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得快,抓得准
作者: 江志伟吕叔湘先生是语言学家,是语文教育家,是语文教育界公认的“三老”之一。关于语文教学,吕叔湘先生有许多重要而深刻的论述。在论及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时,他针对当时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以写作为中心,阅读是为写作做准备的不当倾向,指出“阅读本身也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强调了阅读本身的重要。在论及“听说读写”四个字的关系时,他再次指出当时语文教学中,只强调读怎么为写服务,而对于读本身的作用谈得很少的不当倾向,并鲜明地提出“读得快,抓得准,要能用很少的时间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这是阅读本身的目的”。再后来,在一次回答记者关于语文教学适应现代化社会要求时,又一次指出当时很盛行的一种思想,就是认为写是唯一重要的,读是为了写,阅读是为习作服务的问题,并从语文教学要适应现代化社会要求的高度,强调了阅读本身的重要性。
吕叔湘先生反复强调阅读本身的重要性,从“阅读本身也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到“读得快,抓得准”阅读本身的目的,再到从“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要求”的高度看阅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吕叔湘先生关于阅读本身的探讨和重视在不断发展和深入。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中“写为中心,读为了写”的问题倾向,不是要否定读对于写的重要作用,而是强调不要忽视阅读本身的作用。他曾指出:“阅读课除了帮助学生写作,为写作提供范例之外,还有帮助学生欣赏文艺作品的目的。并且,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还可以陶冶性情,也就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由此可见,阅读不只是为了写作,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阅读可以增长见识、提升思维、陶冶性情等。从某种程度说,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就是他的学习能力。因此,重视阅读本身,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吕叔湘先生提出“读得快,抓得准”的六字阅读要求,准确、简洁地指明了阅读能力的基本指标。“读得快”是对阅读速度的要求。2022年版课标第三、四学段对默读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三学段“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第四学段“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的数量才能得到保证。“抓得准”则是对阅读质量的要求。在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的学段要求中,对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整本书等分别作出了“了解事件梗概”“大体把握诗意”“抓住要点”“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的要求,这些要求都指向了“抓得准”。
那么,如何让学生达到“读得快,抓得准”的阅读基本要求,从吕叔湘先生关于语文教学的众多论述中,我们同样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少讲,精讲”——多些自主阅读的时机
语文课是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阵地。对于“语文课怎么个教法?”这个问题,吕叔湘先生说:“我想这也很简单,三个字:少而精。少讲,精讲。讲的要击中要害,学生哪个地方不懂,不太理解,就给他讲一下,点一下。学生懂的呢?就不讲。”时隔多年,反观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过多的讲解,势必侵占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阅读从某种程度讲是一项语文技能。技能的掌握离不开学生自己的学习实践,就如学习游泳一样,不可能仅仅通过教练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游泳技能。学会游泳,需要学生亲自下水,进行游泳实践。同样,学习阅读,也需要学生自己去阅读,在阅读的自主实践中,学习阅读,学会阅读。
当下仍有一些语文课堂,教师繁而碎地问,学生短而快地答,看上去互动交流、热热闹闹,实则学生缺乏深入的阅读,深度的思考。学生自己对课文语言的品读,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悟,往往被教师过多的讲解、师生之间琐碎的问答所遮蔽。
“在我看来,现在的问题,至少以白话课文而论,不是讲得太少,而是讲得太多。难字难句需要解释。课文的组织层次或是中心思想如果不是很明显,也需要讲一下。作者是怎么个人,这篇课文有没有什么背景,如果课本上没有说明,也需要说几句。这些讲解是必要的,超过这个限度就是多余的。”吕叔湘先生的话语质朴而深刻。教师的讲解应该是必要的,贵在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考,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有所思、有所疑、有所悟、有所得。
把教师的讲向学生的学转变,吕叔湘先生认为,一要强调预习,甚至可以在课堂上预习。在阅读教学时,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带着兴趣、带着疑问、带着任务等主动阅读课文。二是强调讨论。他还指出讨论不是提问。阅读是个体化的活动,关键在于教师激励学生分享各自的阅读体验,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促进学生深入阅读。
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实践中逐步提升。因此,阅读课中,教师要敢于、善于把更多的时机让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阅读的实践中积累阅读经验,提升阅读能力。
“学生得到一把钥匙”——多些高效阅读的策略
吕叔湘先生曾借用“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两句诗来说明教学“不在于讲得有趣,而在于使学生得到一把钥匙”,“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个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从阅读这件事来看,这里的“钥匙”可以是一种阅读的工具、策略、方法等,学生掌握了这些,他就能够自己阅读,自己动脑,自己从文字的世界里寻找宝藏。
要达到吕叔湘先生提出的“读得快,抓得准”的阅读要求,就需要“学生得到一把钥匙”,学生掌握一些高效的阅读策略作为支撑。
先说“读得快”的策略。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就是有关提高阅读速度的阅读策略单元。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教材结合具体课文,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集中注意力读、连词成句读、不回读、带着问题读、跳读、抓住关键词句读”等提高阅读速度的具体方法。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则提出了“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的要求,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学生达到“读得快”的要求,让他们掌握一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策略,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说“抓得准”的策略。教材同样提供了相应的阅读策略。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阅读要求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阅读要求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阅读要求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通过这些单元的阅读实践,学生能逐步掌握“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梳理信息、抓住关键句”等具体的方法、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观点等,也就是“抓得准”。
阅读教学时的阅读,不同于一般的阅读活
动,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获取文本的意义,而且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阅读,让“学生得到一把钥匙”,也就是引导他们学习、运用并逐步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策略,并逐步内化成自主的阅读习惯,真正提升阅读实效。
“不能光靠课内,还要依靠课外”——多些广泛阅读的实践
吕叔湘先生曾明确表示:“阅读课的教学效果不能光靠课内,还要依靠课外。好的语文老师总是鼓励学生课外多读书。”广泛阅读,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不言而喻。吕叔湘先生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觉得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课外是三七开。他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由此可见,无论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习惯的养成,还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都需要依靠反复的阅读实践。只有引领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才能不断丰厚文化修养、提升语言品位、提高思维品质、培养审美情操,促进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发展。
强调学生的广泛阅读,也离不开教师的必要指导。吕叔湘先生谈到课外阅读时还指出:“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放任自流,要加以适当指导,例如什么书值得看,什么书不值得看,这本书有什么长处,那本书有什么缺点,等等。多少指导一下,学生得到的帮助就很大。”2022年版课标在“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中也强调开展整本书阅读时要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可以贯穿在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全过程。例如,阅读前可以指导学生选择图书和适宜的版本,指导学生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多种阅读策略等。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课外广泛阅读,更要重视学生阅读后的反馈与展示。“现在学生在课外看的书不少,但是往往是不求甚解。要克服这种缺点,非教师认真指导和检查不可。”在吕叔湘先生看来,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的检查也是需要的。当然检查不一定就是纸笔测验,可以是形式多样的交流讨论、分享展示等。开展阅读反馈,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体验阅读的成就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只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在丰富的阅读实践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不断提升。
我们身处瞬息万变的时代,对于纷繁复杂的信息,“读得快,抓得准”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不能一蹴而就,多些自主阅读、多些阅读策略、多些广泛阅读才是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作者单位:江苏镇江丹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郝 帅
该文为2022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示径课堂:丹阳教育家教学思想的传承与创生研究”(批准号为:B/2022/03/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