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红色故事 绽放生命本色

作者: 付雪莲

在低段教材中,革命文化主题课文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蕴含着丰富而深远的育人价值。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以及《四个太阳》等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此主题的魅力,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铸就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重视此主题课文的作用,深入挖掘其育人价值,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一、梳理课文“红色”脉络,点亮文本思想之光

1.《吃水不忘挖井人》:传承感恩之心

(1)历史与现实的纽带。

课文讲述了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的故事,以此让学生了解过去艰苦岁月里人们吃水的困难,以及领袖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通过对“红井”故事的学习,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那段历史,感受到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种历史与现实的链接,使学生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懂得珍惜。

(2)感恩意识的培养。

文中乡亲们在解放后立碑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深刻诠释了感恩的含义。这种感恩意识不仅仅是对毛主席的感恩,更是对所有为人民谋幸福的先辈们的感恩,培养了学生感恩他人、回报社会的良好品质。

2.《我多想去看看》:激发爱国热情

(1)地域文化的展示与向往。

课文通过描述新疆小朋友对北京天安门和升旗仪式的向往,以及北京小朋友对新疆的憧憬,展示了祖国不同地域的特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北京作为首都的重要地位和天安门升旗仪式的庄严神圣,同时也领略了新疆的独特风情。

(2)爱国情感的升华。

两个小朋友强烈的“想去看看”的愿望,传递出对祖国各地的向往,这种向往背后是深深的爱国之情。学生在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情感的过程中,爱国情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升华。

3.《四个太阳》:培育美好心灵

(1)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启发。

文中小朋友为四季画不同颜色太阳的独特创意,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老师一起发现每个太阳所代表的意义,展开丰富的联想,培养创造力。

(2)善良品质的塑造。

颜色不同的四个太阳分别送给四季,给世界万物带来各种美好,表现出了作者纯真的童心、善良的心地和对人、对自然、对世界的美好愿望。小朋友画太阳的初衷是为了给不同季节带来美好,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走进了文中孩子善良的内心。学生在理解课文时,能感受到这种善良的力量,并受到感染。进一步培养了关爱他人、希望为他人带来美好的善良品质。

二、基于儿童真实认知,教育戏剧范式助力

1.基于儿童真实认知的识字教学

在低年级,学生借助拼音识字后,去掉拼音,仍有真实的阅读困难。比较有效的做法是随文识字,并利用多种途径不断复现,从而达到扎实识记的目标。

2.基于儿童真实认知的阅读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看到学生最真实的问题,比如在《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中,“什么是革命?什么是解放?为什么要立一块石碑?”这些都是学生面临的真实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只有基于这些问题的考虑设计教学活动,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引领学生成长。

3.运用教育戏剧增强学生体验

在本单元三课的教学中,我们都使用了教育戏剧范式(教育戏剧范式是以戏剧方法与元素融入教育的模式,常用范式有坐针毡、良心巷、故事棒等,旨在借戏剧促进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在一次次的入情入境中,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什么是“美好壮丽的祖国山河”,什么是“善良的力量”。

从感恩、爱国到善良、美好,本单元课文全方位地引领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一年级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课文犹如明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正确的方向,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银星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