。教师要在主题情境和充分的知识体系和支架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情况构建实践任务,实现学生对知识和文化的运用,在实践的基础上感受文化、理解文化、探究文化。

教师为学生构建“介绍自己家里的春节习俗和饮食”的情境,帮助学生构建传统节日的语言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和表达能力。同时引入了西方圣诞节的课外文化元素,带领学生熟悉圣诞节的习俗和饮食,运用思维导图整合课外信息,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以主题情境和结构化知识为基础,教师构建如下实践活动:

Work in groups to make a new dialogue about Christmas according to Unit 6.,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对话,将课文对话中的The Spring Festival替换成Christmas,不但帮助学生强化文化信息和语言知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结构中的信息和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包括圣诞节的风俗习惯、风俗习惯的语言表达和时态的选择和运用,同时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个体的创造能力、逻辑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运用,培养学生的隐性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以结构化知识为纲,探索思考总结,进行文化育人

基于结构化信息和既有的语言知识,教师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之间的自主合作、深入理解、思考探究,综合运用文化信息和语言知识,经过推理推测,得出个体观点。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铺垫相关知识信息,推动学生深入思考,深化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塑造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素养,符合新课标中“文化育人”的教学目标。

在深入了解了传统春节和圣诞节的风俗习惯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春节和圣诞节的由来,在探究之后要求学生进行比较,并就两个节日由来地差异展开讨论,展示从中得到的启发。学生在探究两个节日的由来之后发现,两个节日都与不同国家地区的宗教信仰有关,代表着各个国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哲学,引导学生对待不同文化要有包容开放的心态,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也促进学生对本单元“节日习俗和饮食”的理解和升华,滋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意识,实现教育的“文化育人”。

5. 结语

结构化教学能深化学生对知识和文章的理解,有利于在拓展课外素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整合文化信息,探究主题意义。同时新课标也为教师融合课内外知识提供了方向和途径。教师紧抓结构化视角,解读课内外知识,梳理文本信息,构建语言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体系,巩固语言知识。在结构化教学和课内外知识的融合下,教师为学生创造思考情境,促进学生对单元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素养,实现小学英语课堂的文化育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窦春梅.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词汇复习中的运用探析[J]. 英语教师, 2020,20(02):185-188.

[3]陈婷. 基于单元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结构化情境教学[J]. 江西教育, 2023(27): 76-77.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世纪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