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叔湘教育思想视角下整本书阅读任务实施与整合策略研究
作者: 吴扣香
吕叔湘先生一生专注于汉语研究,秉持实事求是态度,揭示语言规律,并在语文教学上有独到见解。他强调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核心地位,认为其是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关键。此观点与课标中“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理念相契合,共同指向学生阅读素养的整体提升。吕叔湘先生视课外阅读为语文学习之基石,非附属品可比。他自述课外阅读所得远超课堂讲授,占比高达七成,充分凸显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此见解深化了我们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价值的认识,为其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吕叔湘先生对于作品分析的认识也为我们理解“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谈及作品分析时,他曾指出:“有些作品不分析还能感人,一分析倒不行了,这叫七宝楼台,拆下来不成片段。”这一观点强调了作品的整体性和完整性,提醒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任务实施过程中,应注重整体感知和体验,避免过度分析和肢解作品。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阅读实施追求任务间的内在连贯与深度整合,需确保任务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呈现作品完整性与深度,如七宝楼台之砖瓦,组合方显壮丽。
一、整合单元要素,提炼核心任务
1.提炼核心任务,领航深度阅读之旅
在“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中,首先要关注单元语文要素,深入挖掘每个单元的精髓,提炼出能够贯穿全书的核心任务。这正如吕叔湘先生所强调的,阅读应当把握文本的整体性和内在逻辑性。因此,要将单元语文要素与整体阅读目标相结合,确立一个既能体现作品核心价值,又能引领学生深入探究的主任务。通过完成这一任务,学生不仅能够全面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还能够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外国文学名著为主,通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等经典作品,引导学生跟随主人公的脚步,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奇幻世界。快乐读书吧聚焦的是成长小说的主题,因此,可以将这些要素整合,形成一个核心任务,即让学生通过对三部作品的阅读,深入理解主人公的冒险历程,感受他们的勇气与智慧,并能够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感悟。通过研读这三部外国文学名著,可提炼核心任务:跨越时空的冒险之旅——探寻外国文学名著中的勇气与智慧。
这一核心任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三部作品中主人公的冒险历程,感悟勇气与智慧在成长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实施此任务,学生将领略外国文学名著的魅力,汲取成长智慧,为未来之路注入勇气与力量。
2.解构核心任务,定锚名著探究主线
围绕核心任务“跨越时空的冒险之旅——探寻外国文学名著中的勇气与智慧”,可以针对《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三部经典作品,分别设置精练的主任务。(见图1)通过这些主任务的设置与实施,学生不仅能够全面理解三部作品的主题思想,还能够深入探究作品中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与心灵变化。同时,这些任务也体现了文学作品整体认知与感受的理念,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真正领略外国文学名著的独特魅力与智慧。
二、串联任务链条,构建整体逻辑
吕叔湘先生强调文学作品的整体认知与感受,他认为文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语言、情节、人物、背景等元素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在这种观点下,文学作品的语言不仅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更是作品灵魂的体现,承载着作者的情感、思想和艺术追求。以《骑鹅旅行记》为例,这部作品不仅是一个关于冒险与成长的故事,更充满着智慧与哲理。阅读中可以通过任务链的整体构建,带领学生感悟成长的真谛。
1.核心任务设定与导读
在基于单元要素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学中可设立主任务——“奇幻飞旅:跟随尼尔斯的旅行步伐,体悟和谐共生的生命哲学”。这一主任务不仅是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挑战,更是对他们心灵成长的引导。通过深入探索作品的思想精髓,学生能够感受到尼尔斯与自然之间的紧密纽带,理解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为了有效实施这一核心任务,阅读中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子任务,通过这些任务,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尼尔斯的成长过程,更加深刻地体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
2.子任务设计与逻辑串联
(1)云端冒险——尼尔斯的初遇与成长。
跟随尼尔斯的冒险脚步,探索他从顽皮少年到成熟个体的蜕变过程。深入分析其内心变化的原因,并感受这一变化如何为整个故事注入了丰富的情感色彩。引导学生理解,成长不仅意味着年龄的增长,更是一段充满挑战与自我超越的旅程。
(2)危机智慧——尼尔斯的决策与行动。
聚焦尼尔斯在生死边缘所展现出的智慧与勇气。细致分析他在紧张刺激的情节中做出的决策,探讨这些决策如何推动了故事的发展。通过这一任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激发他们在面对困境时积极应对、勇往直前的精神。
(3)人与自然——尼尔斯的环保意识。
深入探究尼尔斯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与行为。通过品读相关描写,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强化学生尊重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4)奇幻终章——尼尔斯的回归与反思。
在奇幻之旅的终章,关注尼尔斯回到现实世界后的变化与反思。深入分析他在这一阶段的心理成长与行为转变,探讨旅行经历对他成长的深远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成长是一个不断反思与进步的过程。
3.任务逻辑性与整体性的哲思体现
在构建《骑鹅旅行记》的阅读任务链时,任务的逻辑性与整体性被赋予了深刻的哲思内涵。这些任务不仅遵循作品情节和人物成长的自然顺序,层层递进,更在深层次上串联起关于成长、人与自然关系以及生命哲学的思考,从哲思的角度审视,每个子任务都如同对生命某一维度的精准剖析,旨在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骑鹅旅行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价值观。通过任务一的初遇与成长,学生将体会到尼尔斯在冒险中的蜕变;任务二则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任务三则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任务四则引导学生反思尼尔斯的成长历程,实现自我超越。
这些阅读任务共同构建了一个关于生命成长的完整哲思体系,相互补充、印证,深入揭示成长的真谛、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生命智慧。其整体性不仅体现在逻辑联系上,更在于对作品深层意义的整体把握。通过这一逻辑性与整体性的体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作品背后的深层意义,实现心灵的启迪和哲思的升华。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言,一个雕刻或美术作品之所以美丽感人,是因为它的各个部分相互协调、和谐统一。
三、综合阅读策略,促进整体提升
吕叔湘先生指出:“不看小说的学生恐怕很少的,问题是看什么,怎么看。对待这件事情,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态度,或者是加以指导,或者是任其自流,差别很大。你指导,可以告诉他哪些书是值得看的,哪些书不值得看,看书应该怎么个看法,注意哪些。有了适当的指导,他就更容易得益。”与吕叔湘先生提倡略读、快读的观点相似,温儒敏先生鼓励学生“连滚带爬”地阅读,主张不必每本都精读,可结合浏览、快读等策略,教师略加指导便能事半功倍。可见阅读中,综合阅读策略,才能整体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1.思维导图与情节梳理相结合
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时,利用思维导图与情节梳理相结合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在逻辑和情节发展。首先,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将鲁滨逊的冒险经历进行层次化、结构化的梳理。将鲁滨逊这位“孤勇者”初到荒岛、建立住所、寻找食物、遭遇野人等关键事件作为思维导图的节点,并通过线条和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发展顺序。(见图2)
在学生的思维导图中,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类,如按照事件发生的地点、事件的性质或事件所折射出的人物品行等。通过这样的梳理,学生得以更系统地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冒险历程,感受到了他作为“孤勇者”的坚韧与勇敢。
2.视觉化阅读与想象拓展相融合
在指导学生阅读《骑鹅旅行记》这部经典作品时,可以采用视觉化阅读与想象拓展相融合的策略,鼓励学生想象作品中的场景和人物,让他们用眼睛“看到”画面,用耳朵“听到”声音。例如,在“鹤之舞表演大会”的开篇内容中,就可以鼓励学生想象群鹤翩翩起舞的壮观景象,感受鹤鸣的悠扬声音。在形成画面感之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画面进行丰富和拓展,趁热打铁指导“旅游手账本”的设计,这样更是图文并茂地记录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想象拓展的内容,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骑鹅旅行记》所展现的自然之美、人文之韵,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创造力。
3.跨界类比与主题探讨相贯通
吕叔湘先生强调语言学习应与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相结合,这一理念深刻揭示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于这三部名著,可以深入探讨语言与文化的交融,更能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自然知识,实现跨界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用自然资源建造住所、寻找食物和水源,通过观察天象判断季节变化……这些情节不仅凸显了人与自然的互动,也蕴含了丰富的生态知识。通过深入剖析,学生能领悟自然生态系统的运作原理,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关系。《骑鹅旅行记》作品中展现的自然地理特征、气候变化、动植物生态等元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地理知识。通过阅读,学生可以领略瑞典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自然环境的认知与尊重。而《汤姆·索亚历险记》则展现了汤姆与小伙伴们在大自然中寻找乐趣、接受挑战,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些情节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激发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这些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深思冒险与成长主题,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共通价值,领略自然奥秘。通过对比分析主人公的经历与成长,学生能认识共通的人性与情感,深化对文化传承的理解。如此,语言学习与文化理解、自然知识渗透相结合,让学生在跨界类比与主题探讨中实现对语言与文化的双重提升,同时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热爱之情。
2022年版课标强调“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重要性,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这与吕叔湘先生倡导的课外阅读理念不谋而合。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机结合课内外阅读,设计具有层次性、连贯性的任务链,综合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领略作品的内在美感和思想深度,进而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思。
(作者单位:江苏镇江市丹徒区高资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此文系2023 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编号:B/2023 /03/327)“儿童哲学教育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