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的童话密码

作者: 汤瑾 王怡忱

一、课前谈话,聊“朋友”

1.联系生活,聚焦朋友

师:刚刚认识,我就感受到了同学们对我的喜爱。如果我们相识两个月一定会成为知己。这里藏着一个谜语,猜一猜是什么字?

生:朋友的“朋”。

师:同学们,一谈到朋友你会想到谁?

生:我想到了我幼儿园的伙伴。

师:你是怎么交到朋友的?有没有交朋友的好办法?

生1:天天和他玩,时间长了,就成为朋友了。

师:很有智慧,朋友需要陪伴,真好。

生2:聊着聊着,就成为朋友了。

师:朋友需要多交流。

生3:要多多称赞,他就会和我做朋友。

师:朋友需要鼓励和夸奖。同学们太厉害了,你们就是我要寻找的友情小天使,那么,现在你们的名字就是——

生:(齐)友情小天使。

(评析:从猜字谜引入“朋友”的话题,引导学生感知学习主题,并发表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从而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

二、创设情境,趣“识字”

师:友情小天使们,开始今天的友情行动吧!

师: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高高的山,山里住着两只小动物。看,他来了。(出示松鼠板画)喊出他的名字。

生:松鼠。

师:这里有一个我们不认识的字——

生:鼠。

师:看到这个“鼠”,我们会想到——

生:生活中偷粮食的小老鼠。

师:(出示老鼠的图片)看,它变成了一个汉字——(将图片转变为汉字)

生:鼠。

师:原来古时候的汉字就像一幅——

生:画。

师:鼠字的四横就像是老鼠的——

生:爪子。

师:这个斜钩像什么?

生:尾巴。

师:认识它了吗?一起读——

生:鼠。

师:生活中见过这个“鼠”字吗?

生:在动物园的牌子上介绍过仓鼠。

师:十二生肖也有老鼠呢。鼠年时,我们祝福道——

生:鼠年大吉!

师:松鼠住在高高的山顶上,小熊呢?

生: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山上的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

师:(板画松鼠和小熊的位置)他们离得很远很远。小熊,你在想什么?

生:怎样才能给松鼠传递信息呢?

师:松鼠,你在想什么?

生:怎样才能跟小熊交朋友呢?

师:是啊,一个人的日子多么孤单,怎么才能交到朋友呢?看,纸船来了,风筝也来了,我们一起走进《纸船和风筝》的故事吧。(板书课题)

(评析:借助故事创设童话情境,通过板画引导学生了解故事主人公及他们的位置关系,在情境中学习“鼠”字。)

三、学习课文,读“友情”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课题是“纸船和风筝”,而不是“松鼠和小熊”呢?

师:同学们,带着你的思考走进这篇文章。请默读第1~6自然段。谁来说说怎么“默读”呢?

生:就是不出声,在心里读。

师:我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要学会默读了。不指读不出声,一边读一边圈出难懂的、不认识的字词。

(生默读)

师:一只风筝,一个纸船,一个美丽的故事开始了。为了交到朋友,松鼠是怎么做的呢?

生: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师:小熊呢?

生: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可是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该怎么办?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师:这个字应该怎么读?

生:扎(zā)。

师:读“扎”(zā),平舌音。读zā有捆绑的意思,如果是由外向里扎,这个字读zhā。比如说,我们到医院去扎(zhā)针。

师:这两个生字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折”“扎”都是提手旁,和手的动作有关。

师:他俩一个折纸船,一个扎风筝。(板贴)看,纸船漂过来了。

生:纸船漂啊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师:想象一下,这小小的纸船会漂过哪里呢?

生1:它漂啊漂,漂过鱼群。

生2:漂过鹅卵石。

生3:漂过绿色的水草。

师:它在哪里漂?

生:在水里漂,所以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个“票”。

师:用偏旁加熟字的方法,我们就认识了这个“漂”字。

生: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

师:我们一起来送出这美好的祝福吧,一起读。

生:祝你快乐!

师:在生活中你送出过怎样的祝福?如果今天我过生日,你会说——

生:祝你生日快乐。

师:谢谢你的祝福。

师:我们会祝福朋友——

生:祝你每天开心!

师:我们祝福长辈——

生:祝爸爸妈妈身体健康!

师:多么美好的祝福!收到这样的祝福,我们一定都——

生:乐坏了!

师:那就乐一个!有的同学都笑出声来了。小熊可乐坏了。

生:(朗读)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

师:我们感受到了你的快乐。

生:(朗读)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可是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怎么办呢?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师:读得真好听。风筝也飘起来了,想象一下风筝会飘过哪些地方?

生1:飘过树林。

生2:飘过高山。

生3:飘过小溪。

生:(读)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师:比一比“漂”和“飘”。

生:在天上“飘”,所以是风字旁;在水里

“漂”,所以是三点水旁。

师:生活中,你感受过哪些风字旁的“飘”呢?

生:国旗飘。

生:雪花飘。

师:下雨时,能感受到——

生:细雨飘飘。

师:松鼠激动极了,哪一个动作表示他特别开心?

生:一把抓住。

师:多么美好的祝福,小松鼠也乐坏了!一个美丽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生配乐轮读,回顾故事内容)

师:松鼠和小熊借助纸船和风筝成为了好朋友。从此,山谷里回荡着:

生:祝你快乐!祝你幸福!

(评析: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随文识字,既不会割裂故事内容,又有助于理解“折”“扎”“漂”“飘”等汉字的构字方式。)

四、森林论坛,话“友情”

师:他们的故事在森林王国传开了,森林王国的金牌节目《森林论坛》,准备请两位主人公来谈一谈。大家根据学习单中的第二道题目和同桌交流交到好朋友的办法。

(生自由讨论)

师:准备好了吗?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是《森林论坛》节目的主持人——花儿姐姐。本次论坛,就让我们七嘴八舌话友情。我非常荣幸地请到了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掌声欢迎松鼠、小熊。

(生角色扮演登场)

师:松鼠,你和小熊是怎么成为朋友的?

生:我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写上“祝你快乐”,让纸船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师:小熊,你是怎么和松鼠成为朋友的?

生:我扎了风筝,还在风筝上挂了一个松果,写上“祝你幸福”。

师:观众朋友们,他们交朋友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呢?

生1:送出祝福。

生2:主动交流。

生3:借助礼物。

师:太棒了!现在要请出本场的特别嘉宾,他是谁呢?它就是借老虎来长自己威风的——

生:狐狸。

师:小狐狸,欢迎你来到节目现场。你有什么困惑吗?

生:我没有朋友。

师:同学们快给小狐狸支支招,怎样才能有朋友呢?

生1:不要骗别人。

师:对,朋友最怕欺骗。

生2:要好好对待别人,好好相处。

师:朋友之间要真诚友善。

生3:要主动找朋友。

师:是啊,朋友不是等来的,是自己——

生:主动找到的。

师:你们都是我们的友情小天使,谢谢同学们!

(评析:《森林论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学后总结、思辨的机会,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过程性表现进行评价,实现从导学到展学的过程。)

五、想象创编,续“友情”

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阳光明媚的春天到寒风刺骨的冬天,他们用纸船和风筝传递着

友情。

生:纸船和风筝让他们成了好朋友。

师:可是有一天,他俩为了一点小事吵架了,从那以后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生:(朗读)小熊很难过。他还是每天扎一只风筝,但是不好意思把风筝放起来,就把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

生:(朗读)松鼠也很难过。他还是每天折一只纸船,他也不好意思把纸船放进小溪,就把纸船放到屋顶上。

师:同学们,难过的他们该怎么办呢?请各位友情小天使们为他们支支招,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和好呢?

生:说一声“对不起”,主动道歉。

生:借助纸船和风筝再传递一次信息。

师:友情小天使们已经张开了想象的翅膀,

创编了属于你的友情故事。纸船和风筝的故事未完待续,友情的故事下节课将继续上演。

(评析:从高潮到结尾,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新的思辨场,发挥想象,学用迁移。)

教学总评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

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在这一任务群中,童话这一特殊的体裁占有一定的比例。低年级的童话教学,如何在落实基础型任务群要求的同时兼顾发展型任务群呢?汤老师的这堂课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

对二年级学生而言,识字写字是最主要的学习任务,文本相较而言只是载体。汤老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主次设计时,以识字、朗读为主,以理解、感知为辅,把课文内容转化为情境,再根据课文主题明确情境任务,在情境中识字,在情境中朗读,一气呵成。

一、情境乐读,明童话主题

单元人文主题的意义在于概念上的统整,当谈及某个主题时,学生会进入一个系统性的思考,便于提高归类意识,更有助于迁移到生活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2022年版课标关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提

到:可以根据学段学习要求,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学习在生活中与人友好相处”,是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也是小学生在集体生活中需要面对的难题。因此,汤老师围绕“交友”创设了“友情行动”学习任务。