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语习文,以学生喜欢的方式
作者: 陆奕如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录、凡”等11个生字词,读准多音字“蚂”,了解“复眼、膜翅”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并理解课文,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尝试制作一份自己喜欢的昆虫备忘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梳理内容
1.导入新课
(1)播放《昆虫总动员》视频片段,激发学习兴趣。
(2)大自然里有很多小昆虫,它们有着怎样的生活习性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去了解一下这些有趣的小动物吧。
(3)师范写课题,学生书空。
2.知识链接
(1)认识昆虫。
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菌)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2)认识“备忘录”。
备忘录是指能够帮助记忆,简单说明主题与相关事件的图片、文字或语音资料。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便签,上学期学过的写日记,平时的摘抄积累,或者是在微信上图文并茂发布的一条朋友圈。
(3)认识作者。
①汪曾祺简介。
②引出评价: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别样的生活妙趣横生。
③阅读拓展《自报家门》。
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看,西看看,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里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草的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百看不厌。
——选自汪曾祺的《自报家门》
(设计意图:观看《昆虫总动员》片段,链接已学的阅读内容,交流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认识作者、品读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明确阅读要求,整理归纳课文
在学习之前,我们一起看文前阅读提示:蜻蜓、瓢虫、蚂蚱……这些昆虫你了解吗?它们身上的秘密你知道多少?默读课文,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内容。
2.师生共读课文,理清课文段落
(1)教师读复眼部分,学生分组读花大姐、独角仙和蚂蚱部分。
(2)读口语化句子,感受“汪式”语言的妙趣生动。
3.检查课前预习,学习生字词语
记录 平凡 距离 款款
丝绸 膜翅 瞎点 益虫
大约 蚂蚱 斑纹 蚂蚁
(1)师指名读字词,互相纠正字音。
(2)注意读准前鼻音:平凡、款款、斑纹。翘舌音:丝绸、膜翅、蚂蚱。
(3)读准多音字“蚂”,理解字词明读音。
4.理解“复眼、琢磨、膜翅、款款”等词语的意思
5.默读理解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里一共有几则备忘录?
(2)课文里记录了哪些昆虫?(蜻蜓、苍蝇、瓢虫、独角仙和蚂蚱)(师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习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积累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尝试在语境中迁移运用,进而夯实阅读基础,扫清阅读障碍。)
三、深度学文,探索方法
1.走进文本,学习《复眼》
第一则备忘录《复眼》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那它怎么看东西呢?是每个小眼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合成一个大形象?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总是琢磨不出来。
(1)读好问句,连续三个问句我们又该怎么读?
(2)连续的问句写出了作者进行了各种猜测。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对某个事物不是很明白,也要像作者一样善于思考、善于探究。
(3)复眼有什么作用?为了证实这一点,作者举例子说明复眼的作用。
(4)作者说“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我们也来想象一下,说一说。
(5)小结方法:特点描写+结合想象。(师相机板书)
2.自主探索,迁移应用
(1)小组合作学习《花大姐》一节,根据要求完成任务单1。
任务单1
(2)展示交流,抓住关键词语学描述。
预设1: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预设2: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3)播放“瓢虫展翅飞舞”视频,结合课文描写边读边想象画面。
(4)感知学习疑问句,突出作者对害虫的讨厌。
(5)聚焦自己感兴趣的小节读一读,完成任务单2其中一种昆虫。
任务单2
(6)交流自学内容,梳理小结方法,完善任务单表格。
(7)对比课文和图表,谈谈发现和感悟。
课文:语言生动有趣,以文字为主记载昆虫。
图表:清晰简单明了,能够形成直观对比。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扶到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自主合作、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喜爱片段,让学生将文本信息梳理成表格内容,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记录方式,为课后作业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昆虫备忘录打下基础。)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出示老师编写的《昆虫记》读后感片段:
昆虫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管虫会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虫会预测天气,也不知道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现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动物的思维方式比人还高明,例如赤条蜂给自己的宝宝留食物时,是用身体内的毒素使得毛毛虫无法行动,失去知觉,而不是杀死毛毛虫,这样,就可以给食物“免费”保鲜。舍腰蜂给宝宝捕蜘蛛时,只捕个头小的,这样就可以把捕来的小虫一顿吃完了,每顿都可以吃到新鲜的,怎么样?昆虫聪明吧!
2.同桌交流,启发学习
3.小结
文字可以记录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表格可以为我们呈现出精简的信息,在日后的学习中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做一份备忘录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结合自己的阅读和感受,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养成读后有感想、读后有记录的习惯,启发学生迁移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扩大阅读视野,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作业设计:
1.仿写“昆虫备忘录”:观察一种昆虫,注意观察它的外形、活动、习性等,选择喜欢的方式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2.阅读推荐:法布尔《昆虫记》。
板书设计: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吴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