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录精彩时刻 抒发真情实感
作者: 黄莺
单元写作目标: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单元统整教学规划:(见下页表1)
单元统整教学框架:
单元统整教学设计:
第1~2课时
一、创设任务情境,引入单元学习
学生活动:自读单元导语,看清目标。
教师提出核心问题:如何记录童年记忆深刻的事,把经典时刻写具体,展现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初步了解内容,初步感受情感
1.教师出示学习要求:阅读课文《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借助学习任务单1梳理每篇课文讲了哪些主要的事情,初步体会思想感情。
2.学生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单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任务单1
三、借助思维导图,体会事例情感
1.教师组织梳理与统整:出示学习要求及学习任务单2(见下页)。
(1)课文选取了哪些事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填写思维导图。
(2)借助思维导图,思考:选择的事例和思想感情之间有什么关系?
2. 学生活动:填写学习任务单2,合作交流典型事例与表达情感之间的关系。
3.小结:表达思想感情应选择典型的事例,典型事例和表达的情感之间相辅相成。
四、迁移识字方法,自主独立识字
学生活动1:默读《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自主识记生字。利用“以意定声”的方法识记多音字:燕(yàn)子、燕(yān)园。
学生活动2:借助字帖,练写生字。
学生活动3:同桌互考,检测掌握情况。
教师巡视并提示:“拔”“承”等易错字的书写。
五、发布交际任务,拟订问题清单
1.发布任务:共建“童年往事 经典时刻”故事馆。
2.学生活动:组建小组,组织分工,分配任务。
3.教师预先提出建设“昔日重来——长辈的童年精彩瞬间”故事馆采访要求。(出示单元口语交际内容)
4.学生活动。
(1)确定采访对象。
(2)确定采访话题。
(3)拟订采访问题清单。
(4)梳理出最感兴趣的话题,设想追问话题。
5.作业:回家采访,并整理记录。
第3~4课时
一、阅读课文,发现重点,梳理确定重点的方法
1.教师出示学习要求:阅读《祖父的园子》第4~14自然段,借助学习任务单3展开小组学习。
2.学生活动:自主阅读,结合学习任务单3,小组交流。
3.教师借助学习任务单3组织梳理小结:
写作时,应围绕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的事例。因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例能让你鲜活地回忆起细节,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关系最为密切,是最能表现思想情感的内容,应该作为重点展开写。
二、品读重点,鉴赏评价,体会把重点写具体的方法
1.教师出示学习要求。
(1)阅读《祖父的园子》《梅花魂》重点事例“铲地辨谷子”“弄脏梅花发脾气”。
(2)圈点、勾画、批注课文中“祖父”“外祖父”的细节描写。
(3)完成学习任务单4 ——“童年经典时刻”鉴赏卡。
2.学生活动:自主阅读、勾画、批注,完成学习任务单4。
3.教师借助学习任务单4组织比对与梳理学习、交流。(以《祖父的园子》鉴赏卡为例进行指导)
学生活动:借助鉴赏卡,交流“经典时刻”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如何把它写具体的。
4.教师组织学生梳理:通过重点部分的具体描写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
(1)找到主要事件。
(2)抓住事件中的细节描写。
(3)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物,设身处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梳理探究,总结方法,确定重点及写具体的方法
1.教师借助学习任务单5组织梳理如何确定重点,如何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学习任务单5
2.小组交流,整合成果。
第5~6课时
一、复习引入,在叙述描写中抒情
1.教师组织回顾已学内容:出示《祖父的园子》《梅花魂》 “铲地辨谷子”“弄脏梅花发脾气” 相关段落。
2.学生活动:讨论,作者没有直接说出情感,我们是如何感受到的?
3.教师小结:通过典型的事例和细致具体的描写体会情感。
二、学习新知,梳理体会思想情感的方法
1.学习《祖父的园子》,从具体事物中体会思想感情。
(1)学生活动:自由朗读第1~3、第15~19自然段,说说园子里有什么,完成课后第一题。
(2)教师组织集中学习:完成课后第二题。
①学生朗读句子,思考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②圈画“仿佛”“好像”“愿意……就……”等关键词,思考:“大树”“土墙”会回应“我”吗?黄瓜愿意怎样就能怎样吗?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预设:因为“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所以觉得“大树”“土墙”是自己的好朋友,“黄瓜”也如同“我”一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③梳理小结:作者将情感寄托在具体事物的描写中,这叫“寓情于物”。
④学生活动。
自由欣赏交流“寓情于物”相关语句。
2.学习《月是故乡明》,从对比的语句中体会思想感情。
(1)教师组织集中学习“成年经历”部分(第5、6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①圈画表示转折的词语“但是”“然而”,比较转折词前后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②分组朗读对比部分,思考:作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对比?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③梳理小结:通过对比衬托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故乡与童年的眷恋与热爱。对比衬托是表达情感的好方法。
(2)教师组织学生迁移运用:完成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二题。
①朗读语句。
②勾画表示对比的词语:交流从“对比之下”“也比不上”“远比不上”中体会到的情感,梳理表达的特点。
③学生仿照练习,交流反馈。
3.学习《梅花魂》,从直抒胸臆的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1)教师引导:朗读 “赠送墨梅图”段落(第12~13自然段),体会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学生朗读、勾画关键词句,交流:从“最有品格”“最有骨气”“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体会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以及外祖父对祖国的无比眷念。
(3)组织学生拓展、交流:你知道哪些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物。
(4)梳理总结:像文中外祖父那样直接表白、倾吐自己思想感情的方法叫“直抒胸臆”。
三、梳理探究,总结抒发情感的方法
1.教师借助学习任务单6,组织梳理表现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学生活动:小组交流通过《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的学习,结合学习任务单6思考表达情感的方法有哪些。
第7~8课时
一、复习回顾
教师组织回顾梳理:通过典型事例,描写刻画经典时刻,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学习古诗
1.诵读古诗,了解大意,初识童趣。
(1)教师集中组织学生分组初步学习《古诗三首》,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①借助注释,诵读《古诗三首》,用一两个词分别说说每首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②为了表现这样的童年感受,诗人选择了哪些事例。把古诗变成故事讲给伙伴听。
③挑选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2)学生活动:合作学习交流,初知诗意,诵读诗句。
2.迁移运用,扩写经典时刻,体会童趣。
(1)教师组织学生聚焦“经典时刻”,融入想象,体会童真童趣。出示课后第二题及选做题。
预设:三首诗分别选取了最能表现童真童趣的经典时刻加以描写。诗人正是抓取了这些生活中普通平凡却又鲜活有趣的经典时刻,用诗句将那一刻定格,使之成为“永恒的童年”被传唱千百年。
①寻找经典时刻:请用“ ”勾画出诗中的“经典时刻”,并配上名称。
②描绘经典时刻:融入想象,运用前面学到的“如何将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描绘经典时刻,表现其中的童趣。
③手绘经典时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首诗,展开想象,诗配画,并改写成短文。
(2)学生活动。
①分组欣赏课后第二题的语句。
②运用将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扩写“经典时刻”。
③完成诗配画,手绘“古诗里的经典时刻”。(扫下列二维码查看示例)
3.根据评价单评选最佳作品。(评价单见右侧)
三、学习《游子吟》
1.诵读理解,说说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捕捉经典时刻,融入想象,迁移运用将“重点写具体”的方法,说一说慈母缝制衣物的经典画面。
第9~10课时
一、组织梳理探究,总结提炼方法
1.教师组织学生:梳理总结围绕“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2.学生活动:分小组合作梳理总结。
借助 “交流平台”,用思维导图或表格梳理总结方法。示例:
小结:梳理“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围绕要表达的思想感情1.选择典型事例;2.确定经典时刻作为重点;3.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把重点写具体;4.多种方法表达情感。
二、选择典型事例 明确思想感情
1.教师组织学生审题选材。出示课本第14页及学习任务单7。
2.学生活动:填写学习任务单7,选择写作内容,明确表达的思想感情。
3.合作评价所选事例是否能表现“我长大了”。
三、聚焦重点部分,多方法写具体
1.教师引导学生聚焦经典时刻 ,确定重点部分。
(1)教师出示学习任务单8,提出学习要求。
(2)学生活动:借助学习任务单8理清顺序,确定重点。
2.绘制“定格童年”配图,聚焦重点部分 ,运用多种方式写具体。
(1)教师布置活动任务。
故事中的经典时刻让你有所触动,记忆犹新。
①聚焦这个重点时刻,为“它”画像,完成“定格童年经典时刻”绘制。
②展开描写,为“它”配置文字,将经典时刻珍藏。
(2)学生活动:借助学习任务单9,再现“经典时刻”细节,将重点部分片段写具体。
3.展示成果、使用评价单(见右侧),评价出优秀作品,集结成册,作为“成长蜕变馆”的素材,用于场馆建设。
四、记录真实感受,表达思想情感
1.回顾本单元所学表达情感的方法。
2.学生活动:选用以上方法,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
五、综合运用方法,完成整篇习作
1.自由写完全篇。
2.写完后个别展示,朗读。
3.教师组织学生随文评点。
学生活动:写完后同桌交换,使用下列评价单进行互评。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吴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