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课堂渗透德育实践探索
作者: 顾小凤
主题意义能呈现主题的核心思想或深层含义,涵盖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文化内涵等内容。英语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和对话都蕴含了主题所承载的思想、道德、价值观等德育元素,教师可以深入挖掘这些元素,引导学生理解并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课堂渗透德育教学可以从“围绕主题,创设德育情境,在交流活动中增强体验感知”,“深入主题,结合生活实际,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德育效果”,“拓展主题,培养良好品质,在迁移创新活动中丰富德育载体”三个方面开展,引领学生学习语言和参与发展思维的教学活动,以实现课程育人和语言学习有机融合的课程目标。
1. 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学习语言、获取新知、探究意义、解决问题,逐步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确保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升、文化意识建构和学会学习的成长过程。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会接触不同国家的思想和文化,这会导致文化碰撞等现象,所以英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尊重不同的文化并弘扬中国文化的思想和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基于此,下面以牛津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1 Past and present Reading Times have changed为例,阐述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课堂渗透德育实践探索。
2. 在主题意义探究过程中实施初中英语课堂渗透德育的策略
2.1围绕主题,创设德育情境,在交流活动中增强体验感知
《义教课标》指出,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主题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Unit 1 Past and present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涉及“了解家乡和社会的变迁,历史的发展,对未来的畅想”。首先,教师围绕主题创设富有深意且贴近学生生活的德育情境,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视频作为导入材料,使学生身临其境、有感而发,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 激活学生有关时代变迁的背景知识和相关图式,使学生产生共情,做好情感态度的准备。根据教材文章标题(Times have changed)和引言,引导学生猜测文本大意,根据标题自主思考,激活学生生活经验与语篇知识的关联。
接着,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 “How do you divide the interview? Learn about the structure of the interview and complete a mind map.” 学生阅读文章,获取关于阳光镇变化的基本信息,接着进行梳理、概括、整合相关信息,借助思维导图建构采访提纲(见图1)。然后,教师提出问题“Wh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Sunshine Town? ”让学生阅读文本,获取文本中的事实性信息。然后教师再提出“Why do the great changes take place in Sunshine Town? How do the great changes take place in Sunshine Town?”让学生再次阅读文本,以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感知文本主题,输出导向主题的答案。最后教师继续追问“Have great changes taken place in your hometown? Can you share some examples with us?”
教师通过有逻辑梳理采访信息,帮助学生整体感知采访内容,掌握采访的语篇特征。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生动的时代变化情境,让学生在观看中感受祖国的发展成果,通过问题设置帮助学生建立在表层信息与深层内容之间的关联,引导他们认识到家乡发展是国家繁荣进步的体现,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
图1 根据语篇内容绘制的思维导图
2.2深入主题,结合生活实际,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德育效果
语言离不开语篇,语篇离不开内容,内容离不开主题和语境。语言学习是通过在语境中学习有意义主题的语篇来实现的(程晓堂,2018)。基于学生初步形成关于文本结构化知识,教师设计了描述与诠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应用等学习活动,结合主题语境与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和道德品质。
首先,教师呈现课文的插图,就插图提出以下问题:
What do you see in the background picture?
What kind of place is Sunshine Town?
Why does Millie choose to interview Mr. Chen?
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学生在观点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了解。
一方面,教师要求学生找到文本中描述家乡巨变的形容词,通过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探究形容词在文本中的用法,体会被采访者Mr. Chen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语言层面进行意义加工并且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Q1: What’s the function of these adjectives? (分析)
Q2: What would the text be like without these adjectives? (推理)
Q3: Can you us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the place you’re living now? (应用)
另一方面,在学生对阳光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教师设计问题链Q4-Q6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信息,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家乡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和面临的挑战。
Q4: What are Mr. Chen’s opinions towards the life now? (分析)
Q5: Sunshine Town has become a beautiful modern town. Why did his old friends move away? (推理)
Q6: Wh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place you’re living now? Are the changes for better or for worse? (应用)
Q7: If there is something bad, what can we do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教师通过问题链的追问不仅激发学生对语篇内容的品读和思考,而且帮助其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及隐含信息,启发深度思考,探究主题意义——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层层推进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变化,做新时代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去参与家乡建设,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3拓展主题,培养良好品质,在迁移创新活动中丰富德育载体
在英语学科教育中,语言能力需与文化知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要素协调、整合发展,才能够切实达到英语教育育人的目的,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本特征、内涵、作者意图,引导其内化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新问题,做到德育内容和探究主题意义协调统一。教师还要围绕德育语境,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的情境中拓展德育资源,将英语课堂教学与时代主题关联起来丰富德育载体,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所收获。
首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师提出问题:
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interview?
Did it achieve its objectives?
If you interview Mr. Chen, what other questions will you ask?
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回顾文章内容,即“采访话题(开头)—陈述事实(中间)—表达观点(结尾)”,并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探寻时代变迁,激发内心自豪感。
然后,教师播放视频“家乡四十年之大变化”提出问题“What factors have made our hometown change a lot? ”教师围绕人与社会这个主题语境,在充分利用、提炼德育素材和语篇信息的基础上,让学生分析与比较视频中的“变化”,启发他们思考“变化”的因素,感恩家乡人的勤劳,感谢国家的强盛,感悟时代的进步。学生基于拓展语篇,以Teens Junior小记者的身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家乡过去和未来的变化采访家乡市长(见图2)。
■
图2 Teens Junior小记者采访内容
教师将语篇与实际生活进行联接旨在引导学生超越语篇,紧密联系社会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体现德育的内涵价值与主题意义的目的,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运用,推动迁移创新。最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后作业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制作主题为 “What great changes in my hometown!”英文小报(见图3)。学生通过聚焦主题“了解家乡和社会的变迁,历史的发展,对未来的畅想”以书面语篇的形式,使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升华主题意义,体会时代变迁,感悟时代的进步,感恩家乡人的勤劳善良,并立志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家乡更加美丽富饶。
■
图3 小报绘制提示图
3. 结语
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课堂渗透德育教学中,教师将德育融进英语课堂以主题为主线进行教学活动方式与途径的探究,开展不同层次和深度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构建理解、学用结合、迁移创新、探究价值,在真实的情境中能多角度、辩证地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在主题意义探究过程中将爱国贡献,勤劳善良的品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程晓堂.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8(10):1-7.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九华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